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公元701—公元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 “辭親遠遊”,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壹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範傳正根據李白生前“誌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壹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裏」《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湧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湧,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壹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鐘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