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春雨》說課稿

《春雨》說課稿

 作為壹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麽說課稿應該怎麽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春雨》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雨》說課稿1

 壹、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語言閱讀活動《春雨》是選自中國幼兒百科畫冊中主題活動《美麗的春天》的壹個活動,詩歌中滴答的春雨,重復而又有變化的對話,給幼兒以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時讓幼兒了解春雨與植物生長的密切關系,獲得了自然知識。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中班以來已學會了壹些詩歌,如《家》、《雷公公在敲門》等,對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壹定的了解,學習詩歌有壹定基礎,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

 3、活動的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因此,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從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確定了本活動的目標:

 (1)感受春雨帶給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編詩歌的能力

 (3)引導幼兒感受詩歌表現的各種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機,幫助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知道春雨對萬物生長的作用。

 4、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於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分角色朗誦對話,豐富幼兒詞匯,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難點是理解春雨與萬物之間的密切關系,嘗試創編詩歌第五段。

 5、教學準備:

 ①知識準備,這裏已經下過幾場春雨了,教師幫助幼兒觀察。

 ②材料準備:圖畫設計(直觀形象、生動,顏色鮮艷,突出各種植物的色彩和表情);植物頭飾。

 二、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讓師幼形成壹種平行的、雙向、相互支持的合作關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導入法:創設壹個自由寬松的環境,讓全體幼兒聽壹聽春雨

 2、提問法: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問答,豐富知識。

 3、直觀形象法:看畫面,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通過植物的對話,讓幼兒理解春雨對萬物生長的作用,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煉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聽壹聽、看壹看、說壹說、演壹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詩歌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春雨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采用此法,在說說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理解植物的對話,始終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我用壹段有滴答下雨聲的錄音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

 2、認識植物: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誰會很開心呢?教師展示畫面中擬人化的種子、梨樹、麥苗,讓孩子認識壹下詩歌中出現的植物,因為如今的孩子對於這些植物是很陌生的,而畫面中這些笑容燦爛的植物壹定會吸引孩子的眼球。

 3、理解詩歌:

 我在設計這壹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先欣賞詩歌,再請幼兒回答的方式。我設計成講述在前,欣賞在後的形式,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角,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大膽講述,更好的理解詩歌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詩歌的重難點是理解、創編對話部分,知道春雨與萬物生長的密切關系。我這樣設計: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種子娃娃、梨樹娃娃、麥苗娃娃,它們正開心地說著話呢!妳們想聽聽它們說了什麽嗎?妳想聽哪個娃娃說的話呢?根據幼兒的意願,教師隨機播放詩歌中的對話內容,雖然這打亂了詩歌中出現植物的順序,但這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然後讓幼兒說說:種子娃娃為什麽要說“下吧,下吧”?它要幹什麽呀?讓孩子知道這些植物要喝了雨水,才會發芽、開花、長大。隨著壹幅幅畫面的出現,激發幼兒的興趣,運用畫面提供的線索,讓幼兒盡情想象,並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思維能力。最後讓孩子們學念詩歌中的對話。

 3、創編詩歌:

 詩歌的創編也是活動的難點之壹,突破這個難點的關鍵是要喚醒孩子的經驗,並將經驗用詩歌中類似的語言表現出來,我這樣提問幼兒:“春雨過後,種子、梨樹、麥苗會發芽、開花、長大,還有哪些植物也會說這樣的話呢?”讓孩子拓展經驗,創編詩歌。如柳樹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詩歌第五段,也可以用替換的.方法進行創編。可以這樣問:“小朋友看見下雨,除了種瓜,還會要幹什麽呢?”讓幼兒盡情想象,並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思維能力。

 4、欣賞詩歌:

 請幼兒配合畫面再次欣賞,引導幼兒感受詩歌所表現的春天萬物生長的美好。視聽結合,把幼兒帶入壹個有聲有色的春雨圖中,通過視覺聽覺的結合,有助於幼兒理解詩的內容。

 5、表演詩歌:

 在幼兒對詩歌有充分理解與感受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學說對話,並自選角色,戴上頭飾,配合發芽、開花、長大、種瓜的動作進行表演。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萬物生長欣欣向榮的感受,也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語言,達到比較完美的統壹。

《春雨》說課稿2

 設計意圖:

 在中班下學期幼兒的探究、分析、觀察能力都有了壹定的發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都充滿了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欲,能主動地去探究周圍和環境的變化,能根據變化運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將感知到的變化加以表現。春天到處萬物復蘇,百花爭艷、綠草如蔭、四處都能看到壹派迷人的景色。“春雨”亦是壹幅美景,萬物都在春雨的滋潤下慢慢的蘇醒成長,為了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了解春雨與各種作物生長的關系,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能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啟發幼兒觀察、發現自然界的變化,感知春的意韻,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現出來,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活動內容

 詩歌《春雨》

 活動目標:

 壹直以來教育活動的目標就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主導的作用,根據中班下學期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夠喜歡朗誦詩歌,能有節奏有感情的進行朗誦。

 2、幼兒能初步了解春雨與各種作物生長的關系,感受春雨中植物生機勃勃的情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分角色朗誦植物的對話,感受散文詩的優美,進而豐富詞匯、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學習春雨的對話、詩句。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活動前幼兒已有過觀察春天雨季特征和該季節植物生長特點的經驗。

 物質準備:ppt課件《春雨》;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頭飾若幹;輕音樂。

 活動過程:

 壹、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幼兒談論春天,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導入環節我選用了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將自己已有的關於春天的經驗進行整理,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現在是什麽季節了?妳覺得春天是什麽樣子的?春天來了,植物會起什麽樣的變化?

 2、春天到了,妳們聽:滴答,滴答,怎麽啦?(下小雨啦!)春天的雨我們把它稱為《春雨》。

 二、教師播放ppt《春雨》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感受詩歌的美,並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師提問:詩歌中說春雨落到了哪裏?種子說什麽?梨樹說什麽?麥苗說什麽?小朋友說什麽?

 三、播放輕音樂,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朗誦詩歌,渲染詩歌的美好意境,啟發幼兒想象春雨的美麗景象。

 四、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扮演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中的角色,以遊戲的形式鞏固加深幼兒對詩歌的認識。

 1、師:“我們來玩個遊戲,老師當春雨,我來問,妳們來答。誰要當種子?誰想當梨樹?……”

 2、師:“春雨落到種子、梨樹、麥苗身上,他們心裏會感覺怎樣?”

 鼓勵幼兒輕松地、有表情地跟著教師進行朗誦詩歌表演詩歌。

 五、活動結束,教師進行總結,給幼兒留下壹個對春天完整的印象。

 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環節,我是想通過擴展延伸來升華本次活動的主題,引導幼兒運用繪畫工具,用繪畫的形式將自己對詩歌《春雨》意境的感受描繪出來,鞏固和加深幼兒對春天及春雨的認知,還可將幼兒繪畫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幼兒互相欣賞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