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錄周代詩歌305篇。
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三類。
“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105篇。
“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壹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40篇。
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歌詞。壹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
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說,《詩經》是周代社會的壹面鏡子。
而《詩經》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 原文:關關③雎鳩,在河之洲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⑤。參差荇菜⑥,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⑦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⑨。參差荇菜,左右芼⑩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①關雎:篇名。
它是從詩篇第壹句中摘取來的。《詩經》的篇名都是這樣產生的。
②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公元前1063-前1057年)住東都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統治東方諸侯。“周南”都是周公統治下的南方詩歌。
《關雎》是壹首情歌,寫壹個貴族男子愛上了壹個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結婚。 ③關關:象聲詞,鳥的啼叫聲。
④在河之洲:(雌雄雎鳩)在河中陸地上居住著。形容它們的融洽。
⑤好逑:等於說“佳偶”。逑:配偶。
⑥參差荇菜:長短不齊的荇菜。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
荇菜,水生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⑦寤:醒著。
寐:睡著了。 ⑧思服:思念。
服:想。 ⑨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表達對她的愛慕。
⑩芼:摸,這裏是選擇的意思。 譯文: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
善良美麗的少女,小夥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采收。
善良美麗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心頭在掛牽。
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復去難成眠。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麗的少女,彈琴鼓瑟表寵愛。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
善良美麗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夥子的癡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壹往深情之中。
種種復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壹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在這裏表露得淋漓盡致。
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恩愛的情侶,看著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夥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詩人在這裏采用了“流”、“采”等詞描述小夥子的心裏變化的過程。
詩中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贊揚她的“美狀”,又贊揚她的“美心”,可說是前後呼應,相輔相成。又如“輾轉反側”句,極為傳神地表達了戀人的相思之苦,後來白居易《長恨歌》“孤燈極盡難成眠”,喬吉《蟾宮曲·寄遠》“飯不沾匙,睡如翻餅”,都是從這裏化出的名句。
而最後壹句“鐘鼓樂之”,又更是“千金難買美人笑”之類的故事的原本。通過這不知名的作者的筆,我們完全被這樸實戀情和美麗如畫的場景感動了。
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屬於《詩經》詠物言誌三法案——“賦、比、興”之壹的“興”,即從壹個看似與主題無關的事物入手,引出心聲,抒泄胸臆。本詩語匯豐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動詞,“窈窕”、“參差”等形容詞,表明了詩人的文學技巧。
全詩朗朗上口,韻律和諧悅耳。其中有雙聲,有疊韻,有“之”字腳的富韻,加上對後世七律、七絕影響最大的首句韻式,使得本篇堪稱中國古代韻律詩的開山之作。
2. 關鳩的字句賞析《關雎》是壹首意思很單純的詩。
大概它第壹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為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亂,便是音樂結束時候的合奏。
它第二好在意思。《關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
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壹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壹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壹句耳。若認做實境,便是夢中說夢。”
牛運震說:“輾轉反側,琴瑟鐘鼓,都是空中設想,空處傳情,解詩者以為實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見。
《詩》寫男女之情,多用虛擬,即所謂“思之境”,如《漢廣》,如《月出》,如《澤陂》,等等,而《關雎》壹篇最是恬靜溫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壹個完滿的結局,作為樂歌,它被派作“亂”之用,正是很合適的。 然而不論作為樂還是作為歌,它都不平衍,不單調。
賀貽孫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此四句乃詩中波瀾,無此四句,則不獨全詩平疊直敘無復曲折,抑且音節短促急弦緊調,何以被諸管弦乎。
忽於‘窈窕淑女’前後四疊之間插此四句,遂覺滿篇悠衍生動矣。”鄧翔曰:“得此壹折,文勢便不平衍,下文‘友之’‘樂之’乃更沈至有味。
‘悠哉悠哉’,疊二字句以為句,‘輾轉反側’,合四字句以為句,亦著意結構。文氣到此壹住,樂調亦到此壹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
雖然“歇拍”、“前腔”雲雲,是以後人意揣度古人,但這樣的推測並非沒有道理。依此說,則《關雎》自然不屬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經由壹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來。
其實也可以說,“詩三百”,莫不如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
但如何是興呢,卻是壹個太大的問題。若把古往今來關於“興”的論述統統編輯起來,恐怕是篇幅甚巨的壹部大書,則何敢輕易來談。
然而既讀《詩》,興的問題就沒辦法繞開,那麽只好敷衍幾句最平常的話。所謂“興”,可以說是引起話題吧,或者說是由景引起情。
這景與情的碰合多半是詩人當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實景,後者則是心象。但它僅僅是引起話題,壹旦進入話題,便可以放過壹邊,因此“興”中並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則即為“比”。
至於景與情或曰物與心的關聯,即景物所以為感為悟者,當日於詩人雖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則已是微妙,其實即在詩人自己,也未嘗不是轉瞬即逝難以捕捉;時過境遷,後人就更難找到確定的答案。何況《詩》的創作有前有後,創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帶著興義的句子,後作者現成拿過來,又融合了自己的壹時之感,則同樣的興,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義。
但也不妨以我們所能感知者來看。羅大經說:“杜少陵絕句雲:‘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謂此與兒童之屬對何以異,余曰不然。
上二句見兩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於此而涵泳之,體認之,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
我們何妨以此心來看《詩》之興。兩間莫非生意,萬物莫不適性,這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為看待人間事物的壹個標準:或萬物如此,人事亦然,於是喜悅,如“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小雅·鹿鳴》),如此詩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或萬物如此,人事不然,於是悲怨,如“雄雉於飛,泄泄其羽”(《邶風·雄雉》),如“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邶風·谷風》),如“毖彼泉水,亦流於淇”(《邶風·泉水》)。
《詩》中以純粹的自然風物起倡的興,大抵不出此意。總之,興之特殊,即在於它於詩人是如此直接,而於他人則往往其意微渺,但我們若解得詩人原是把天地四時的瞬息變化,自然萬物的死生消長,都看作生命的見證,人生的比照,那麽興的意義便很明白。
它雖然質樸,但其中又何嘗不有體認生命的深刻。
3. 詩經中關雎的賞析《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壹《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
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壹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著《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於《關雎》則可見壹班。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壹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壹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
原文:
關雎
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
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擴展資料: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麽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
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這是壹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
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托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
百度百科-關雎
4. 關於關雎的題,要句子的理解性默寫,5道就行了,或每句的賞析,謝1、統領全篇的詩句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譯文:善良美麗的少女,小夥理想的對象。
2、最能表達詩人對心中戀人的愛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譯文: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成眠。
3、起興的句子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譯文: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采收。
4、這首詩的表現手法為詠物言誌:壹個看似與主題無關的事物入手,引出心聲,抒泄胸臆。本詩語匯豐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動詞,“窈窕”、“參差”等形容詞,表明了詩人的文學技巧。
5、描述小夥子的心裏變化的過程的詞語:“流”、“采”。
擴展資料:
《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為中國先秦時代民歌。是《詩經》的首篇,又為十五國風第壹篇。詩中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贊揚她的“美狀”,又贊揚她的“美心”,可說是前後呼應,相輔相成。
又如“輾轉反側”句,極為傳神地表達了戀人的相思之苦,後來白居易《長恨歌》“孤燈極盡難成眠”,喬吉《蟾宮曲·寄遠》“飯不沾匙,睡如翻餅”,都是從這裏化出的名句。《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搜狗百科-關雎
5. 求《關雎》的賞析「這首詩描寫了抒情主人公對壹位少女 邂逅、追求、相思並同她完婚的全過程。
」細讀全詩,若最後只是像童話故事中大 團圓的結局-從此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 樂的日子,那麼詩意就蕩然無存了!愛到 深處無怨尤,愛的渴求能導致愛的升華。 這位陷入情網不能自拔的男子,並沒有傷 心到吐血病倒,也沒有絕望的自殘殺人, 而是給自己的感情找到壹條出路,架構起 壹座美麗的空中樓閣,幻想著有情人終成 眷屬。
在壹剎那間他滿足了,他和他的愛 人美滿和諧的結合了!於是壹場虛構的熱 鬧的結婚場面快快樂樂的展開,讓我們不 禁陶醉在其中為其祝福。
6. 《關雎》的詩詞鑒賞該如何寫呢近年賞析之風頗為流行,但我認為這類文章並不好作。
尤其是講《詩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須通訓詁,其次還要明詩旨。因為風、雅、頌距今已遠,其可賞析處往往即在字、詞的訓詁之中。
加以舊時奉三百篇為經典,古人說詩每多附會;不明詩旨便如皓天白日為雲霾籠罩,必須撥雲見日,始能領會詩情。這裏姑以《關雎》為例而申說之,惟不免貽人以老生常談之譏耳。
時至今日,大約沒有人再相信《毛詩序》所謂“《關雎》,後妃之德也”壹類的話了。說《關雎》大約是經過加工的壹首民間戀歌,恐怕不會去事實太遠。
但《齊》、《魯》、《韓》三家(包括司馬遷、劉向)說此詩,都以為它意存諷刺。這又該作何解釋?另外,古人很強調“四始”說(即《關雎》為“風”之始,《鹿鳴》為“小雅”之始,《文王》為“大雅”之始,《清廟》為“頌”之始),認為把《關雎》列為十五國風的第壹篇,是有意義的,並非編排上偶然形成的結果。
這些都需要我們作出說明。 我以為,無論今文學派的《齊》、《魯》、《韓》三家詩也好,古文學派的《毛詩》也好,他們解詩,都存在兩個問題:壹是不理解絕大多數“國風”是民歌,把每壹首詩都拉到帝王、後妃或列國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詩的本意和後來的引申意混同起來。
三家詩看到《關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話,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說詩意是諷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馬遷在《十二諸侯年表序》中所說:“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而後來的《毛詩》為了同三家詩唱對臺戲,於是壹反今文家法,大講“後妃之德”雲雲,目的在於說它不是刺詩而是贊美之辭。
如果我們認識到十五國風中確有不少民歌,並排除了斷章取義的方式方法,則三家詩也好,《毛詩》也好,他們人為地加給此詩的迷霧都可壹掃而空,詩的真面目也就自然顯露出來了。 至於把《關雎》列為“國風”之始,我以為這倒是人情之常。
古人原有這樣的說法,認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來,乃由於它們是能歌唱的樂章而於詩義無涉,故有些諷刺詩或大膽潑辣的愛情詩也沒有被統治階級刪除淘汰。我則以為,從《三百篇》的內容看,總還是先把各地的詩歌搜集起來然後為它們配樂,所配之樂,必不能絲毫不關涉詩的內容,而任意用不相幹的樂譜去牽合。
《關雎》之所以為“風”之始,恐怕同內容仍有關聯。由於詩中有“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詞句,很適合結婚時歌唱,於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纏綿悱惻、終則喜氣洋洋的樂調,而沿用為結婚時的奏鳴曲。
蓋因戀愛而“寤寐思服”、“展轉反側”乃人之常情,故雖哀而不傷(“哀”有動聽感人的意思);夫婦結婚原屬正理,君子淑女相配並不違反封建倫常,故雖樂而不淫。這樣,自然就把它列為“國風”之首了。
直到今日,我們遇到喜慶節日,也還是要唱壹些歡快熱鬧的歌,奏壹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順心如意。這並不是什麽迷信,而是同喜慶節日的氣氛相適應。
如果辦喜事時奏哀樂唱悼亡詩,撇開吉利與否的迷信觀點不談,至少產生敗興和殺風景的反效果,總是招人憎厭的。《三百篇》的樂章既為統治階級所制定,當然要圖個吉利,把體現喜慶氣氛的作品列於篇首。
這不僅符合他們本階級的利益,即從人情之常來講,也是理當如此。 ^^2 從古以來,《關雎》就有兩種分章的方式。
壹種是每四句為壹章,全詩***五章。另壹種是分為三章,第壹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
從文義看,我傾向於第二種分法。第壹章是總述,態度比較客觀;第二、三章則從男主人公方面落筆,先說他在未得淑女時思念之苦,連覺也睡不著;然後再說他求得淑女與之成婚以後,他將千方百計同她魚水和諧,使她心情歡樂舒暢。
如果說第二章近於現實主義的描寫,那麽第三章便帶有浪漫主義情調,抒情主人公乃為愛情獲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講到這首詩的表現形式,歷來也有兩種意見。
即在賦、比、興幾種表現手法中,有人認為“關關雎鳩”兩句和“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等描寫是比興,由河洲的禽鳥和水中的荇菜“興”起君子求淑女的願望,這就是詩的主題。另壹種意見則認為此詩幹脆自始至終都是“賦”。
而說它的手法是“賦”的,又有兩種解釋。壹是古人舊說,認為采荇菜的活動本是貴族婦女(包括後妃以及嬪妾)應做的“本職工作”,所以是“賦”;二是今人新說,認為這是壹首寫實的情歌,小夥子看上了河上采荇菜的勞動少女,於是表示了愛慕之情,無論“雎鳩”的鳴聲也好,采荇菜的場面也好,都是“君子”身臨其境耳聞目見的,當然屬於“直陳其事”的“賦”了。
這些說法都能言之成理,讀者不妨互參。 不過如讓我講這首詩,我倒比較傾向於“比興”說。
所謂比興手法,特別是“興”,並不是詩人在實際生活之外憑空找來點什麽填塞入詩,而是以即目所見、傾耳所聞的當前實際景物做為抒發思想感情的媒介,順帶著產生了聯想。我們可以承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眼前實景,但這壹對在河洲上互相依偎著壹唱壹和的水鳥,自然會引起未婚青年男子迫切尋找淑女以為配偶的強烈意願。
詩人在選擇詩料時單單看中了“關關雎鳩。
7. 初三 語文古詩《關雎》賞析 200字賞析: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夥子的癡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壹往深情之中。
種種復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壹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在這裏表露得淋漓盡致。
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恩愛的情侶,看著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夥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詩人在這裏采用了“流”、“采”等詞描述小夥子的心裏變化的過程。
詩中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贊揚她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332643235的“美狀”,又贊揚她的“美心”,可說是前後呼應,相輔相成。又如“輾轉反側”句,極為傳神地表達了戀人的相思之苦,後來白居易《長恨歌》“孤燈極盡難成眠”,喬吉《蟾宮曲·寄遠》“飯不沾匙,睡如翻餅”,都是從這裏化出的名句。
而最後壹句“鐘鼓樂之”,又更是“千金難買美人笑”之類的故事的原本。通過這不知名的作者的筆,我們完全被這樸實戀情和美麗如畫的場景感動了。
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屬於《詩經》詠物言誌三法案——“賦、比、興”之壹的“興”,即從壹個看似與主題無關的事物入手,引出心聲,抒泄胸臆。本詩語匯豐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動詞,“窈窕”、“參差”等形容詞,表明了詩人的文學技巧。
全詩朗朗上口,韻律和諧悅耳。其中有雙聲,有疊韻,有“之”字腳的富韻,加上對後世七律、七絕影響最大的首句韻式,使得本篇堪稱中國古代韻律詩的開山之作。
8. 關雎最簡短的賞析拜托各位大神關雎>是《詩經》開宗明義的第壹篇。
是壹首產生於二千多年前古老的民間戀歌,詩中娓娓細述的是壹個男子的單相思,他的傾慕、愛戀與渴望,而這正是亙古以百來每壹個人心中對愛情最深的企盼。 有人說:「這首詩描寫度了抒情主人公對壹位少女邂逅、追求、相思並同她完婚的全過程。
」細讀全詩,若最後只是像童話故事中大團圓的結局-從此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麼詩意就蕩然無存了!愛到深處無怨尤,愛的渴求能導致愛的升華。這位陷入情網不能自拔的男子,並沒有傷心到吐血病倒,也沒有絕望的知自殘殺人,而是給道自己的感情找到壹條出路,架構起壹座美麗的空中樓閣,幻想著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壹剎那間他滿足了,他和他的愛人美滿和諧的結合了!於是壹場虛構的熱鬧的結婚場面快快樂樂的展開,讓我們不禁陶醉在其中為其祝福。 孔子在《論語.八佾》有中肯的評價:「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綜觀回全詩充滿著男子的浪漫情懷,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深刻細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熱烈又不陷於難以答自拔的痛苦呻吟。這真是我們現代人每談感情便置之死地,玉石俱焚的毀滅作為,要好好省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