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詩經·周南·關雎》原文及賞析

《詩經·周南·關雎》原文及賞析

 《國風?周南?關雎》為先秦時代華夏族民歌。是《詩經》中的第壹篇詩歌,通常認為是壹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詩經?周南?關雎》原文及賞析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詩經?周南?關雎》原文及賞析

 原文

 關關雎鳩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參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輾轉反側⑩。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⑿。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u)鳩:壹種水鳥。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yaotiao):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

 ④君子:這裏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qiu):配偶。

 ⑤參差(cenci):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ing)菜:壹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著。

 ⑧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

 ⑨悠:憂思的樣子。

 ⑩輾轉:轉動。反側:翻來覆去。

 (11)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弦 樂器 。友:友好交往,親近。

 ⑿芼:芼(音帽):拔取。有選擇之意。

 賞析壹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壹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壹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麽樣的婚姻。這關系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裏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誌?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壹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盡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並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壹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後,人們評《關雎》,皆?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壹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後二章又各分為兩章,***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壹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壹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應作流動講。這是以荇菜流動從而比喻淑女的難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壹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恒《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床。?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壹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麽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這是壹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托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

 這首詩還采用了壹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兒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 論文 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 自然 ,其所以能諧音律者,壹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采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壹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 節奏感 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 民俗 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誌?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選自《中華文學鑒賞寶庫》,陜西人民 教育 出版社1995年版)

 (聶石樵)

 賞析二

 詩文欣賞說《詩經?關雎》

 吳小如

 1

 近年賞析之風頗為流行,但我認為這類文章並不好作。尤其是講《詩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須通訓詁,其次還要明詩旨。因為風、雅、頌距今已遠,其可賞析處往往即在字、詞的訓詁之中。加以舊時奉三百篇為經典,古人說詩每多附會;不明詩旨便如皓天白日為雲霾籠罩,必須撥雲見日,始能領會詩情。這裏姑以《關雎》為例而申說之,惟不免貽人以老生常談之譏耳。

 時至今日,大約沒有人再相信《毛詩序》所謂?《關雎》,後妃之德也?壹類的話了。說《關雎》大約是經過加工的壹首民間戀歌,恐怕不會去事實太遠。但《齊》、《魯》、《韓》三家(包括司馬遷、劉向)說此詩,都以為它意存諷刺。這又該作何解釋?另外,古人很強調?四始?說(即《關雎》為?風?之始,《鹿鳴》為?小雅?之始,《文王》為?大雅?之始,《清廟》為?頌?之始),認為把《關雎》列為十五國風的第壹篇,是有意義的,並非編排上偶然形成的結果。這些都需要我們作出說明。

 我以為,無論今文學派的《齊》、《魯》、《韓》三家詩也好,古文學派的《毛詩》也好,他們解詩,都存在兩個問題:壹是不理解絕大多數?國風?是民歌,把每壹首詩都拉到帝王、後妃或列國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詩的本意和後來的引申意混同起來。三家詩看到《關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話,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說詩意是諷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馬遷在《十二諸侯年表序》中所說:?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而後來的《毛詩》為了同三家詩唱對臺戲,於是壹反今文家法,大講?後妃之德?雲雲,目的在於說它不是刺詩而是贊美之辭。如果我們認識到十五國風中確有不少民歌,並排除了斷章取義的方式方法,則三家詩也好,《毛詩》也好,他們人為地加給此詩的迷霧都可壹掃而空,詩的真面目也就自然顯露出來了。

 至於把《關雎》列為?國風?之始,我以為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這樣的說法,認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來,乃由於它們是能歌唱的樂章而於詩義無涉,故有些諷刺詩或大膽潑辣的愛情詩也沒有被統治階級刪除淘汰。我則以為,從《三百篇》的內容看,總還是先把各地的詩歌搜集起來然後為它們配樂,所配之樂,必不能絲毫不關涉詩的內容,而任意用不相幹的 樂譜 去牽合。《關雎》之所以為?風?之始,恐怕同內容仍有關聯。由於詩中有?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詞句,很適合結婚時歌唱,於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纏綿悱惻、終則喜氣洋洋的樂調,而沿用為結婚時的奏鳴曲。蓋因戀愛而?寤寐思服?、?展轉反側?乃人之常情,故雖哀而不傷(?哀?有動聽感人的意思);夫婦結婚原屬正理,君子淑女相配並不違反封建倫常,故雖樂而不淫。這樣,自然就把它列為?國風?之首了。直到今日,我們遇到喜慶 節日 ,也還是要唱壹些歡快熱鬧的歌,奏壹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順心如意。這並不是什麽迷信,而是同喜慶節日的氣氛相適應。如果辦喜事時奏哀樂唱悼亡詩,撇開吉利與否的迷信觀點不談,至少產生敗興和殺風景的反效果,總是招人憎厭的。《三百篇》的樂章既為統治階級所制定,當然要圖個吉利,把體現喜慶氣氛的作品列於篇首。這不僅符合他們本階級的利益,即從人情之常來講,也是理當如此。

 2

 從古以來,《關雎》就有兩種分章的方式。壹種是每四句為壹章,全詩***五章。另壹種是分為三章,第壹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從文義看,我傾向於第二種分法。第壹章是總述,態度比較客觀;第二、三章則從男主人公方面落筆,先說他在未得淑女時思念之苦,連覺也睡不著;然後再說他求得淑女與之成婚以後,他將千方百計同她魚水和諧,使她心情歡樂舒暢。如果說第二章近於現實主義的描寫,那麽第三章便帶有浪漫主義情調,抒情主人公乃為愛情獲得 成功 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講到這首詩的表現形式,歷來也有兩種 意見 。即在賦、比、興幾種表現手法中,有人認為?關關雎鳩?兩句和?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等描寫是比興,由河洲的禽鳥和水中的荇菜?興?起君子求淑女的願望,這就是詩的主題。另壹種意見則認為此詩幹脆自始至終都是?賦?。而說它的手法是?賦?的,又有兩種解釋。壹是古人舊說,認為采荇菜的活動本是貴族婦女(包括後妃以及嬪妾)應做的?本職工作?,所以是?賦?;二是今人新說,認為這是壹首寫實的情歌,小夥子看上了河上采荇菜的勞動少女,於是表示了愛慕之情,無論?雎鳩?的鳴聲也好,采荇菜的場面也好,都是?君子?身臨其境耳聞目見的,當然屬於?直陳其事?的?賦?了。這些說法都能言之成理,讀者不妨互參。

 不過如讓我講這首詩,我倒比較傾向於?比興?說。所謂比興手法,特別是?興?,並不是詩人在實際生活之外憑空找來點什麽填塞入詩,而是以即目所見、傾耳所聞的當前實際景物做為抒發思想感情的媒介,順帶著產生了聯想。我們可以承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眼前實景,但這壹對在河洲上互相依偎著壹唱壹和的水鳥,自然會引起未婚青年男子迫切尋找淑女以為配偶的強烈意願。詩人在選擇詩料時單單看中了?關關雎鳩?,這本身就體現了?比興?的作用。否則詩人為什麽不寫別的呢?換言之,也只有寫互相鳴和的壹對水禽才與這首詩的主題合拍,才算得上典型化。如果硬把它限制在?賦?的框框裏,反倒近於自然主義的解釋了。

 我把?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以及?采之?、?芼之?也講成比興手法,是以字、詞的訓詁為依據的。古人大都把?流?、?采?、?芼?講成同義詞,即都有?尋求?、?采摘?和?擇取?的意思。?流?之訓?求?,從西漢的劉向(他是治《魯詩》的),東漢的高誘(說詳《呂氏春秋註》),到清代的馬瑞辰(著有《毛詩傳箋通釋》),都有考證,而且比較可信。比如《說苑》中《越人歌》的漢譯就有壹句?搴流中洲?(這壹句是經過校訂的),這裏的?搴流?即為同義復合詞,?搴?和?流?都作采摘講。可是朱熹的《詩集傳》則兼用?流?字本義,認為這句是指順著流水去擇取荇菜。此說雖遭清人(如姚際恒)非議,我倒覺得朱熹的講法是從實際生活出發的。至於?芼?,舊註亦訓?擇?,朱熹卻據董逌《廣川詩故》解?芼?為?熟而薦之?。我覺得此解亦近理。在現代漢語中,特別是北京方言,我們經常還聽到用沸滾水把菜蔬?芼?(m?o)壹下的說法。即等水燒開後把生的菜放進去,?芼?之使熟,隨即撈出。由此可見,荇菜的從?流?到?采?,從?采?到?芼?,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左右?本指人的左右手,引申為左右兩邊。人們勞動,大抵雙手兼用,尤其是采摘或捧掬菜蔬的時候,總是左右手同時並舉。這也屬生活常識,無勞辭費。

 訓詁既明,然後講詩。荇菜之被采摘,猶淑女之被君子所選中。開始采時,在水中左壹把右壹把,順水撈來撈去,方向無定;壹似男之求女,壹上來還沒有找到明確目標,只能慢慢物色,宛如在水中尋求中意的荇菜。及至?采?時,則目標已明,看準後便采到手了。既采之後,就要?芼?它壹下,使之成為可食之物,亦即是說只等婚期壹到,***同生活便將開始了。我所以把它講成比興,正是從字、詞的訓詁上體會出來的。

 3

 下面簡單談談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此詩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對所思女子真是設想得體貼入微,關懷備至。第壹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來,連個小彎兒也不拐。但從第二章起,細節描寫增多了,小夥子由於?寤寐思服?,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踏實,這確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穩,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戀愛時總是好往樂觀處想,於是他想到將來結婚時場面多麽熱鬧,婚後感情多麽融洽和諧,生活多麽美滿幸福。這壹切遐想,都是從?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失眠中幻化出來的。雖說是主觀的壹廂情願,卻並非可望而不可即。後來的劇作家代劇中人立言,說?願 天下 有情人終成眷屬?,反嫌說得太露;而《關雎》的作者卻以豐富而圓滿的想象來填充眼前無可排遣的相思,這真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了。難得的是這乃屬於典型的東方式的、我國傳統的正常戀愛觀,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為夫婦(用?好逑?字樣可證),而不僅僅是做為情侶(這同《鄭風》裏的作品就不同了!),這固然有封建統治階級的烙印,卻也體現了漢民族的傳統特色。

 1950年我曾在大學裏教過壹年《毛詩》專題課,承廢名師(馮文炳先生)把他的講義手稿惠借給我,其中講《關雎》的壹段居然幸存至今,謹轉錄於下即做為這篇小文的結束:

 ?興?是現實主義的技巧,是不錯的。這首詩即河洲之物而起興,顯見為民間產物;采荇尤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可能是女性)。我們對於采荇不免陌生,但采蓮蓬、采藕、采菱的生活我們能體會。先是順流而取,再則采到手,再則煮熟了端上來。表示雖然壹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正是勞動的真精神),這就象征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與周折。等到生米煮成熟飯,正是?鐘鼓樂之?的時候了,意味該多麽深長!同時這種工作是眼前事實,並非虛擬幻想,壹面寫實壹面又象征,此所以為比興之正格,這才是中國詩的長處。後妃固然主德,但後妃哪裏夢見?采荇?的樂趣,也未必看得見?雎鳩?的比翼雙飛。不過采詩入樂,?太師?的眼光總算夠好的。可惜古人不懂得?向人民學習?罷了。(小如按:此段文字乃轉摘自我的壹份劫後殘存的講稿中,當時是把先生的意思做為自己的話寫下來的,因此可能與原文略有出入,讀者鑒之。)

 《詩經?周南?關雎》讀解

 民間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聲,唱出的是對生活真實體驗的實實在在的道理。它的動人之處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們都能體驗到的人生經歷和道理,它的光輝使文人的矯柔造作和酸腐之氣顯得蒼白 貧血 和令人作嘔。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話壹樣,樸實、真切,壹針見血,有血有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則。好男兒見到好姑娘砰然心動,好姑娘見到好男兒傾慕不已,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沖動,才是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齡少女懷春,翩翩少年鐘情,大概應該算作人間永恒的主題。真摯動人的情歌,也可以說是千古絕唱。男歡女愛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證發掘,鉆進牛角尖去尋找微言大義,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論文說廢話,還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無病呻吟故作多情。人這個怪物,總要無事生非地造出壹些鬼來嚇唬自己,總是造些枷鎖來給自己套上,就是不願意對著鏡子正面地、裏裏外外地看著自己。

 時代在變,莫非人性也真地在變?男的不男,不長胡子,不騎馬打槍,渾身奶油,手無縛雞之力,不稱?男人?而稱?男孩?。女的不女,粗聲大氣,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說的敢說,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會唱會說的不會唱不會說。工業化不僅把人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把男歡女愛的真情實感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罐頭、方便面、巧克力、 化妝 品、洗發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這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