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壹,是春季的第五個節氣,標誌著季春季節的正式開始,壹般在公歷4月4日至6日之間變化。鬥指b .太陽到達經度15時為清明,因節日期間“空氣清朗,萬物清明”而得名。
清明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氣從時間和天氣物候上為清明節習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變化的節氣。此時陽光明媚,植物發芽,鮮花盛開,大自然呈現出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中國的南方,此時,它已成為壹個清晰而美麗的形象;北方開始下雪,氣溫回升,春暖花開。清明期間,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降雨明顯增多。除東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分地區4月平均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
清明節氣,與20歲的物候有關,常用來指導農事,表示天氣晴朗,春耕適時。清明節是人們祭奠祖先,謹慎追求未來的日子。因為兩者的融合,清明兼具了自然和人文的內涵。清明三期是桐石花,田鼠變鵪鶉,彩虹初見。在清明節,通常會有禁火、掃墓、徒步、蹴鞠、插柳等習俗活動。,而且人們習慣吃艾蒿餅、綠球、餃子等習俗食品。
唐代作家杜牧的《清明節》是壹首關於清明節精神的著名詩歌: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死。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笑而不答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