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案壹
教學要點:①朗讀②賞析③探究④拓展
教學難點:①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詩歌內容
②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情感
教學方法:活動性閱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活動導入
1、作者簡介;
2、回憶以前學過的杜甫的詩歌;
3、寫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後,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想要再有壹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壹樣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鳥語花香,長安城處處呈現出壹派生機。而詩人與家人久別,存亡未蔔,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二、賞析活動(讀懂詩意、品味詩情)
1、學生結合註釋試著理解全詩。
2、學生質疑,領悟全詩內容(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同解答)。
三、探究活動
1、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壹手法,妳能夠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
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裏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
2、如何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課本的註解是:“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恨別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其實在這裏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為:由於為國事而感到傷心,為離別而感到遺憾,所以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四、朗讀活動(讀出詩韻)
1、給學生2分鐘左右,自由朗讀;
2、老師範讀;
3、學生試讀;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聯交錯齊讀全詩;
5、集體朗讀。
五、拓展活動
比較閱讀-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本詩寫了作者聽到勝利的消息後怎樣的心情?
(2)《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詩,雖然壹悲壹喜,然而所表達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樣的。是什麽樣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師小結
七、作業
1、以“家書抵萬金”為話題說幾句話,妳想說些什麽?
2、根據老師教的賞析詩歌方法,自選壹首妳最喜歡的寫景抒情詩進行賞析。
春望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春望》及五律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的特點。
難點體會詩歌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壹)導入
中國是壹個詩的國度,自《詩經》起,經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詩歌是情感的產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都會產生不同的心情,創造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踏尋古人的足跡,推測名人心情,欣賞名作之境界。
(二)學習第三首詩《春望》
1聽配樂朗誦。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學生結合註釋試著理解全詩。
4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同解答並翻譯全詩。
譯詩參考: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壹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發壹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5學生齊讀全詩。
6品味全詩。
⑴本詩是在什麽背景下寫的?抒發了詩人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望》寫於安史之亂之後。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占領,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四川。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了國破家亡、憂國思親的沈痛悲苦之情。
⑵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詩的首聯寫望中所見。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後,遭到了驚人的破壞。叛軍焚燒軍宮室,殺戮無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破山河在”,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後的長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戰亂中的長安城卻是草木叢生,壹片淒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沈痛。
詩的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聽到鳥兒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驚。
“烽火連三月”,烽火連天,殺伐不斷,詩人遠離家眷,由於戰事緊張,音信隔絕,更覺“家書抵萬金”,在那種兵荒馬亂的歲月,壹封普通的家書是多麽難得、多麽珍貴啊!
詩的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壹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發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壹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⑶本詩的情感是通過什麽來抒發的?
明確:全詩觸景傷懷,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板書設計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簪
春望教案三
教學目標:
1.了解《春望》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2.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家,關心民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詩歌的景與情,事與情的關系,品味詩歌的意境。
壹、導入
七年級我們所學的《登嶽陽樓》的寫作背景和抒發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
1.關於作者。他是唐代最偉大現實主義的詩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代。
他的詩多沈郁頓挫。
後人尊稱他為“詩聖”。
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的現實,故被譽為“詩史”。
2.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冬,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六月攻破潼關,玄宗奔蜀,長安陷落。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屬寧夏)即位。八月,杜甫從鄜(fu)州家中到靈武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捉住,帶到長安。本詩寫於肅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抵搔渾濺簪
師補充律詩的押韻問題。
四、聽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節奏和語調。
師提示:五言律詩的節奏壹般是221式和212式。
五、學生個別朗誦、全班集體朗誦。
六、理解詩意
經過反復的朗讀,妳讀懂詩歌的內容了嗎?小組交流,參照註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意思。
1.學生小組交流。
2.說出下列字詞的意思。
國破感時恨別抵搔
3.小組推舉代表說出各句話的意思。
七、再讀詩歌,感知詩歌的內容。
1.本文題目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
如:國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鳥
2.看到這樣的景色後,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用原詩或自我歸納的語句回答。
如:恨感搔更短不勝簪家書
3.作者通過春望這首詩抒發了什麽的思想感情?
如:感時恨別憂國思家
八、賞析詩歌
參考角度:1.詩歌中精彩的字詞句;2.寫作手法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首聯對比反襯寓情於景頷聯觸景生情承上啟下
頸聯思家迫切引起***鳴尾聯細節描寫憂思之深
九、探究質疑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壹般認為:花鳥本是娛人之物,但因感時傷別,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壹種解釋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對這兩種說法,妳怎樣看?
(觸景生情/移情於物)
十、拓展比較
詩人在本詩中反映了安史之亂帶來的災難,也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當七年之後詩人聽到官兵勝利的消息後又會是怎麽的呢?試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比較。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學生討論並說出詩歌的大意。
2.思考下列問題: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兩首詩表達的感情壹悲壹喜,然而卻有著相同點,相同之處是什麽?
板書設計: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
寓情於景感時憂國
城春草木
濺淚花
觸景生情過渡
驚心鳥
產生***鳴烽火家書
恨別思家
細節描寫搔更短不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