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佛教在中國學術上的影響有哪些

佛教在中國學術上的影響有哪些

[見忍法師]淺談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和影響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並於公元壹世紀紮根於中國之後,不斷吸收西域和印度新興學說和學派的成果並與民族傳統文化結合而進行創造性的發展,形成了漢語、藏語和巴利語三大系統的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中國佛教,可以說它是人類歷史上延續時間最久,傳布範圍最廣,影響深遠,包羅萬象的思想運動和文化運動。

1、中國佛教的歷史淵源

如果我們把自公元前四世紀開始(佛滅後百余年)至十二世紀為止的壹千五六百年的印度佛教歷史平均分為三個時期,則漢語系佛教囊括了第壹二兩期的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以及第三期秘密佛教的根本部分;藏語系佛教譯傳了初期佛教的律典以及二三兩期的絕大部分經論;巴利語系的佛教基本上使用巴利語原典,也有壹部分譯成少數民族文字。由此可見,現在流傳於中國的三個語系的佛教可以說是全面地繼承了印度歷史上的三期佛教。

2、中國佛教的形成及影響

但是,中國的佛教除了巴利語系佛教以外,漢藏兩語系的佛教都有結合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加以豐富發展的特點,其突出的表現是各種學派和宗派的繁興,如漢藏兩個語系都能列出十個以上的大小派別。其次是漢藏兩語系的佛教在戒律上仍奉行聲聞乘的戒律,並用大乘教義進行解釋;在信仰上完全奉行大乘的教義,所以不存在大乘和小乘之間的爭論。其三,自公元壹世紀中佛教傳入中國後歷代王朝大都對佛教采取保護和幫助其發展的政策,在法令上使出家僧徒和寺院享受某些特殊待遇,僧徒的生活原則上由國家提供壹定的保證。其四,中國歷代大多數帝王都給予佛教的高僧以崇高的政治地位和榮譽,封為國師、帝師、活佛等。其五,佛教在中國與其它教派、學派(如儒學、道教)的關系在發展過程中可以說是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這和印度的佛教與外道始終處於敵視、對立和激烈鬥爭的情況不同。其六,佛教滲入到中國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自晉朝以來,中國的詩歌、繪畫、書法、雕塑、石刻、印刷、建築等無不受到佛教的影響;對醫藥和歷算的發展佛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音樂、戲劇、小說等的發展同樣受到佛教思想的深刻影響。佛教對中國哲學思想的影響達千年之久,而宋明理學則是在禪宗思想的直接啟發下興起的,所以學者們認為理學實際上是變相的佛教禪學。其七,中國佛教的教義對人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是極為深廣的。我們最近初步估計了壹下,發現通行語言中常用的成語約有壹千余條都發源於佛教。其八,中國佛教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傳播到其他國家和民族又都形成興旺發達的局面,它是人類歷史上壹次歷時最長的,以和平方式傳播的,強大的思想文化運動。它所創造的輝煌燦爛的文化成果是有目***睹的。

3、從“人間佛教”思想看中國佛教的繼承和發展

我國佛教界為發揚佛陀利生濟世的精神,主張提倡以人為中心的“人間佛教”思想。事實上,人間佛教這壹思想並非後人所創立,在《增壹阿含》中佛告天帝釋,“我身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得佛。”中觀宗之祖龍樹在《大智度論》提出,“壹切資生事業悉是佛道。”瑜伽宗的祖師彌勒和無著在《瑜伽論》和《大莊嚴經論》中提出菩薩若不學習“五明”就不能證得壹切智智。尤其是《大莊嚴經論》中提出化身佛教化眾生的四種示現以工巧為首。大乘的這些積極入世的光輝思想傳譯到中國後,為歷代的佛教大師所繼承和發揚,力求使佛教思想和民族優秀傳統進行有機的結合,使佛教的思想精神能體現在人們的日常身心活動和社會實踐中。隋唐時期在中國建立的幾大宗派幾乎都體現了這種精神和傾向,其中尤以禪宗最為出色,他們高標“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法印,使佛法與人生打成壹片。中國佛教這種積極入世的態度,增強了自身在社會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人間佛教是原始佛教本來具有的思想,不過在中國大乘佛教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和體現罷了。這個思想運動已經歷了壹千多年的歷程,它在佛滅後的第三個五百年中(隋唐時期)以洶湧澎湃的氣勢席卷了整個東亞地區,在各個不同語言的民族和國家中都結出令人稱羨的豐盛果實。尤其是近代高僧太虛大師力推“人間佛教”精神,使得人間佛教思想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得到內進壹步明確和升華,其影響更加深遠,成果更加豐富。

4、近代中國佛教的傳播和發展

中國佛教自公元四世紀中東傳朝鮮,公元六世紀初東傳日本,先後同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各國有著頻繁的交往。到了近代,尤其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佛教在世界上越來越受到重視。

自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實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舊中國懨懨壹息的佛教壹度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在修復寺廟、保護名勝古跡,整頓僧伽制度,發展佛教文化事業,培訓僧伽人材等各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績。人民政府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新憲法中規定了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具體條文,保障信徒的正常宗教活動。重點寺廟的恢復,佛教院校和各種培訓班的開辦,名勝古跡的整修保護,佛事和各種節日活動的開放,出家僧團的後繼人的大規模培訓,佛教經籍印刷發行業務的恢復等等,所有這些說明在恢復和發揚優良傳統方面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但是,還有更值得註意的壹面就是我們正在使“人間佛教”的思想與現代人類文化和文明的新趨勢、新水平相結合,力求為自己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世界和平事業作出積極的貢獻。

4.1我們同許多國家的佛教界進行了友好聯系和多種形式的佛教文化學術交流,開展了互訪,互派留學生,互相饋贈經典和出版物等方面的活動。同時,成立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開展多學科的系統研究工作。

4.2各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有越來越多的年青壹代學者開展對佛教的學術研究工作,不斷發表有關論著,對佛學的具體問題進行探索,並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果。當然,其中有相當數量的論著是從批評佛教的立場出發的。但是,我們註意到:壹、論文中肯定佛教的成績和貢獻的趨勢正在日益增強;二、批評的矛頭正是指向背離人間佛教宗旨的消極成分。因此,也可以說批評者正是從相反的方面抑制和清除消極因素,為人間佛教的發揚光大開辟了道路。另外,不少出版社制定了系統出版古籍的長期規劃,出版了漢文和藏文的佛教經籍,包括有關佛教的歷史、傳記、醫學、文藝等的古代名著,數量日益增多。這是壹種非常可喜的現象,增強了我們恢復中國佛學研究在國際上占領先地位的信心。

4.3在政府的大力贊助支持下,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搜集經版、經書和文物的工作,並設法予以集中、整理、修補、保存。如南京金陵刻經處對於漢文木刻經版,四川德格印經院對於藏文木刻經版,北京佛教圖書文物館對於房山石經,都已進行了巨大的努力,或恢復和擴大了原有業務,或已取得積極成果。尤其重要的是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中華大藏經》正在編印出版。這是壹個極其浩大的工程,其漢文部分,收書二萬余卷,是迄今為止的最完備的漢文佛典的總集。另外,有關佛學研究工作的各種工具書的編集出版也是值得註意的壹方面,如《藏漢大辭典》的編輯出版,《佛學大辭典》的重版等等。這些工作的完成必將對佛教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方便。

總之,佛教自古印度傳入中國以來,與中國傳統文化充分結合從而形成了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中國佛教,它在深刻影響著中國文化及其它各個領域的同時,遠播海外,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全國佛教界和佛學界的***同努力和積極工作下,中國佛教的發展是振奮人心的,它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前景是非壹片光明。可以說:中國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發展於中國大地,影響著全世界,它將在中國土地上繼續孕育成長,它將滿懷信心邁向未來,邁向人間佛教的理想境界,壹個全人類和平幸福、***同繁榮、昌盛的華藏莊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