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題其實是2010年安徽卷的高考題,我上網查了壹下,相應的有效的信息不多,就自己動手寫了壹篇下水作文,並整理了自己的解題思路。希望對女兒和她的同學會有所幫助和啟發。
? 吳興雜詩 (清)
阮? 元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了妳怎樣的思考或聯想?請根據妳的思考或聯想寫壹篇文章。題材不限,不少於800字。
解題步驟
壹、讀懂詩歌大意。
四條河流交錯環抱著吳興城,它們的流向與城墻偏斜。這四條河又分出許多溪水,溪水邊居住著許多人家。居民們利用這大好的自然條件,在水深的地方種上菱角,水淺的地方種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淺的水域裏種上荷花。
即便翻譯得不完整不順通,大概也能看出來:前兩句是敘述,是鋪墊,後兩句大有深意:在溪水的“深”處、“淺”處和“不深不淺”處,人們分別為它們做了科學的安排,即“深”處種“菱”,“淺”處種“稻”,“不深不淺”處種“荷花”。
二、弄懂詩歌所蘊含的哲理
要在水深處種菱角,在水淺處種稻子,在不深不淺的地方種上荷花。不管水深水淺,壹律種菱角,或者壹律種稻子、種荷花,都是錯誤的。全詩之妙,就在這三種安排之上。這三種安排的***同特點是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惟其如此,菱、稻、荷花俱可長得茁壯喜人。反之,如果“壹刀切”,不顧客觀實際,那將會產生災難性的的後果。
三、圍繞哲理(立意),類比聯想
對於人生來說,也是如此。每壹個人,各有各的抱負,各有各的處境,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環境,各有各的機遇。關鍵在於,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找準自己的定位,爭取事業的成功,實現人生的價值。
舉例:
?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在適合的環境展現生命之美。
不同職業的人群有不同的特點和責任,順應規律則各得其樂;如果無視差別,布置壹樣的工作,後果堪憂。
? 老師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尊重了學生個性的差別,效果更佳。
? 溫馨提示:類比聯想可用來檢驗立意的準確度。如果所舉例子與材料十分相似,說明立意正確;如果二者相差甚遠,則需重新調整思路。
四、確定題目,構思提綱
圍繞關鍵詞,緊扣“是什麽—為什麽—怎麽辦”來組建題目:《壹切從實際出發》《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尊重事實是成功的捷徑》《壹刀切,要不得》
下水作文:
? 因地制宜,各美其美
? 請把菱埋在深處,把稻種在淺層。搞反了,會顆粒無收的。(題記)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吳興雜詩》中的這兩句告訴我們——不同的植物,生活環境是各不相同的,農夫只有掌握它們的生活習性,因地制宜,才能獲得豐收。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世間萬物各得其所,才能各美其美,美美與***。
? 因地制宜,就是要找到合適的位置。
我們常說:“是金子總要發光的。”其實,金子要發光,是有條件限制的——金子如果找錯了地方,和太陽站在壹起,金子的光芒能被人發現嗎?《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提到,強秦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是因為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二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把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如果違背事實,讓藺相如帶兵打仗,讓廉頗出謀劃策,恐怕會出現另壹番景象吧?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是鐘南山掛帥出征,是各地的醫護工作人員沖在壹線,與病魔做搏鬥,才換來了現在的和平。因地制宜,就是讓老鷹在天空中翺翔,讓魚兒在水底遨遊。
? 因地制宜,能使物盡其美,美美與***。
? “星星之火,之所以可以燎原,是因為它們在掛在天上。”郎平帶領中國女排創造了壹個又壹個的奇跡,因為她和她的隊員們都處在自己最合適的位置。我們都知道數學家陳景潤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中“1+2”的難題,但其實,他在成功之前曾經當過老師,因為口齒不清而被嫌棄,只能批改作業,不能上臺授課。如果讓姚明去跳水,讓朗朗去參加籃球比賽,結果也是不堪設想的。生活中很多家長,無視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逼迫孩子們去學習書本知識考高分。這種做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厭學,對人生越來越提不起熱情;家長越來越苦惱,情緒越來越失控。是菱,就要把它埋在深處;是稻,就要把它種在淺表。世間萬物,只有各得其所,才能各美其美,美美與***。
? 因地制宜,強調凡事從實際出發。
“緣木求魚,妳壹定兩手空空。”猴子擅長攀爬,鴨子喜歡遊泳。千萬不要逼迫猴子去學遊泳,讓鴨子去學爬樹,讓他們選擇擅長的事情,才會呈現出各自的精彩與美麗。《烏鴉和牧羊人》的故事大家都並不陌生——看到老鷹每次都能抓到羊,烏鴉很羨慕,於是苦練俯沖的本領,結果非但沒有像老鷹壹樣收獲滿滿,反而被羊毛纏住了雙腳,被牧羊人活捉了去,成為笑柄。烏鴉的失敗在於,它的夢想和選擇不切實際,只有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揚長避短,才能取得夠事半功倍的效果。當野心撐不起夢想的時候,我們可以有兩種選擇:要麽繼續沈潛,要麽調整方向和目標。兩者之間,我更側重於第二種。
因地制宜,要尊重事實和規律。
拔苗助長的結果,是人累苗死。有壹個小區建成以後,設計師沒有設計路線,只在小區的空地上撒下了許多草的種子。業主入住之後,草地上被踩出了好多條不同的線路,設計師根據踩出的道路的寬度和深淺,選出最受歡迎的大眾路線進行了硬化,既符合業主的要求,又省去了設計的勞思。反觀現實,不少綠化帶和護欄總是被人嫌棄和破壞,除去個別低素質的人為因素,設計的不合理恐怕不能忽視吧?如果在設計、建造之前,征集壹下百姓的心聲,了解壹下實際情況,在合適的路段多留幾個通道和出口,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呢?尊重規律,尊重事實,是距離成功最近的路線。
因地制宜,就是不盲信,不盲從。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妳得親自去嘗壹嘗。”《小馬過河》的故事,童叟皆知,河水不像松鼠說的那麽深,也不像老牛說的那麽淺。體型高低各不相同,豈能壹概而論、盲目聽信?比爾蓋茨中途退學後,致力於軟件開發,結果登上了福布斯。有學生忽略家庭背景和個人的能力等因素,盲目模仿,結果壹事無成。盲信和盲從,是人生的大忌。因地制宜,才能獲得發展和突破。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答案也不是唯壹不變的。任何時候,都不要有“壹刀切”的思想,深入事實和真相,從實際出發,才能得出最有效,最正確的答案。因地制宜,世界就能呈現出最美麗的風景!
最後附壹首唐詩給大家練練手:
涇溪?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