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十五夜望明月》這首詩是什麽意思?

《十五夜望明月》這首詩是什麽意思?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詩人王建寫的壹首七言絕句。

詩的字面意思:中秋的月光照在院子裏,地上仿佛白了壹層霜雪,樹上的鳥兒也停止了喧鬧,睡著了。深夜,清冷的秋露悄悄打濕了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人在賞月。我想知道廣闊的秋思是誰的家?

全詩如下:中庭的白樹烏鴉,冷露無聲的濕桂花。我不知道秋思今晚會遇到誰。

全詩賞析:

“中庭白樹啼”,月光灑在庭院裏,地上似乎覆蓋著霜雪。在小森樹的樹蔭下,烏鴉和喜鵲的喧鬧聲漸漸停止,它們終於適應了明月刺眼的打擾,陸續進入了沈睡的村莊。詩人只用“地白”二字來寫中庭的月色,卻給人空蕩如水、靜謐、純凈、清冷的感覺,讓人想起李白的名句“我床腳壹線那麽亮,豈會已有霜?”沈浸在美麗的意境中。“樹棲烏鴉”主要應該是十五夜聽月,而不是看月。

《冷露無聲濕桂花》繼上壹句之後,借助感覺進壹步寫出了月色。因為是深夜,秋露打濕了庭中的桂花。如果再進壹步琢磨,我們會認為這個桂花可能指的是月中的桂花樹。這是黑暗詩人望月,是整篇文章的下筆。夜深人靜時,詩人仰望明月,陷入沈思,感到壹陣寒意。他輕輕地走來,卻不禁想:廣寒宮的寒露壹定也打濕了桂花樹。

“我不知道秋思今晚會陷入誰的懷抱。”全世界有多少人在望著月亮,想著親人。家鄉的人思念遠方的親人;背井離鄉的人看著遠方的親人。所以,很自然的,把這兩句唱出來。詩人不再直抒思鄉之情,而是以壹種質疑的委婉語氣,訴說那揮之不去的悲傷將落在誰的家。前兩句描寫風景不帶壹個“月”字;第三句話只指出了月亮是被看的,它擴大了觀月人的範圍。但是,人看月亮,感受秋天的意義,珍惜人的感情,是不壹樣的。詩人對家人的分離感到失望,於是月宮的悲傷導致了刻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壹定是最真誠的。但在表達的時候,詩人並沒有采取積極的抒情方式,而是直接傾吐自己的思想;而是用了壹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道遼闊的秋思會落在誰的壹邊(“誰的家”就是“誰”的意思,“家”是壹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後綴助詞)。明明是懷了人,他卻只是說“秋思在哪裏摔倒的?”由此可見詩人對嶽懷遠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