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的花卉中,我壹直鐘情於冰清玉潔的荷花仙子,我喜歡她與生具來的美麗,喜歡她沁人心脾的清香。
起初,我偏愛荷花,是欣慰她的外在美令我心儀。記得那個星期天,我正在郊外晨跑,突然,壹陣淡雅的清香撲鼻而來。
我循著清香跑去,壹片誘人的綠葉立刻映入我的眼簾,“是荷塘!”我驚喜的叫著。放眼望去,只見碧玉般的荷葉挨挨擠擠,鋪滿了整個池塘,有的大如圓盤,有的狀似小碟,有的更象壹把把撐開了的小傘。
在這塊“綠氈”的縫隙中,挺立著壹朵朵錯落有致的荷花,亭亭玉立,十分俊俏。嬌嫩柔軟的花瓣層層疊疊,有的是粉紅的,有的是百裏透紅。
花瓣中間半露出金燦燦的花蕊,簇擁著蓮蓬。壹陣清風吹來,花瓣上壹顆晶瑩剔透的小露珠頑皮的打滾,鉆進了荷葉的懷抱。
荷花,妳是純潔的使者,妳是奉獻的楷模,妳更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贊美妳。
2. 選壹種植物以自述的形式寫作文大家好!我原是來自遙遠的南美洲高熱、幹燥、少雨的沙漠地帶的仙人球。俗稱草球,又名長盛球,為仙人科多年生肉質多漿草本植物。莖呈球形或橢圓形。為了保護自己,我們的身上都長滿了刺,使敵人不得侵襲我們。
在荒蕪人煙的大沙漠裏,我們仍然生存的很健康,但是感到有點孤單。後來,人們又把我們運到了市場。我們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成為了“凈化空氣”“抗輻射”的裝飾品了。
因為我們生存在炎熱的沙漠地帶,所以形成了喜幹、耐寒的特性。但我們異常怕冷,這也是我們的缺點之壹。我們喜歡生於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到了夏天就是我們的生長期,也是盛花期。
3. 求壹篇描寫壹種植物的散文呵,銀邊吊蘭
在報社的印刷廠校對,目光機械地在壹頁頁方塊文字中遊動,不由地有些疲勞。偶然間壹擡頭:
工作臺字架壹角上壹盆銀邊吊蘭正瀑布般地飛瀉下來,濺起壹片綠色的浪花。猶如在沙漠中發現了壹片綠洲、在長江夜航中遙望到壹岸燈火。真是意想不到,在整齊劃壹呆板的字盤上、在壹片鉛灰色的黯淡中,竟會有這麽美好的銀邊吊蘭,創造出壹片流動,壹片飄逸,壹片獨具壹格的浪漫情調。
銀邊吊蘭葉子是淡綠色的,鑲著窄窄的銀邊,間以深綠色、銀白色的條紋;或白寬綠窄或白多綠少,或斷或續;時而白中有綠,時而又綠中間白。絕無雷同,參差不齊,瀟瀟灑灑.那葉片上的條紋宛如中國書畫的飛白,不知是銀邊吊蘭給中國書畫以啟示?還是中國書畫壹點銀邊吊蘭的靈犀?
初看銀邊吊蘭,我以為是工藝品中那種仿真花卉,待仔細地撫摸著葉子,看那葉片上細細的葉脈、那葉片上白茸茸的細毛,我才相信這是人工栽培的。
“這吊蘭也真有些特別,乍看像假花,其實還是真的,挺有意思啊!”我邊端相著邊說。
“不光妳以為是假的,它還真騙過不少人的眼睛哩1”壹位排版女工對我說。
“騙過不少人的眼睛!”我心裏不禁壹沈。
不由得想起《紅樓夢》中:“假作真時真亦假”的那句話來。
那位排版女工看我對銀邊吊蘭很感興趣,便爽快地說:“妳若喜歡,就掐壹根下來,插在盆中幾天就紮根。”
“太好了!”我壹邊道謝壹邊小心地掐下壹段銀邊吊蘭,放在紙中包好,小心地帶回家中.
我把銀邊吊蘭插在盆中,它壓根兒就沒打蔫兒,很快就紮下了根。不過半個月,它的根部又長了新綠的幼芽,老枝也長出了壹寸多,我不時看著它,期待著它有如特技鏡頭中的花卉,瞬時便從盆中瀑布般地奔瀉而下……
奇跡終於發生,我的那盆銀邊吊蘭終於奔瀉成綠色的瀑布,只不過不是瞬間,而是經歷了壹個漫長的夏季之後.
其實算來,也應該是瞬間。相對於十年、相對於壹個世紀……
(作者:月光下的棗樹)
4. 寫植物的散文1、《楊柳》豐子愷
豐子愷在文章中說過:“我向來對於花木無所愛好;即有之,亦無所執著,假如我現在要贊美壹種植物,我仍是要贊美楊柳。豐子愷通過贊美楊柳"賤"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質,體現了作者在處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觀念。
楊柳是極富畫意和詩情的,好像是壹棵從古詩中生長出的壹種樹,上上下下都浸潤著詩詞歌賦。作者將楊柳與牡丹、葡萄、紅杏等花木進行對比,突出了楊柳的樸實無華,更反襯出了楊柳不忘本的與眾不同的品質。
2、《落花生》許地山
《落華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壹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壹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壹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3、《白楊禮贊》茅盾
《白楊禮贊》是現代作家茅盾於1941年所寫的壹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征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鬥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
4、《囚綠記》陸蠡
《囚綠記》是現代作家陸蠡於1938年創作的壹篇散文。此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壹段“交往”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願,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征著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5、《茶花賦》楊朔
《茶花賦》是散文作家楊朔創作的作品。《茶花賦》是壹篇托物言誌的抒情散文。作者寫的雖然是雲南花事見聞,贊美的是茶花,抒發的卻是作者的愛國 *** 。全文借絢麗多姿的茶花,喻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
百度百科—《楊柳》
百度百科—《落花生》
百度百科—《白楊禮贊》
百度百科—《囚綠記》
百度百科—《茶花賦》
5. 寫壹個作文我有篇例文: 梅花 小小的花瓣,細而有勁的枝,淡淡的粉白,纏繞在周身的芳香。
那是壹種在冬天才傲然開放的花,那是壹種在雪中才顯得更加純白的花,那是壹種雪花壓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
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五月份,春與夏交接的季節。
陽光明媚,姹紫嫣紅。迎春花與玉蘭花剛剛開敗,月季冒出了小小的蕾,壹串串粉嘟嘟的桃花,綠草如茵,這壹切,都像人們說得那樣,是的,這我也同意,春天確實是壹個萬物復蘇的季節。
她給人的感覺就是嫩嫩的綠,淡淡的綠,無邊無盡的綠,而夏天,綠得更深了,那是翠綠,綠得更加得深沈。 然而,冬天,這四季中最沒有生氣的壹個季節,給人的感覺是無邊無垠的白,雪花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僅僅能為這枯萎的冬天增添幾分綠色的松柏,此時也被蓋上了厚厚的雪被。
夏天的那些花兒們,此時也只剩下了枯枝爛葉。不再有了往日的嬌艷,不再有了往日的富貴,不再有了往日了神氣,他們那僅剩下的矮小的枝,也在雪被的壓力下累得直喘粗氣,只能悲哀的等待著死神的到來。
而此時,就在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這萬物的哀嘆聲中,梅花出現了,就在這雪地中傲然挺立著。她那高而細的枝幹,絲毫受不到風雪的影響。
傲雪臨霜。在風雪中怒放,充滿了豪情,挺立著,挺立著,任憑風雪的吹打…… 這就是我喜愛梅花的原因,堅強不屈。
雖然冬天是那樣的寒冷,以至於人們都懶得出門,然而梅花卻在風雪中開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9303237著那小小的花,而這小小的花,所象征的精神,卻遠比那夏天中艷麗多彩的玫瑰,月季,牡丹高尚的多。 妳看那梅花,像極了純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後,留下的只是壹灘汙跡,華而不實,虛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純白,有時還帶著壹點點粉紅,她留下的,是似有似無的芳香。
她的樸質與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妳看那在風雪中傲然挺立,怒放著的梅花,難道妳就絲毫沒有感受到她的美嗎?難道在漫無邊際的白雪中,妳突然看到前方有壹株挺立著的梅花,妳就不被她那種不畏寒霜,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嗎?難道妳不曾想到,她與紅軍戰士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嗎?難道妳就沒有想到,這傲雪臨霜的雪梅,真真切切的象征了我們的革命戰士們,象征了他們那種頑強不屈,勇於拼搏,渴望著暴風雪的來臨的那種精神,那種意誌品質嗎? 人們贊美牡丹,是因為它的富貴,贊美荷花,是因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贊美梅花,是因為她的那種堅強不屈,傲雪鬥霜的精神,同時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越挫越勇的人們! 大自然是美的, 那郁郁蔥蔥、四季常青的樹木,那千姿百態、萬紫千紅的花卉,以其色彩、情態、形狀、功能裝點著犬自然,也裝點著人們的生活,為我們創造了壹個美麗宜人、多姿多采的環境,為人類提供了各種不可缺少的資源。
我們的生存、生活離不開植物,花草樹木也成了同學們練習作文的重要題材。 描寫植物的文章,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都離不開“狀物"、“詠物"。
詠物言誌,按照我國古代文藝理論家劉艇、《文心雕龍》的說法,就叫作“應物斯威,意物吟誌",這句話的意思是z見到外界事物,觸發了某種思想,於是借助描述外界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同學們在語文課上學過的《落花生》〈許地山著)、《松樹的風格》〈陶鑄著〉、《茶花賦》(楊朔著〉、《白楊禮贊》(茅盾著〉等,都是詠物言誌的臉炙人口的佳作。
那麽,怎樣描寫植物呢? 首先,要仔細觀察,抓住植物的特征進行具體的描繪。 同樣是花,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各顯豐姿,即使是同壹種花舟,在不同季節〈春夏秋冬〉和不同時間〈早晨、中午、晚上〉,其形狀、顏色、氣味也不相同。
同樣是綠色,也還有嫩綠、翠綠、墨綠之分。同樣是香,也分清香、淡香、:香等。
各類植物的生長都有壹定的規律,壹般都是由萌發、-芽、出葉、抽枝、開挖到結果。描寫的時候,就應把植物i'外形特點有壩序地記下來。
北京史家胡同小學丁燁小朋友:了壹篇幾百字的文章,題目叫《含羞草》,小作者觀察得很才細:“莖上長出壹根根堅硬的東?",“每壹根葉軸上有七至二.四對長條形小葉",“莖頂部開花",“像壹個個小絨球",“1輕壹碰,壹對對小葉就會順著葉軸閉合下垂"。
小作者抓才含羞草各部分的特點有順序地寫下來,內容具體,知識性強。 描寫植物今既要抓住植物的靜態,又要抓住植物的動態如同樣是描寫翠竹,“它在隆冬深秋,涉霜雪,鬥風雨,修J挺拔,寧折不彎,它節節剛正,竿竿應心,亭亭玉立,神3.飄逸",以其獨特的風貌,言其靜態。
“每當春風吹綠大江?岸,桃李爭芳鬥艷的時候,家鄉竹園裏泥土就東壹塊百壹1地向上拱起,這是春筍聽到了春風的召喚,開始萌動了。i些春筍以頑強的生命力沖破重重阻力,從泥土中鉆出來,.經春市滋潤,壹夜之間就能竄高許多。
雨後的清晨,家鄉自竹園分外秀美。朝陽初升,壹抹金色的陽光首先照亮竹梢,1高矮矮的春筍挺著筆直的腰桿,筍線的歉葉上滾動著晶瑩6露珠。
"以破土而出的竹筍、流光溢彩的竹林, 狀其動態而。
6. 作文,我最愛的壹種植物,要體現誌向的感恩開頭: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壹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壹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
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結尾:懷著壹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妳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麽快樂,放開妳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妳心靈的汙染。
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集體溫暖開頭:雷鋒叔叔曾經說過:壹滴水只有放進大海裏才永遠不會幹涸,壹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壹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結尾:“壹棵小樹,難經風吹雨打;百裏森林,能頂呼嘯狂風。”讓我們主動關心集體,熱心為集體做事,誠心為集體服務吧!師生情開頭:有壹種職業最美麗,那就是教師;有壹道風景最雋永,那就是師魂;有壹種情感最動人,那就是師生情。
我們擁有同壹顆熾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壹片廣闊的天空,在同壹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播撒著希望……結尾:老師是無私的,他不求得到學生的回報;老師是“好面子”的,他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才。作為學生,我們難道不應該真誠敬獻滿腔的熱情、無限溫暖和壹顆赤誠的心嗎?奉獻開頭:奉獻是秋天的白雲川點綴了藍天,也詩化了自己;奉獻是大海裏的壹滴水,既壯闊了大海,也提升了自我。
結尾:“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告訴我什麽是奉獻;“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告訴我什麽是豁達……走近詩人,與詩人同行,讓詩句提升我的思想,慰藉我的感情,凈化我的心靈。貢獻開頭: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繁森將自己的壹生奉獻於阿裏。
他們以無私的奉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為世人稱頌。其實還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獻,獻出自己的力量結尾:奉獻不是為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願的。
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常青樹,永遠蔥籠、繁茂。
給予開頭:花葉搖擺,當給別人送壹片綠:花朵盛開,當給別人捧壹陣香,因為,當妳把生命放進了別人心裏,關懷他們壹些,幫助他們壹些,妳的生命之花便會在別人心中常開不敗,溢滿心香。 結尾: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關愛開頭:關愛,就是關心愛護,它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愛,生活上也少不了關愛,別人給予我們關愛,那我們更應該去關心愛護他人,這樣世界上才會充滿——愛!結尾:是呀!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壹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加溫馨美好誠實開頭: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都要做壹個誠實的人。
結尾: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型;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是美麗;真誠是鮮花,送之於人手有余香。責任開頭:責任感是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寫就的《出師表》,責任感是孔繁森離家別母血灑高原樹立的公仆豐碑,責任感是貝多芬挑戰人生超越自我譜寫的《命運交響曲》。
結尾:願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心靈,責任從小就在那裏成長。 願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責任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讓人生散發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輝鼓勵開頭: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鼓勵,因此在我的生活中也受到過長輩的鼓勵,那次的事情,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結尾:鼓勵自己,我們充滿鬥誌,迎接新的挑戰;鼓勵自己,我們會看到陽光,收獲希望;鼓勵自己,將為自己締造新的輝煌。信任開頭:信任親友是人的天性,而信任他人則是壹種美德,在信任的過程中,快樂而全面地,認知這個看似復雜的世界。
結尾:信任是壹種力量,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自信開頭:無結尾:自信是壹種美,具有極強的魅力,妳要擁有它,就能使青春永葆欣賞開頭:欣賞是人與人之間的壹種理解和溝通, 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 欣賞是壹種激勵和引導, 可以使人揚長避短, 更健康的成長和進步. 結尾:每壹個人也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 學會欣賞是壹種愛, 人與人之間在互相欣賞之中, 世界才能充滿愛!虛心開頭::“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虛就是有自知之明,是壹種有修養的表現。
壹個人只有謙虛,才會讓別人尊重。結尾:“滿招損,謙受益。”
讓我們養成謙虛的美德,做壹個高尚的人吧!謙虛開頭:謙虛是壹種美德,也是壹種明智之舉,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謙虛使人進步,因為只有熟悉到自己的不足才會去想辦法彌補它。
結尾:成熟的谷穗低著頭,成熟的蘋果紅著臉,它們啟示我們:成功來自謙虛。
7. 以壹種妳最喜歡的植物寫壹篇文章,體裁不限.我常常仰望壹棵大樹,仰望樹在夏天的濃蔭,仰望樹在秋天的落葉;我也常常撫摸壹棵大樹,撫摸被人們攔腰截斷的樹,撫摸它的傷痕,撫摸原始森林中 *** 在外的樹的根部。
我像感念陽光壹樣感念樹!是的,樹,它簡直就是我們的神話。 樹,能在秋天落盡葉子的樹,能在受到重創之後,從根部長出新枝的樹,能把吸進體內的陽光釋放給世界的樹!沒有樹,就沒有我們人,也沒有我們身邊的所有能走會跑的動物。
在冬天來臨之前,去慰問壹下身邊的樹吧: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是樹釋放出來的,它們不需要我們的照顧,把大地之上的汙濁廢氣吸進它們的體內,然後又為我們置換出新鮮的氧氣。夏天,它們為我們帶來蔭涼,也為我們遮擋風雨,而秋天,它們的葉子就要落盡了。
樹,偉大的樹,樹的偉大就是它壘落的落葉。 化做泥塵的落葉,它滋養大地,也滋養了我們。
面對壹棵樹,我們知道什麽叫高尚。樹把吸進體內的陽光都變成了熱量,樹木可以燃燒釋放出熱,縱使死後億萬年之久,它們仍然給這個世界帶來無盡的能量,埋藏在地底下億萬年之久的樹(煤和石油),使我們生活得溫暖而舒適。
科學家發現:全球綠色植物每年可將420億—600億噸的碳和77億—166億噸的氫化合成類似石油的烷烴物質,將太陽能轉換成化學能貯藏起來。 樹是壹種神奇,我們應該克隆這神奇。
樹,萬年長青的樹,為我們捧出蘋果梨桃的樹,樹是自然歷史的記錄者。 《山海經》中記載著許多美妙的樹。
《山海經》的開篇就描述了不會讓人迷失方向的迷谷樹。南山之首是鵲山,在鵲山上生長著壹種黑色枝幹的樹,這種樹通體放射著光華,照耀著山的四周,人們把它佩帶在身上,就不會迷失方向。
《山海經》還記載了枳,說黃河南岸的高峰上,生長著這種樹木。它的葉子是圓的,開紅色的花朵,花萼是白色的,木幹的質理呈黑色,結的果實如同枳,人們相信吃它的果實多子多孫。
有人說這是桔子樹,桔子生在南方,把桔樹移到黃河之北,就會成為枳。也有人說這種樹是壹種蕓香科屬,未成熟的果實可以入藥,我們稱為枳實和枳殼。
最有趣的是丹木,丹木長著圓形的葉子,開黃色的花朵,它紅色的莖結紅色的果,果實的味道是甜的,人們吃了它不會感到饑餓。丹木生長五年以後,便五彩繽紛,五味俱全,發著誘人的色彩和馨香。
據說,長有丹木的那座山是丹水的發源地,丹水中常常湧出玉膏來,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相傳黃帝就吃源頭的白色玉膏,黑色玉膏就用來澆灌丹木。
黃帝取黑玉膏多年澆灌而成的丹木種,投在鐘山向陽的南坡,作為玉種,結出的果實剛柔相濟。人們吃了它,能吉祥如意,避免災殃。
就連天地間的鬼神,都爭著用它做飯吃。 這些奇妙的樹,我們能不能克隆出它們呢? 也許有人會說,這只不過是神話罷了,我們怎麽可以當真呢?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就不乏各種各樣奇特的樹。
在非洲的北部有壹種夜光樹,這種樹到了夜晚通體閃亮,是真正的火樹銀花。我國的井崗山地區也有能夜晚閃亮的樹,人們稱它為“燈籠樹”,每逢晴天的夜晚,這種樹就熒光點點,好像節日期間懸掛的萬盞明燈。
如果我們能克隆這種樹木,把這種樹木栽種到大路兩旁,我們就可以讓它代替路燈。 有壹種會產奶的樹,而且產的是牛奶。
這種牛奶樹生長在南美洲的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等國。牛奶樹粗壯高大,樹皮平滑,樹葉閃閃發光,它產出類似牛的乳汁,無論是味道還是所含成分,都和牛奶相似。
當地的居民想喝牛奶的時候,就用刀子在樹上劃個小口子,乳白色的汁液就會流出來,牛奶樹產的牛奶富含糖、脂肪和蛋白質,那裏的人都很健康。我們能克隆出這種牛奶樹嗎?如果能,我們把它栽種到貧困的山區,讓那裏的孩子們都吃上這免費的牛奶,讓辛苦的莊稼人,也吃上這不用花錢的牛奶,好有勁幹活。
樹可以在它的體內貯藏能量,貯藏甜蜜。《神異經*南荒經》中說,大荒之中有壹種樹,叫柤梨。
柤梨三千年開花,九千年結果,果實長達九尺,圍長九尺而沒有瓤子和果核,如果用刀子剖開,就像凝結的蜂蜜壹樣,吃了這種果實的人就會長壽,可以活壹萬二千歲。 現實生活中沒有發現讓人長壽的蜂蜜樹,但卻有會流“糖汁”的“糖槭樹”。
這種樹生長在北美洲,樹高三四十米,秋天來臨時,樹葉變紅,滿山遍野的紅葉,很是迷人。 加拿大就栽種糖槭樹,他們有過槭樹節的傳統。
每年的四月,人們便在糖槭樹上鉆洞取糖。這時加拿大的大街小巷會擺滿各種糖果,這些糖果都是用糖槭樹的汁液做成。
據說,印地安人早在三百年前就了解糖槭樹,他們在樹莖上鉆洞收集汁液,脫水後熬制楓糖。壹棵生長十五年以上的糖槭樹,每年可以產糖三百六十多公升,每棵樹大約可以連續產糖五十年。
我們能不能克隆這種糖槭樹,來扶貧呢?在貧困的地區栽種糖槭樹,當然,除了糖槭樹外,我們還可以克隆產鹽的樹。在我國的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交界的地方,就生長有“木鹽樹”。
這些有益於人類的樹,我們都可以克隆出來,用它們來扶貧。當然,我們還可以在鹽鹹地試驗並克隆出產鹽和產鹹的作物,這樣可以變廢為寶。
石油和煤炭,這源之於樹木的地下之寶,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