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從詩經到楚辭,我國詩歌表現出哪些發展變化

從詩經到楚辭,我國詩歌表現出哪些發展變化

1、1、從《詩經》到屈原楚辭作品的出現,我國詩歌表現出哪些發展變化(提高題)?

答: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第壹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現,創造了我國詩歌史上的壹個全新的時代――詩歌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創作的新時代。屈原還創作了全新的詩歌樣式,他的作品有偉大的獨創性。他在當時我國南方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壹種嶄新的文學體裁――“騷體”。這壹新詩體比起《詩經》來,無論在篇幅上、句法上、表現方法上,都有了許多的發展,大大地擴充了詩歌的表現力。屈原正是運用這壹新的詩歌形式,馳騁他的豐富想象,傾註了他的熾熱的感情,寫出了《離騷》和其他壹些偉大、著名的詩篇,展示出中國文學史上第壹個豐滿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抒情形象。這壹切創造在詩歌史上可以說都是空前的,對我國文學的發展產生過極大影響。

在藝術上,屈原繼《詩經》之後,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為我國文學開辟了另壹影響深遠的傳統,從而豐富了我國文學的藝術表現力。《詩經》和屈原作品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兩個巍然矗立的高峰。但《詩經》更多地是以民歌的風格和現實主義手法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屈原的作品卻更多地是以大膽的幻想和想象以及誇張等浪漫主義手法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屈原的楚辭作品出現以後, “風”和“騷”就成為我國古人對詩歌進行評價的兩個標準。屈原作品作為我國積極浪漫主義的開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是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

在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上,屈原還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對我國詩歌民族藝術特色的形成作出了貢獻。比興手法確是《詩經》許多民歌的特點,也是由《詩經》最早開創的。但屈原卻對它作了重要的發展。《詩經》中的比興往往只是壹首詩中的片斷,大都比較單純,用以起興和比喻的事物還是獨立存在的客體。但屈原卻作了變化和發展。首先,它開始把物與我、情與景揉和、交融起來,擴大了詩歌的境界和表現力。因此,屈原作品中的比和興,不僅是簡單的以某物來比某物,或者觸物以起興,而是更多的把物的某些特質與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結合在壹起,融合為壹體,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體的附著和寄托。開辟了後世“寄情於物”、“托物以諷”的表現手法,對我國古代文學,特別是詩歌創作有著極大的影響。

從句式上看,我國古典詩歌的句式最先成熟的是以《詩經》為代表的四言體。隨著社會生活和語言的發展而逐漸向前演進,最後就定型於五言和七言。在從四言詩演化成為五言、七言的這壹過程中,屈原的楚辭和漢初的樂府詩都起到過極其重要的過渡作用。屈原創造的楚辭體詩歌壹方面吸取了當時楚地的民歌俗曲的形式,而語言句式上又是創造性地吸收和融合了戰國時代新興散文語言,因而產生了這樣壹個楚辭體。因此,它本身雖然表現得不是很定型,但卻是壹次詩體的解放,是壹個破舊立新、為新的詩歌形式出現創造了條件,為五、七言詩的產生鋪平了道路。

/view/05e2cbc34028915f804dc2df?pn=3&ssid=&from=&bd_page_type=1&uid=1BA27C4541BCD5C47086F13239290A46&pu=rc@1,pic@on,sl@1,pw@1000,sz@1509_220,pd@1,fz@2,lp@1,tpl@color,&st=1&wk=rd&maxpage=13&po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