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吧,復仇和憂傷的詩神!
我不願驚擾別人的安眠,
我和妳發出了夠多的咒罵。
我正孤獨地死去——默默無言。
何必因傷逝而痛哭、悲愁?
這些都無法使我更輕快!
內心的 *** 如牢門的尖鳴,
它叫我自己也不能忍耐。
壹切都結束了。陰雨和風雪
使我的小徑變得更昏暗,
陰霾的天空沒向我心中
投下壹絲絲溫暖的光線……
愛情和復活的神奇之光喲!
我呼喊過妳——在白天或夜晚,
在勞動中、鬥爭中,在墮落的邊緣,
我呼喊過妳啊——我已不再呼喊!
妳所能照亮的無底深淵——
我再也不希望親眼看見……
我這顆心兒學不會愛憐,
雖然對憎恨早已厭倦。
(丁魯譯)
賞析
涅克拉索夫十分關註現實,關註農民的命運。詩人耳聞目睹的殘酷現實經常是他書寫的對象:“但那愁容滿面的農民,看著真叫人不勝惆悵;他們的貧困,他們的無窮的忍耐只能使我感到沮喪……”《沈默吧,復仇和憂傷的詩神》的出發點就是針對冷酷現實的強烈批判,因為現實已叫人不可忍受,詩人對此寫道:“妳所能照亮的無底深淵——/我再也不希望親眼看見……”
在詩人的另壹首詩《哀歌》中,有這樣的詩句:“我看見了美好的壹天,/俄羅斯沒有壹個農奴!/於是我被感動得掉下了甜蜜的眼淚……”但這是對理想的表述,詩人接著就寫“再不要在天真的陶醉中歡呼”——確實,對於現實的不滿詩人們已表達很多,但作用在哪裏呢?詩人對此有深刻體會,因此才會發出“沈默吧”的呼聲。“我和妳發出了夠多的咒罵”,這壹反省中有著太多的痛楚,因為對於渴望歌唱的詩人,被迫沈默,就像秋天的田野上作物成熟了農民卻無力收割壹樣痛苦。“我正孤獨地死去——默默無言”,但沈默就是死,詩人對此無比清醒。而選擇卻不得不作出。
“內心的 *** 如牢門的尖鳴”,既然發出的是如此“不能忍耐”的聲音,這就是寧肯沈默——死去,也不出聲的緣由。何況“我呼喊過妳啊”,但他所獻歌的對象卻沒有傾聽他,對他壹無反響,詩人已經感覺到那種如死的孤寂,也因此選擇“我不再呼喊”。在《未收割的土地》壹詩裏,詩人就擔心自己有壹天會啞了歌喉,再也不能用歌聲抒發自己的哀愁。
涅克拉索夫的詩有對專制現實的強烈憎恨,也有對處於苦難生活中的普通人民的深切同情,盡管他這樣訴說:“我這顆心兒學不會愛憐,/雖然對憎恨早已厭倦。”由於現實的冷漠,“陰霾的天空沒向我心中/投下壹絲絲溫暖的光線……”,詩人有意發出不和諧的聲響。從這首詩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在所處時代中的苦悶和強大責任意識下的藝術的誠懇。
(南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