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最後兩句說的是他從眼前的場景中喚起對家鄉的回憶。雖在異鄉,雲何事異,於是詩人教兒女斟酒,飲壹杯。這壹舉動與詩中冬天孕育春天氣息的基調是壹致的,都體現了詩人難得的愜意心情。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於唐代宗大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所作。杜甫的仕途並不順利。安史之亂爆發後,他被叛軍俘虜。雖然他僥幸逃脫,但當時戰爭仍在繼續,所以杜甫去成都投靠他的朋友嚴武,但嚴武很快去世,杜甫再次離開成都。
766年到達夔州(奉節)。因為有了白茂林的照顧,全家人都在這裏耕種勞作,但此時杜甫已經五十多歲了(杜甫死於700年)。可以說人到中年還在外漂泊,難免會有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