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作為南宋朝臣寫下的《議訓民兵守淮蜀》,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情懷,對戰局精辟深刻的分析和鮮明具體的對策。
辛棄疾用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從不同的側面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遠大誌向和崇高理想,以及“男兒有淚不輕彈,欲補天”的豪情壯誌。
擴展數據: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偉大貢獻在於內容和題材的拓展。他現存的600多首詩是關於政治、哲學、朋友和愛人的感情、鄉村風景、民俗以及對日常生活和閱讀的感受。可以說,當時任何其他文體能寫的東西,他的詩都寫了,範圍比蘇詞廣得多。
隨著詞的內容、主題和情感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發生了變化。他的詞雖以雄渾蒼勁為主,但寫傳統韻味詞也十分得心應手。
比如在著名的《摸魚·惜春海記》中,我第壹個寫的是惜春,第二個寫的是宮怨。我用女人的筆調,壹層壹層地寫出了孤獨失意的心情,非常曲折委婉,驚心動魄,用筆極其細膩。
他的很多描寫農村風光和農民生活的作品都是那麽的樸實,美好,充滿活力。辛棄疾總是以熾熱的感情和崇高的理想擁抱生活,表現出英雄的豪情和悲憤。因此,強烈的主觀感受和主觀觀念的堅守構成了辛詞的壹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