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壹天恰好是清明節——寒食節的前壹天。這壹天,在閨房待久了的女生,會被父母允許出門。所以這壹天也是當時女生最開心的壹天,可以看到自己的幸福。
說起寒食節,就要知道這個節日的由來。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割股充饑。晉文公以君主的身份回到中國,並被封為諸侯。他不甘心只得到介子推的賞賜,隨母親隱居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去綿山求見介子推,但介子推不想做官。
躲在山裏,晉文公的手下放火燒山,原意是要逼介子推露臉。結果介子推母親,被燒死在壹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的那天,不生火做飯,而吃冷食,這就是所謂的寒食節。
言歸正傳,繼續講解李清照的歌曲《浣溪沙——絕望的春寒料峭日》。換句話說,如果另壹個家庭的女人能遇到這樣的節日,她壹定會微笑,但她沒有。
春波蕩漾,暖亭炊煙。春天無限好,也無限短。此時,作者靠在床上,如夢初醒。
此時的李清照才十八歲左右,腦子裏要壹直裝著怎麽找樂子,卻眉頭緊皺,迷惑不解。
寂寞的閨房,潦草的思緒,壹字壹句道出了作者的心事。就這樣,時間以壹種悠閑而淺薄的方式溜走了。室內,玉爐裏燃著香,空氣中飄著香煙,彌漫在房間的每壹個角落。窗外,春意剛剛好,芳菲似乎疲憊不堪,冷聲陣陣。寒食節本來就是壹個紀念日,以灰色調為主。當然,這壹天會舉行壹些有趣的活動,打草就是其中之壹。這壹天,家裏的長輩會允許孩子出去和朋友玩。
所以這壹天在很多女性心中是無限向往的。我們必須熟悉打草這個活動。可以說這個活動在農村還是保留下來的。
記得小時候,我用楊樹的葉子和根,和村裏同齡的孩子互相拉扯。誰堅持到最後誰就贏了。有時候,壹個人可以在那個時候主宰壹切。往往拉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喊加油。然而,回過頭來看,懵懂的少年去了哪裏?
說起鬥草,壹定記得顏姝的《破陣》。
女生們紛紛逃離閨房,走向自然,釋放自己久違的喜悅。花開了,襯托出春天的美麗。
對著同伴微笑,梨渦遮住臉頰。壹切都是壹派歡樂的景象。春意盎然。而李清照的這首,卻似乎給人壹種朦朧的傷感。燕子還沒來,墻上雖然熱鬧,但作者倚窗而立,根本沒心思笑。
這也是李清照《傷春情懷》中的名句。在這樣美好的季節裏,壹邊用悲傷的文字緬懷為國捐軀的英雄,壹邊感嘆少女獨自離開閨房的孤獨與無助。他可能知道,詩歌終究不會對自己仁慈。那個沈醉在過去,迷失在荷花深處,開了壹池鷗鷺的姑娘,正在走向多愁善感的壯年。
文# l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