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初中《唐詩三百首》讀後感600字範文4篇

初中《唐詩三百首》讀後感600字範文4篇

 從唐詩三百首領悟到的,既有那些詩人們孤苦愁郁的淺斟低吟,觸動最深的,還是他們對這篇古老的神州大地的壹腔熱愛,而妳看完後有什麽感受呢?以下是我整理了關於初中《唐詩三百首》 讀後感 600字 範文 4篇,希望妳喜歡。

 初中《唐詩三百首》讀後感篇壹

 許多中國人,都是在唐詩宋詞裏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小的時候,誰沒有跟著李白看過“床前明月光”?雖然不懂得什麽叫思鄉,但孩子的眼睛卻像月光壹樣清清亮亮。誰沒有跟著孟浩然背過“春眠不覺曉”?背詩的聲音起起落落,壹如初春的紛紛啼鳥。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綠水,嬌鶯戲蝶”的意境中寫下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蕩,或是春風飛揚,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陽晚鐘,又或許是田園林泉和詩酒流連。

 翻開《唐詩宋詞三百首》,妳應該會聽到江南淅瀝的雨聲,看到碧波上泊著的烏蓬船。青蓮居士當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豪氣,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帶給我同樣的震撼,壹個是詩仙俠士,壹個是愛國不惜生命的偉人,在歷史這條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們流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在杜甫“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纏綿俏麗中,我又感受到了詩人把這美如畫的情景描寫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給我們的是清雅秀麗的余韻。

 “宛轉峨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這幾句詩,不正是把那種感嘆時光無情的悲涼之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嗎?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把對時光的不舍與感嘆融入了這壹個個字中。

 從留有濃濃墨香的唐詩宋詞中,我們還能讀到那濃濃的愛國情懷。它們也許是李後主“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沈嘆息;也許是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激情;又或許是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報國無門的情感。詩人任思想在伏案揮毫中狂舞,任對祖國的滿腔熱血在紙上揮灑,留與後世的壹代又壹代愛國兒女久久瞻仰。

 身為壹個中國人,我們應該為祖國擁有如此豐富、瑰麗的 文化 感到驕傲,我們現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詩之精華,學詞之涵韻,在這些令人浩氣長舒的詩句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唐詩三百首》讀後感篇二

 大家都知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熟讀唐詩的妙處。我小時後本也讀過壹些,現年近四十,重讀唐詩,不禁別有壹番感慨。

 三百首唐詩,流傳千古,藝術上當然是奇妙無比的了。但與作者的身世對照,卻讓人唏噓不已:除極個別外,絕大多數人都是仕途不順,晚年辭官歸隱,有點甚至窮苦潦倒壹生。

 於是我就想到壹個問題:唐代建功立業的政治家、軍事家數不勝數,怎麽他們就沒有佳作傳世?反之,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等天才橫溢的大詩人,卻空有建功立業之心,而壹生坎坷,毫無功業可言呢?大詩人無功業,政治家無佳作,難道這是偶然的嗎?

 其實細細想來,也很正常。政治講究務實,鄧小平三起三落,最為人稱道的是壹個“忍”字。而藝術超凡脫俗,講究超越現實的美。如果成天交際應酬,縱橫捭闔,又哪來藝術的靈感呢?所以縱使有才,當了大官,忙於政務,也少有佳作問世了。這於是才有了江郎才盡的說法。當然極少數人除外,如曹操,毛澤東。

 於是我進壹步想到了 教育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這三百六十行,對人的天賦、氣質、知識、才能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甚至大相徑庭。在教育培養的時候,也就要分門別類,因材施教,而不能壹刀切。比如現在動不動就要求小學生背唐詩,背經典,好像恨不得人人都能背熟四書五經似的。但是,小學生長大了都去當詩人、都去當學者、都去當隱士嗎?顯然這既不可能,也無必要。

 教育這個東西,最忌壹刀切、最忌壹窩蜂。以前批判 傳統文化 時,恨不得壹腳踢倒在地,還要踏上壹只腳,非要全盤西化不可。現在又要誦讀經典了,就不管三七二十壹,恨不得讓學生把汗牛充棟的古書都要吃進肚子裏去似的。其實,即使背得再多,也不大可能超過明清的儒生,因為人家什麽都不管,壹天專門背古書嘛。但是範進和孔乙己不是已經成了反面教材了嗎?可見,不問青紅皂白的壹味誦經也非萬能。

 初中《唐詩三百首》讀後感篇三

 今天早上,我讀了《唐詩三百首》。讀完後,我覺得裏面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偉大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詩人,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王?和?詩魔?之稱。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的意思是:多麽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歲歲循環不已。野火雖將那大片枯草燒得精光,壹旦 春分 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蘇,以迅速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雖然古道城荒,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復了青春,行路人看見萋萋芳草而想起了離愁別苦,似乎著每壹片草葉都包含別情。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我家後院有壹株小草。壹次,我在窗前畫畫,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透過窗戶,看到了壹株擡頭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風雨戰鬥,風驕傲地說:“哈哈!小草妳是抵擋不了的,我比妳強多了,哈哈哈!” 小草輕輕發出聲音,堅強地說:“我不怕,我壹定會戰勝妳的。” “小草,妳就別做白日夢了吧!”風洋洋得意地說。風呼呼吹著,不壹會兒,小草斷掉了。這時,我還以為小草就這樣完了。第二天早晨,我起了個大早,吃完飯後,飛快地跑到後院。我很驚訝?小草活了,它又重新披上那綠色的衣裳,又重新擡頭挺胸的站在地上。這時,我情不自禁的吟誦“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所以,我們也要像小草壹樣不向困難低頭,不怕挫折的頑強精神,要讓自己在生活中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初中《唐詩三百首》讀後感篇四

 每壹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壹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

 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壹首是都是壹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壹個深刻的道理。

 品讀古詩,能讓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讓事業的流浪者重新成為有名的人士。

 古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壹生中最大的財富,讓我們壹輩子受益。

 例如說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寫了廬山的香爐峰瀑布,巨大的瀑布如雪白的絹緞垂掛在山壁上,有如壹條直上直下的大河,仿佛天上的銀河墜落人間,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它那雄偉壯觀的氣勢,感嘆我們國家如此美麗的江山,我們應該保護這壹切,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我們的家。

 還有很多描寫感情的詩,比如孟郊的《遊子吟》、陸錦的《送兄》、李白的《送友人》等,其中我尤為喜歡《遊子吟》,父母對我的愛就象春天的陽光

 壹樣照耀、溫暖著我,這首詩使我懂得了感恩,我壹定要做壹個懂事的孩子。

 李紳的《憫農》描寫了當時封建社會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悲慘畫面。

 這讓我體會到我們應該尊重勞動者,他們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

 詩中還有如祖詠的《望薊門》等描寫報國大誌的詩,讓我懂得要愛自已的國家,知道要感謝解放軍叔叔們,有他們才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登鸛雀樓》這首詩是王之煥寫的,它讓我明白了若想看得更遠、更廣,就得再往上爬壹層樓;惟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達到更高的目的,實現自已的理想。

 《唐詩三百首》,寄托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

 作為壹個現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他而努力,為他而奮鬥。

 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創下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