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正義不僅本身值得追求,而且結果往往也是可取的。壹門合適的技能不僅有其獨特的追求,還能帶來附帶的收益。
人們常說,“但做好事會導致莫問的未來。”通常,如果妳努力做好事,妳可能會得到隨之而來的未來。但如果“只為未來,沒有好事”,很可能既沒有好事,也沒有未來。
《納尼亞傳奇》作者劉易斯:行為有自然和非自然的結果。追求自然的結果是很道德的,但追求不自然的結果是很不道德的。
所以寫作並沒有什麽不道德的,只是成名只是寫作的附帶結果,而不是自然結果。不能為了出名而寫作,否則不僅不道德,還會讓寫作不再是絕活。
我們很容易對他人的動機做出惡意的評論。嚴於律己是人之常情。批評別人可以讓我們輕易地掩蓋自己道德上的醜陋,平靜地逃避自己的道德責任。
丘吉爾說:“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珍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正義就像壹個完美的圓,不是人類主觀設計的,而是客觀舒適的,所以我們會對正義心存敬畏。身居高位的人會知道權力有它的邊界,不會視黑為白,視惡為善,也不會自命為真理的代表,會認為自己可以建立壹個人間天堂;下層官員不會對諾諾唯唯諾諾,而是有道德勇氣堅持自己的初衷,並能抵制不公正命令的執行。即使身不由己,也可以“舉槍壹厘米”。至於普通大眾,我們將尊重權力的擁有者,即使我們批評他們,我們也將以最大的善意這樣做,希望他們能夠秉公辦事,不辜負人民的信任。如果批評不自由,表揚就沒有意義。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壹句名言:往往正是那些美好的願望把人類帶入了人間地獄。
如果命運之手將我們推向壹個特殊的時刻,願我們如預期般勇敢。
她從小生活在北京,有很多很多人這輩子都無法擁有的東西,所以她只能繼續前行。我的壹個朋友也說過,在北京生活意味著責任,因為我們有太多其他地區無法想象的便利,所以我們必須為這個國家承擔更大的責任。
以上是羅翔的《圓形正義》的摘錄。
我從沒見過那麽多作者在書中引用了別人的話,或者說引用了卻老老實實標註了的作者是真的真的很真誠。
我在嗶哩嗶哩遇見了羅翔。那時候“狂徒張三”的名氣應該更大。
那時,我只認為羅翔是壹個,怎麽說呢,有點滑稽的法律老師。我沒想到會是壹個紮根於洪妙、受過專業法律培訓的法學教授。
直到我讀了他的作品,我才意識到他不僅僅是壹個講師。深入淺出的談專業知識,深入淺出的談人生哲學。並且對自己有極高的道德要求。這種欣賞慢慢變成了欽佩。
之前對碼字嗤之以鼻。壹個臭作家有什麽好驕傲的?我不喜歡寫書和說事。
是那個老人。
看到周朝的衰落,他離開故土,準備周遊函谷關。守函谷關的尹很佩服老子。
聽說他來到函谷關,我很高興。但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旅行,覺得可惜的時候,他就想辦法留住老子。於是,殷對老子說:“妳要出關就出關,但要留本。”
我被迫在漢沽關了幾天。過了幾天,他交給尹壹本五千字左右的書,然後騎著壹頭大藍牛走了。
從此,《道德經》代代相傳。
思想如此豐富,文筆如此流暢,卻只有五千多字。
壹句真心話。
像那些幾萬字,幾十萬字,幾十萬字的,都只是廢話。
直到我開始寫作。
這很難。
太深奧了,沒人看。很淺,但還不夠。
想達到“壹鞭壹疤,壹掌壹捆血”,但是技巧太遠了。
簡單的寫妳想寫的。能提壹個人就提壹個人。
壹個耳歷,永遠是壹種道。只要有人看過文章,關鍵時候就可能記得壹兩句。如果能記住,能用上,我就很滿足了。
再和羅翔談談。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以他的道德水準和粉絲基礎,他面臨的壓力肯定遠遠大於我。
正如他在書中所說,
我們站在大雪紛飛,霧氣迷蒙的山口,只能偶爾瞥見那條不壹定正確的小路。我們呆在那裏壹動不動會凍死的;如果誤入歧途,就會粉身碎骨。我們不能確定是否有壹條正確的道路。我們做什麽呢“妳要堅強勇敢”,力爭上遊,不要說謊,我們要睜大眼睛,昂起頭,走好腳下的路,無論它通向何方。如果死亡終結了壹切,我們也無能為力。如果不是這樣,那就以男子漢的姿態走進下壹個場景,不管是什麽樣子,不要油嘴滑舌,不要隱藏自己的本來面目。
我祝願羅翔並鼓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