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杜甫有哪些詩詞有愛國故事?寫下這個故事。

杜甫有哪些詩詞有愛國故事?寫下這個故事。

"唐朝是壹個繁榮的朝代,也是李和."李白被尊為“詩仙”,杜甫被尊為“詩聖”。

杜甫所處的時代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快速轉變時期,安史之亂是這壹轉變的關鍵。杜甫經歷了所謂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的全過程。杜甫壹生的創作與他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

杜甫(712—770)生於珙縣(今河南),湖北襄陽人。他的祖父是杜,是壹位以“白雲紅雲自海上來,春在梅河柳”而聞名的詩人。也許是良好的遺傳因素起了作用,7歲的杜甫能夠寫壹首關於鳳凰的詩。他曾在《莊遊》詩中自豪地回憶自己“七歲身強體壯,始唱鳳凰”。他驕傲地宣稱“詩是我家的事”,視詩為杜家的特產。經過壹段時間的學習生活,為了開闊視野,了解生活,結交朋友,增長見識,我在20歲時開始漫遊吳越。他從洛陽出發。來長江,跨金陵遊蘇州,跨浙江,泛流,尋漁洞,賞湖,登天曬太陽,遊長江流域的秀美山川和名勝古跡。懷著盛唐青年詩人的浪漫情懷,24歲的杜甫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驕傲地去洛陽趕考。沒想到他落選了,無異於給他當頭壹棒。但是,個性很強的杜甫經受住了這次挫折。第二年,他東遊齊、趙,過著“輕浮的生活”,在漫遊中結交了李白、高適等大詩人。他們三人誌趣相投,上山追憶往事,訪道尋幽,寫詩論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杜甫在歷時65,438+00年的三強之旅中,接觸了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化遺產和壯麗的河山,開闊了眼界和胸懷。他寫下了英雄詩篇,如“登上山頂,妳會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小。”、“何時擊諸鳥,且流血野草”、“與李廣穿短襖去,看虎死”。

35歲時,杜甫再次來到長安,滿懷希望地參加了“出招”考試,卻再次落選。但這壹次,權臣李怕考生暴露劣跡,玩弄各種手法使所有考生掉隊,標榜為“無遺”,從而使考試成為壹場騙局,杜甫就是這場騙局的受害者。李萬萬沒想到,考生中竟有詩人杜甫,真是絕妙的諷刺。此時,杜甫的生活日益貧困,他急於在政治上尋找出路,以實現自己“忠君而後移風易俗”的政治抱負。因此,他多次向皇帝進貢,希望引起最高統治者的註意。然而杜甫卻在當局的冷眼下被困長安10年。生活磨練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由於10年的牢獄生活,杜甫成了壹個憂國憂民的詩人。他逐漸打破了盛世“君已晚矣,惜已晚矣”的幻想,預見了盛世中潛藏的危機,揭露了“朱門酒香,路上凍死骨”的社會現實。

這時,安史之亂爆發了。杜甫流亡,想去蘇宗,卻被叛軍俘虜。之後機智地逃離長安,來到了皇帝蘇宗所在的鳳翔。"麻鞋看見了天子,他的袖子露出了兩只胳膊肘."杜甫的忠誠感動了皇帝,所以他被授予左拾遺的職位。但杜甫在權力中心呆了不到兩年,就因言語觸怒了皇帝,被放出來探親。

這首寫於《安史之亂》的詩《春望》,真實地描寫了動亂對唐朝造成的巨大破壞和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表達了詩人深厚的愛國情懷和思鄉之情:

雖然國家分裂,山川長存,草木春回,花瓣如淚般落盡,孤獨的鳥兒唱出悲歌,經過三個月的戰火,壹封家書抵得上壹噸黃金,我撫摩我的白發。它長得太薄了,再也裝不下發夾了。

“安史之亂”前後,他像屈原壹樣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壹起。繼承屈原“以怒傳情”的創作精神。寫兩條為路,批判腐敗的裙帶關系,寫馬幫、三官、三告別,描寫人民服兵役的苦難,寫愛江頭、傷心陳濤、北伐、羌村、後來的大堤,反映人民疾苦。杜甫的詩歌幾乎反映了“安史之亂”的整個社會圖景,體現了壹個愛國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這壹系列膾炙人口的愛國主義詩歌,達到了現實主義創作的巔峰。

“我充滿了悲傷和煩惱,因為人們遠行。”759年,48歲的杜甫抵達長江上遊的成都,開始了他最後10年的“流浪西南”生活。到成都的第二年春天,他在朋友的支持下蓋了壹間草堂,他的生活終於暫時安定下來。“城裏有十萬戶人家,這裏有兩三戶”和“我的北面,我的南面,春水泛濫,日復壹日我只看見海鷗”。在環境優美安靜的新家裏,他經營著藥園,種著芋頭栗子,與農民朋友為鄰。大自然以其平和寧靜的美撫慰詩人煩亂的心。所以,在這10年的漂泊中,他其實寫了1000多首詩。達到了新的藝術境界。杜甫定居成都後,到武侯供養堂,寫了壹首詩《書香》:

那有名的宰相的廟在哪裏?在絲綢城附近的壹片松樹林裏,春天的綠草染了臺階,鳥兒在樹葉下快樂地鳴叫。三憂天空

來吧,他給了兩代人真心。但是在他征服之前,他就死了,從那以後英雄們就在他們的外套上哭泣。

“三顧茅廬”的故事流傳千古。人們欽佩諸葛亮。除了他過人的智慧,用兵如神,更重要的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杜甫滿懷對諸葛亮的崇敬,來到武侯候殿。在錦官城外,數裏之外,遠遠望去,可以看到柏樹林,郁郁蔥蔥。走近壹看,臺階前的綠草和樹葉間的黃鸝,周圍的環境是那樣的落寞和淒涼。“三召以國事為重,兩代以赤子之心”概括了諸葛亮的壹生,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意。諸葛亮早年幫助劉備開創基業,晚年輔佐劉禪。他耗盡了忠誠和智慧,他害怕苦心經營。但是他的野心沒有得到回報,他的怨恨被埋沒了,讓後人感到悲哀。想到這裏,詩人不禁落淚:詩人的詩心全凝聚在這裏了。

杜甫在成都呆了五年。由於生活安定,環境優美,他寫下了許多歌頌巴蜀山水的感人肺腑的崇高詩篇。詩人圍繞著茅草屋的景色寫了壹些精美的絕句。看看這三首歌:

江山沐浴在春光裏,多麽美麗,花香送花香。燕子忙著在濕泥裏築巢,成雙成對地睡在溫暖的沙灘上。

河藍鳥過白,山藍白在燃燒,這個春天又過去了。什麽時候是回歸之年?

兩黃鵬鳴綠柳,壹行白鴛。我的窗戶框住了白雪覆蓋的西山景色。我的門經常對向東航行的船只說“再見”

在詩人的筆下,巴蜀的景色是如此的明媚:溫暖的春風,初開的花,茂盛的草,悠閑的鴛鴦,真的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再看,河裏滿是碧波。露出白靈的水鳥,掠過河水,

多麽令人愉快的景色啊!山青欲滴,花紅似火,多美多燦爛!巴蜀的春日是那麽溫暖宜人,巴蜀的冬天是那麽醉人。黃鸝啼鳴,白鷺列隊,詩人在草堂裏,憑窗遠眺西陵錢球雪嶺,再向門外壹瞥,便可望見來自東吳的萬裏船停泊在河岸上。誠然,我思考了幾千年,看透了萬裏,胸襟有多開闊。詩情畫意,渾然壹體。再比如他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天來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暗,江船明。看紅濕處,金冠城花重。

這首詩寫於成都草堂建成之時,充分體現了詩人在經歷了“壹歲四行役”的生活後,終於能夠定居成都的快樂心情。全詩充滿了“喜”字,但對“雨”的喜愛溢於言表。燈紅酒綠的江邊小舟,詩中描寫的繁花盛開的錦官城,就像壹幅絢麗美麗的山水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句話富有道理和趣味性,常被後人引用。再錄制兩首歌曲,如下:

小屋遠離喧囂的成都,庭院開闊寬敞,周圍沒有村莊,視野無邊。碧水,幾乎淹沒兩岸;綠樹,傍晚盛開的花朵。細雨中魚出,清風中燕斜,城裏十萬戶,這裏有兩三戶。

——第壹部分“水門檻送心”

黃色的四朵少女花茁壯成長的道路覆蓋,成千上萬的花朵鞠躬和樹枝低低。眷戀花香中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自由中的柔柔鶯兒只是快樂地歌唱。

——《七絕句·獨尋花河畔》

這壹時期,詩人並沒有完全陶醉在山川的吟詠中。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尤其是精神上的痛苦,使他仍然把筆觸伸向社會現實。因為他的草堂被秋風吹破了,他想到了天下所有饑寒交迫的人,寫下了《草堂被秋風吹破》這首歌:

.....有幾千萬寬敞的樓房,大大保護了天下所有的窮人,風雨不動如山。喔!突然看到眼前這房子,光是我壹個人凍死就夠了!

他寧願“凍死”也要換來天下窮人的溫暖。多麽難得的關心人民的心啊!讀來觸目驚心,悲從中來。這就是杜甫偉大和崇高的地方。他還有壹首詩《登樓》,更能表達他的愛國心和受傷感:

花兒離高樓很近,離我的家鄉很遠,我很難過,在這個國家到處都是災難的艱難時刻,我爬上來看。錦江的春光蓬蓬的湧進來,山上的雲,古代的,千姿百態,變幻不定。朝廷就像北極星壹樣,最終不會改變,科爾西山不會入侵西藏。然而,在暮色中,我為壹個消失已久的皇帝的悲哀感到遺憾,我唱著他的總理在山上還沒有被陌生時唱的歌。

寫詩時的所見所感,把晉江和雷宇的川、川、江山與古今之變融為壹體,憂國憂民,現場抒寫,充分體現了杜甫詩歌瑰麗沈郁的藝術特色。

廣德元年(763年)正月,持續7年多的安史之亂基本結束。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這位壹生哀嘆的詩人寫下了壹首歡快感人的詩《黃河兩岸被皇軍收復》:

這個遙遠的西部站的新聞!北方已經被收復了!起初,我止不住淚水湧上我的外套。我的妻子和兒子在哪裏?他們臉上沒有壹絲悲傷。,然而我瘋狂地打包我的書和詩。在綠色的春日,我開始回家,大聲唱我的歌,喝我的酒。從這座山回來,經過另壹座山,從南邊上去,再往北——到我自己的城鎮!。

真的是奔著,奔著下。它的每壹個音符都充滿了快樂的感覺。他欣喜若狂,正準備和家人壹起離開周樹。因為他的朋友嚴武再次鎮守四川,他放棄了外出到蜀的想法。因為嚴武的推薦,他被任命為校部節度和員外郎的參謀(也就是後世稱他為“杜工部”的由來)。不久,嚴武病逝,詩人失去了依靠,於是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船東行,漂泊在岷江和長江。壹路上都有吟詠長江的詩詞。在從渝州(今重慶)到中州(今忠縣)的路上,他寫下了他的傑作《在國外的壹夜》:

微風在綠草如茵的海岸蕩漾,穿過夜晚,吹向我靜止的桅桿。無邊無際的平原被低垂的星星點綴著。月亮隨著河水奔流。但願我的藝術能給我帶來名聲,並把我生病的晚年從辦公室裏解放出來!。飛來飛去,我像什麽?地球是沙鷗。

風吹岸邊草,船獨在江中,星宿垂落曠野,明月流入江中,宛如壹幅濃郁的水墨畫畫卷。“飄飄如此?而是廣闊世界裏的沙鷸!”,這不正是詩人晚年悲慘流浪境遇的真實寫照嗎?途經四川雲陽時,他用五律寫了兩首關於長江的詩:

很多人會富起來,曲塘會爭壹個門。朝宗人* * *,誰是賊?孤石隱如馬,高玫瑰飲猿。當妳回歸內心,壹切都會飛過去。

浩瀚無邊,卻知東極將至。人多海歸,各國服妳心。色借瀟湘闊,聲驅?下沈我沒有和霧雨告別,卻連上了裙子。

這兩首詩極力描寫長江險峻的瞿塘峽和驚濤駭浪掀天的驚險場面,以及浩蕩大江、百川歸海的氣勢。感人的場景,詩人的愛國主義,關心人民和希望國家統壹的感情也透露在詩的字裏行間。?大歷元年(766年),杜甫到達夔州。白帝城和夔門在此。這個地方依山傍水,氣勢磅礴。在夔州朋友的幫助下,詩人定居下來。“在家鄉讀書太晚,不敢廢詩。”此時的杜甫已經認定,寫詩是他唯壹能對社會和人民做出的貢獻。於是,他投身詩歌,將長江天府之國的壯麗山河、名勝古跡與自己蹉跎歲月的情懷融為壹體。他的詩又長又豐富。試試白帝城最高的樓;

城市的尖端安靜而憂傷,是獨立而空靈的飛樓。峽谷雲霧繚繞,龍虎長眠,江清日與巨人同遊。扶桑西枝對破石,弱水隨東影流。拿著棍子嘆氣的是誰?血淚湧回白頭。

全詩先描寫塔的高度,後描寫壯觀的江夏景象,由近及遠,由實至虛,並力圖描寫長江之遠,天地之高,突出白蒂上白蒂塔高大無畏的姿態。杜甫晚年在長江三峽壹帶活動,高江峽谷成為他詩中描寫的主要意象。

中巴東邊是東山,河水流過。白帝高是三峽鎮,曲塘過百獄。

-夔州歌十首之壹

三峽蔓延之處,雙崖加固此門。入天,仍是石色,穿水穿雲。……

——《瞿塘二崖》

西南有萬壑,北京逼敵開兩崖。地面和山根裂開,河水從月洞而來。……

——《曲塘懷古》

這些詩句生動地描繪了聳立在天空中的峽谷,細致地描繪了貫穿峽谷的水態,展現了長江瞿塘峽永恒的奇觀。請看下面這首詩:

高江裏,陡峽打雷,古樹蒼藤,日月芬芳。(《白蒂》)

史塔克吹響了第五更,戰鼓和號角齊鳴,星辰和天河在三座山上跳動。(《亭子夜》)

曹格的柴飛星散了,浪濤過江,黑雨開始飛。(“無聊”)

如此生動細致地描寫三峽周圍的景色,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杜甫的《追憶似水年華》、《強遊》、《送別》、《秋興八首》、《登高》等。都是這個時期的優秀詩篇。在這些詩歌中,抒情的成分更強,七律的運用也更加廣泛和成熟。在長江流域漂泊的歲月裏,杜甫刻意雕琢長江山水,使詩歌的藝術性達到了頂峰。河流、孤舟、尖峽、險灘、險城……所有這些風景幾乎與詩人的生活融為壹體。如代表作《秋興八首》:

玉露雕零楓林,巫山巫峽蕭瑟。江天之間波濤洶湧,雲遮霧繞。叢菊前些日子流淚了,她壹個人在船上。寒衣處處推刀尺,白帝城急兮兮。

夔州古城夕陽斜,每次都是靠北鬥望京華。聽猿流三淚,且讓虛隨八月。畫香爐倚枕,山樓粉藏悲茄。請看石上的藤蔓,已映出洲前的花。

……

全詩八首,描寫了巫山巫峽的蕭森風光,江河間的波濤,塞車中的雲霧,奎府孤城,蓬萊宮闕,瞿塘峽口。時代的氣息,個人的經歷,長江的蕭瑟,景色的奇妙,都濃縮在壹組詩裏,充滿了情感,場景,變化,蒼涼。總的來說,詩人在夔州,心在長安。暮年的江上徘徊,是國家興亡的嘆息:從長安繁華的記憶,到詩人現實孤獨的處境,流露出今昔對比的悲涼。這是他戰後以來憂國憂民、傷國情懷的集中體現。這壹組內容相連、哀嘆人生經歷、憂國傷國的詩歌,鮮明地體現了杜甫詩歌沈郁的藝術風格。

《上山》也是這壹時期江永與抒情相結合的代表作。

風又急又高,猿猴叫得很傷心,鳥兒在白沙的白沙裏打轉。壹望無際的樹簌簌落下樹葉,長江不可預料地在奔騰翻滾。萬歷秋長客,帶著我的百年愁緒,獨自攀上這個高度。歷盡艱辛,苦盡仇恨,白發滿發,酒杯杯殘損懸。

詩中寫道,秋天,長江風高雲淡,兩岸的猿、鳥、倒樹,都充滿了詩人對秋天的傷感。詩人在滾滾長江上傾吐了壹生心中的憂傷,讓人心潮澎湃,震撼心靈。

杜甫在長江上遊漂泊了八九年,現在又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三年。他將壹路上的所見所感賦予詩歌,留下了許多詩篇。七六八年,杜甫漂流到長江漢水之間的湖北公安,寫了壹首《江漢》:

江漢思鄉客,幹坤學究,天遠月孤。夕陽心猶強,秋風病。自古以來,老馬就是因為它的智慧,而不去耗費它的體力,因此,雖然我老了,病得更重了,但還是能做。

這首詩表現了壹個烈士的老年情懷和巨大的勇氣。第二年秋天,老杜甫來到嶽陽,拖著疲憊的身軀,迎著沙沙的秋風爬上嶽陽樓。此時的秋景,讓他沈醉?或者傷害他?他百感交集,熱淚盈眶,唱起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詩篇《登嶽陽樓》:

久聞洞庭湖,今登此塔,東有吳國,南有楚,看天地無止境。我的朋友和親戚都沒有消息。我又老又病,在壹條船上漂流。北境城門之戰又開始了,我隔著欄桿看著哭了。

此時詩人雖多病孤苦,但他的詩放眼天地,涵蓋古今,畫出了洞庭湖的壯美。與孟浩然的“雲起霧落,困住嶽陽城”相比,“東有吳國,南有楚,能見天地無盡飄”有著更豐富的意象內涵。試著欣賞壹下此地東南的漂浮天地形象,是否只是對洞庭湖的誇張描述?

大歷五年(770),杜甫留在潭州(今長沙),以船為家,寫下了人生最後壹首詩《風疾舟枕眠,贈湖南親友三十六韻》。他仍然記得目前的情況:

.....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字母很寬,戰鬥很深。……

就這樣,杜甫壹生憂國憂民,壹生歌唱。他沒有永遠停止歌唱,直到在湘江那艘多年來依賴他的破船上病倒,享年59歲。

唐代兩位大詩人李白和杜甫,都與屈原同生共死,同流合汙。這是屈原精神和長江文化傳統不可抗拒的感召嗎?杜甫壹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悲傷和痛苦中度過。因為他的悲傷和痛苦與他所處的時代有著深刻的聯系,所以他的詩歌記錄和濃縮了唐代社會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時期的社會景象。

因此被稱為“詩史”。它敢於在詩歌領域高舉現實主義的旗幟,直面慘淡的人生,表達對社會的憂慮和不滿,是真正的史詩。中唐以後興起的“新樂府運動”,晚唐刮起的批判現實的詩風,都直接得益於杜甫的詩歌。

作為壹個時代的歌者,杜甫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愛國愛民的真摯思想感情,更在於他是壹個為藝術事業貢獻了巨大創造性勞動的詩人。他認真的創作態度感染了壹代又壹代人。杜甫高水平的語言藝術更能顯示出他傑出的才華,同時也在於他對創新的追求。那時候的詩人,大多只擅長壹種詩體:或古或今,或歌或樂府,或五言七言詩,或格律詩或絕句。而杜甫呢,能全好,真的很難得。後世的人們,包括很多傑出的詩人,都把杜甫的詩作為學習的榜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杜甫被譽為“詩聖”是當之無愧的。杜甫是中國詩壇的驕傲,更是長江詩壇的驕傲。

"李、杜絕唱,唐詩漸衰."中晚唐詩人雖然層出不窮,但李與的交好卻是無望的。(來源:中國長江文化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