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中有“風景長寂寞,滿朝官位廢”之說。他相信大部分同齡人都升職了,只有劉禹錫在淒涼的狀態下虛度了光陰。顯然,他對劉禹錫不公平,就像他詩裏說的:“我也知道聯被之名必折,二十三年大部分都折了。”劉語熙對此怎麽看?他去在賞詩中樂觀地寫道:“千帆在沈船邊,萬木春在病樹前。”“沈船”和“病樹”是他壹生中總結的兩個意象,但詩中並無怨恨。而是安慰白居易不必在意自己的人生失意和事業失意,表現為對世事變遷和仕途升遷的壹種豁達開朗的態度。就像他詩裏說的,沈船之畔,千帆競;病樹前,萬樹春芽。在流亡生活了20多年後,他並沒有感到沮喪和受傷。那是因為他經歷了人間的榮辱,見證了別人的風風雨雨。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首詩才成為後世的名篇,而這句話對於白居易來說更是印象深刻。"在任何地方,我們都應該用精神的東西來保護它."但由於它的形象廣闊深遠,靈動而富有哲理,後人賦予它新的思想:新事物壹定會取代舊事物。
至於《揚州第壹宴賞樂天》中的對聯“沈舟邊上的千帆,病樹前的萬木春”,人教版出版的教師教學用書中的“文評”說:“頸聯...以“沈舟”和“病樹”為對照,描繪了千帆爭雄、千樹競春的生機勃勃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對官員的態度。
後來在有關材料中,卞、卞琦對這幅對聯的評價是這樣的:“和宛母,比喻他貶謫後以仕途為榮的暴發戶。這幅對聯是劉禹錫感嘆自己身世的憤懣之語。”
對於“千帆”和“萬畝”的理解,我覺得卞氏說的更有道理。可以聯系劉的另外兩首詩來看看。
永貞元(805)年,劉禹錫因未能參加王變法,被貶為郎州司馬。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了柳宗元等人起用他,同時被貶。從郎州回長安後,寫了壹首《元和十年從郎州到北京,給看花的先生們壹出戲》的詩。詩中說:“紫陽紅塵來,無人不看花回。杜宣關裏有幾千棵樹,都是劉郎去了以後種的。”這首詩的前兩句,表面上是描寫賞花的盛況,暗地裏卻是贊美桃花的繁盛和美麗。後兩句由事及人與自己的處境有關,似乎有壹種“壹棵樹怎麽會這麽美”的感嘆。其實骨子裏的詩人把千樹桃花看成是近十年來因為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越來越得意的暴發戶。他在最後壹句指出,這些看似偉大的新貴,都是在“我”被排擠出去之後才被提拔起來的。他的輕蔑和諷刺是苦澀的,讓他的政治對手感到非常不舒服。於是這首詩壹出,作者和他的戰友們立刻遭到了攻擊和報復,再次被降職。
是14年後,也就是大和二年(829),詩人才被召回長安。詩人《再訪杜宣》雲:“百畝庭院半苔,桃花遍地開。道家回歸何處?劉郎今天又來了。”故意舊事重提,挑戰攻擊他的權貴。詩人至今還在用這種方法,表面上寫的是桃花的沈浮,寫的是杜宣觀中對世事難料的感受,但實際上還是把桃花看得比暴發戶還貴,道家指的是當時鎮壓革新運動的掌權者。這些人,20多年後,有的死了,有的失勢了,於是他們提拔的新貴壹改原來的玄氣勢,讓位於別人,就像“花開”壹樣,而桃花之所以全沒了,就是“道者歸何處”的結果。這時,被排斥的“我”又回來了。詩人再壹次對那些扼殺政治革新的政敵投以輕蔑的壹笑。(見沈祖禹)
仔細研究,“萬畝”、“千帆”和“千棵桃樹”的隱喻是相同的。只是在兩首“桃”詩中,作者表現出更多的是輕蔑和嘲諷,而在老朋友白樂天面前,詩人敞開心扉,更多的是憤怒和壓抑。當然可以。劉禹錫壹向豪放,豪放,堅毅,可見於第四部“今日聽君壹曲,暫且靠壹杯酒的精神”。
附原文:巴山楚水荒涼,23年荒廢。
回來是人,我和柯藍人壹樣,只會吹笛子,空自惆悵。
在船的壹邊,千帆競賽;病樹之首,萬年沐逢春。
今天,聽妳唱壹首歌,喝壹杯酒,振作起來。
我在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思念故人,徒然誦簫賦,久而歸已非往日。沈船旁,有路過的千帆,但病樹前,有春天的掙紮。今天聽了妳給我朗誦的詩,暫時可以用這個酒振奮壹下。
相關鏈接:此詩為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的賞詩。詩壹波三折,表達了詩人受到政敵打擊,長期流亡外地時的憤慨不平的心情。其中對聯“沈船邊的千帆,病樹前的萬木春”是壹句形象豐富、寓意深刻的名句,將前兩句的沈郁化為豪放。這句話既是對朋友關心的感謝,也是對朋友的* * *鼓勵,意味著我雖然被貶,但後繼有人。作者沒有在艱難和挫折中消沈,而是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從容應對。全詩感染力強,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希望能給樓主壹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