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側重抒情,以情融事; 其次在結構上,樂府民歌壹般以事情自身的發展順序為線索,古詩十九首中的作品多按感情 的起伏節奏為主線;語言方面,後世評論樂府民歌是:質而不鄙,淺而能深,近而能遠。論 古詩十九首是:隨語成韻,隨韻成趣。譽之為“秀才說家常話”。在意境方面,樂府民歌可 以說是其境深厚,古詩十九首則可說是其境曠遠。
《古詩十九首》兼有風余和詩母這兩個特點,說明它在古典詩歌從前古到中古的重大轉換中,處於樞紐地位(以漢末建安年間為分界)。前古時期的詩歌,從審美角度來看,無論 是《詩經》、《楚辭》或是漢樂府,都是作者心聲的自然表達,從文學作品來講,可以說作 不自覺的文學作品。唐詩僧皎然在其《詩式》中稱之為:天予真性,發言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