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產於閩北修甲東南的名山,主要分布在武夷山的內山(巖山)。生長在巖石縫隙中,羅漢外表緊實,顏色綠、棕、鮮。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色紅綠。典型的葉子有綠葉紅邊的美感。成品以曬幹、涼拌、青炒、青炒為主。
《鐵羅漢》自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2年)問世,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當時晉江埡口有壹個姓石的鐵羅漢商人,在惠安辦了壹個專做武夷巖鐵羅漢的“吉泉鐵羅漢村”。他發現武夷山會元巖鬼洞的懸崖上生長著壹棵高大的羅漢樹,在薄霧中看起來像羅漢。他把樹的嫩葉摘下來,小心翼翼地融化,做成羅漢葉,特別香,特別醇,所以取名“羅漢葉”。
名字的由來
有這樣壹種說法:歷史上,閩南惠安縣壹個叫石大成的商人,開了壹家石基泉茶鋪,19世紀中葉,武夷巖茶最為有名。雖然惠安縣在1890-1931左右發生過兩次疫情,但患者使用的都是石基泉的鐵羅漢皇後。
二是西王母在滿婷亭設宴,五百羅漢開懷暢飲。掌管茶樹的羅漢們更加醉了。路過匯源坑時,他們把手中的茶樹折斷,落在匯源坑裏,被壹個老農帶回家。阿羅漢告訴老農,把茶樹枝種在坑裏,做成鐵羅漢,可以治百病。因此被命名為鐵羅漢。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鐵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