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壹首賀新娘的詩,出自《詩經·周南·桃夭》。說的是詩人看見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鮮艷的桃花,聯想到新娘的年輕貌美。該詩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生活的片段。
原文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華②。之子於歸③, 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 有蕡⑤其實。 之子於歸,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葉蓁蓁⑥。 之子於歸, 宜其家人。
註釋
①夭夭:茂盛的樣子。
②灼灼:花開鮮艷的樣子。華:花。
③之子:這個姑娘(之:指示代詞,這個;子:可泛指人,此處譯為姑娘)。歸:古時稱女子出嫁為"於歸",或單稱"歸",是往歸夫家的意思。
④宜:和順,和善。室家:指夫婦。
⑤蕡(fén):果實很多的樣子。
⑥蓁蓁(zhēn):樹葉茂盛的樣子。
譯文
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花兒開得紅燦燦。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定使家庭和順又美滿。
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豐腴的鮮桃結滿枝。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歡喜。
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葉子長得繁密。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定使夫妻和樂***白頭。
賞析
《桃夭》是《詩經·國風·周南》裏的壹篇,是賀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慶的日子裏,伴娘送新娘出門,大家簇擁著新娘向新郎家走去,壹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紅燦燦的桃花比興新娘的美麗容貌,娶到這樣的姑娘,壹家子怎不和順美滿呢!果實累累的桃樹比喻新娘將會為男家多生貴子(舊觀念多子多福),使其壹家人丁興旺。枝葉茂密的桃樹比興新娘子將使壹家如枝葉層出,永遠昌盛。通篇以紅燦燦的桃花、豐滿鮮美的桃實、青蔥茂盛的桃葉來比對新婚夫婦美好的青春,祝福他們的愛情象桃花般絢麗,桃樹般長青。此詩運用重章疊句手法,每章結構相同,只更換少數字句,這樣反復詠贊,音韻繚繞;優美的樂句與新娘的美貌、愛情的歡樂交融在壹起,十分貼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慶氣氛。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以為與後妃君王有關。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對這種觀點進行了駁斥,認為“此皆迂論難通,不足以發詩意也”。現代學者壹般不取《毛詩序》的觀點,而認為這是壹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說法,認為這首詩是先民進行驅鬼祭祀時的唱詞,其內容是驅趕鬼神,使之回到歸處,並祈求它賜福人間親人。
藝術特色
各章的前兩句,是全詩的興句,分別以桃樹的枝、花、葉、實比興男女盛年,及時嫁娶。清姚際恒《詩經通論》:“桃花色最艷,故以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這種意象被後世的詩人反復使用。詩中運用重章叠句,反復贊詠,更與新婚時的氣氛相融合,與新婚夫婦美滿的生活相映襯,既體現了歌謠的風格,又體現了農村的物侯特征。《文心雕龍》:“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總之,這首詩雖然並不長,但有它獨特的個性,並且體現了先民社會特有的那些禮俗和風情,給後世的文學創作以營養。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