《故都的秋》中“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幹,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意思是:南國之秋和北國之秋的對比,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來表現南國之秋和北國之秋不同的情味和意境,加深了讀者對兩者不同特點的感受。
《故都的秋》全文運用了42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 “靜”和“悲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鬥爭的痕跡。
故都的“秋”,其實是郁達夫的“秋”,是表現了他主觀感情、審美取向、文學氣質和人生態度的“秋”。本文的悲涼美感,跟傳統的悲秋情結有關,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關,跟作品的創作背景也有關。
擴展資料:
“愛國”——是《故都的秋》的主旋律。《故都的秋》蘊含深沈的故都之戀、故國之愛,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
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將悲秋與頌秋結合起來,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這情是故鄉情、愛國情;這落寞之秋是作者當時心境的寫照,是對國運衰微的喟嘆。
《故都的秋》,作為寫景抒情的散文,其主體部分是摹繪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橫式結構”,從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蟬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個方面,緊扣“故都”和“秋”兩個詞語,表現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
百度百科-故都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