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飲食哲學裏,
鮮?是至高無上的評價。這個由?魚?和?羊?構成的最高標準,
也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肉類的?鄙視鏈?:
羊是最好的肉。
確實,在中國人的飲食歷史中,牛因為農耕,很少作為食物;豬在宋代以前都不受重視,?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但羊肉從來都是肉類裏的皇冠,只不過,沒人說得清誰是皇冠上的明珠。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沒有什麽地方能像內蒙壹樣,把羊養出了詩意。而這首延續千年的詩歌,也時刻提醒人們內蒙羊在羊界的地位。從羊肉產量上說,內蒙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全國五分之壹的羊從這裏走向人們的餐桌。從質量上來說,北京人心中最好的涮羊肉,必須來自內蒙。最講究的老北京涮羊肉,還得是鮮切。如果是壹圈壹圈的肉,都是機器切的凍肉。不過即便是機器切,底線也得是內蒙羊。當然,內蒙羊不屑於成為北京人的心頭好,最會吃內蒙羊的,也還是內蒙人。羊肉切大塊,扔進清水裏煮,不過多時,手把羊肉就能上桌。壹手羊肉,壹手小刀,最多再配上草原上的野韭菜花釀成的醬,妳就能嘗到內蒙羊的極致鮮美。
內蒙人對羊的研究不只在於做法,更在於對羊本身的挑剔。內蒙古東西跨度2400公裏,東邊是水草豐美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西邊則是幹旱的沙漠。
內蒙人篤信,
用水煮這種最簡單的烹調方式,最能展現羊肉的魅力。同時他們還認為,也只有簡單水煮卻還不膻的羊肉,才能被稱為好羊肉。在這兩點上,寧夏人和內蒙人壹模壹樣。羊肋排清水下鍋,配上少許姜蔥和微量的香料,只待肉熟,就能出鍋。蘸料則不同於內蒙,大部分是用蒜泥和醋。
更高級的吃主兒往往連醋都不沾,在羊排表面撒點鹽就行。而寧夏羊肉最奇妙的地方在於,明明煮羊是用清水,撒鹽是在表面,但深層的肉,依然有壹層淡淡的鹹味。據說這是因為寧夏鹽堿地多,小羊們不但會吃地上的草,還會啃食鹽堿的土地,久而久之身上的肉就有了鹹味。這並不是瞎扯,要知道寧夏最好吃的羊肉,出自壹個叫?鹽池?的地方,縣城周圍有二十多個天然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