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李白的人生旅程。

李白的人生旅程。

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會不會已經結霜了?。/擡起頭來看,我發現是月光/又沈了下去,我突然想起了家。這首《靜夜思》沈浸在李白的鄉愁裏,可是李白的故鄉在哪裏?過去壹千多年了。近日,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紛紛自稱李白故裏,點燃了李白故裏爭奪戰。尤其是江油和安陸,當地政府赤膊上陣,名人故裏之爭上升到官方層面,這在國內極為罕見。

公眾眼中的詩人李白,生前窮困潦倒。這位才華橫溢,喜歡四處遊歷的詩人,青年時代就離開了四川,開始了他在中國大地上“揮劍報國,拋下親人,遠遊”的人生旅程。他沿著長江駛出三峽,去到陌生的地方,留下了許多故事。

李白4歲時隨父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江油市),並在此度過20年,在此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710)之際,李白開始閱讀諸子史記,接受了初步的教育。十五歲時,李白開始學習擊劍,隨後學習縱橫技法。可見李白受的教育並不像壹般文人那麽簡單。他不僅看書寫文章,還健身。李白讀書百家,章句不做。他沒有像當時的儒生那樣刻章造句,而是靠胸中的壹份才華。他也不學詩詞訓詁,但有點像諸葛亮,好讀書,不求多懂。

開元八年,禮部尚書蘇廷出任益州刺史,二十歲的李白帶著自己寫的詩登門拜訪,得到蘇廷的高度贊揚。事後,蘇霆向友人評價李白。“這個兒子是個天才,英利,他從不停止寫作。雖風不成功,見車之骨。學得廣,可以互相比較。”也就是說李白年輕,有壹套寫作技巧。雖然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固定風格,但是只要我繼續學習,多讀書,以後就可以和司馬相如比肩了。

然而成都平原雖遠千裏,卻難留住壹代文豪李白的心。開元十三年,李白出蜀,所謂“帶劍報國,留親人遠遊”。他沿著長江駛出三峽,去到陌生的地方,留下了許多故事。

帶著劍四處旅行

李白乘船來到的第壹個著名城市是江陵,在那裏他有壹次奇妙的經歷。司馬成鎮是唐代開元、天寶時期著名的道士,也是道教上清派的第十二任掌門人。唐玄宗曾請司馬成鎮入朝校勘《道德經》,可見其當時的社會地位。

李白在江陵旅遊時遇到了司馬成鎮。司馬成鎮第壹眼就喜歡上了李白的不凡資質。讀了李白的詩,更是驚嘆不已,留下了“有聖人之風,可以隨心徜徉”的評語。在司馬成鎮看來,李白不僅相貌出眾,而且文筆超群。他那麽有才,卻不拘泥於世俗的榮祿官。這種才能是他幾十年來從未遇到過的,所以司馬用道家的話來形容李白,類似於何稱贊李白是“謫仙”。

司馬成鎮不僅精通道學,而且書法也很好,尤其是篆書。他的詩格調高雅,散發著不朽的氣質。李白受到他的青睞,在這兩方面他都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

從江陵南到嶽陽,就到了洞庭湖。李白在此泛舟數日,不幸的是,與他從四川壹路同行的好友吳之道突發疾病去世。李白傷心欲絕,伏在朋友身邊哭泣。他難過得路人都忍不住掩面而泣。無奈之下,李白只好把朋友葬在洞庭湖邊,繼續東遊。李白在廬山寫下了著名的《望廬山瀑布》。壹路東行,李白來到金陵。這是六朝古都,山川雄偉,令人如吞山河。然而古都卻激起了李白對現實的情懷。他認為,金陵雖然是古都,但那是過去的事了,現在的沒落還不如長安繁華。離開金陵時,李白深感沮喪。

然後,李白遊歷揚州。在淮南生病後,他去了姑蘇,在那裏,吳王夫差和石日夜唱歌。李白感覺到了這壹點,寫了壹首史詩“吳起曲”,後來被何稱贊。這時,李白的遊子興趣逐漸減弱。他想起朋友吳貴德還埋在洞庭湖,就壹路返回,把朋友的屍骨搬到了江夏。在離江夏不遠的襄陽,李白拜訪了詩人孟浩然,寫了壹首寄語孟浩然的著名五言詩。

本來李白的鬥劍之旅還會繼續,但此時李白只身來到安陸,住進了小壽山的壹座道觀。等待他的,將是壹段渾渾噩噩的歲月。

楚漢之間少年落魄。

李白少年時曾在湖北安陸住過壹段時間,這也是安陸現在自稱“李白故裏”的原因。然而此時的李白卻很不開心,他接觸到的現實生活與他來安陸的理想相去甚遠。

西漢才子司馬相如是李白的同鄉,他的浪漫讓李白即使相隔九百年也很欣賞。在司馬相如的文章中,他曾贊美楚國的壯麗。他說,楚國的湖泊星羅棋布,蔚為壯觀。碰巧的是,李白自25歲離開四川後,壹直在周遊世界。被司馬相如的文章所吸引,他來到了湖北安陸。

李白在安陸的逗留也帶來了他的才華。很快,李白來到安陸的消息不脛而走,越傳越多。最後,這個消息傳到了前總理許的耳朵裏。因為珍惜李白的才華,許讓孫女嫁給李白,立李白為孫女。後來,他們有了兩個孩子,長女名叫平陽,次男名叫伯欽,嬰兒名叫嶽明奴。

這是李白的第壹次婚姻,本來應該很幸福,但即使像李白壹樣狂野,也逃不出“領養”的陰影。在中國古代,男人去做別人的上門女婿,被當時的人視為異類,社會地位也很低。“多余”壹詞原意是“多余的”。說到女人家,就是說男人懶,沒用。

那麽,為什麽長得好看(身高七尺多,今天約1.83米)又有才華的李白願意成為別人的女婿呢?最大的原因是李白始終有壹顆渴望做官的心。從初唐到年間,安陸府的徐氏家族曾經顯赫壹時。李白希望依靠妻子家族的政治資本進入政治舞臺。

然而,時過境遷。李白在世的這個時候,安陸徐家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朝中無人為官,導致李白難以為官。最多是個地頭蛇,給李白提供了安逸的生活。李白常年以“徐家女婿”的身份四處奔走,意欲結交權貴,攀附高枝,但世事難料,只能稱之為無奈。

唐開元末年,徐夫人不幸去世,對李白又是壹次打擊。許夫人在的時候,李白在外奔波,家裏還有人帶孩子。徐夫人壹走,孩子沒人管,李白只好回到安陸。平時別人的閑言碎語在這壹刻變成了公開指責。找上門來的女婿李白,在官場混得並不好,在安陸的空間越來越小。

李白在安陸度過了10年後,終於帶著兩個孩子移居山東。當他來到這裏,只是因為他聽到了司馬相如的召喚,他來到這裏欣賞楚國的奇跡。沒想到,10年只帶來了“過繼”的惡名和官場的失意。難怪李白用“酒藏安陸,蹉跎十年”來概括他在安陸的10年的生活。

二如長安

在李白的壹生中,他有兩次入朝做官的機會。第壹次發生在開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打獵,李白獻上《大獵賦》,希望得到皇帝的賞識。來到長安後,李白生活在鐘南山腳下,結交朋友,等待機會。他第壹次見到了張維為青,並通過他將壹首詩送給了於震公主。李白在詩中講述了自己的困境,希望被引見,為朝廷效力。在此期間,李白還結識了何,並獻上了自己的詩作。何張之很欣賞李白的才華,尤其是蜀道難和吳起屈,於是請李白喝酒。席間,何被李白壯麗的詩篇和優雅的風度深深打動,成了難忘的朋友。

李白在長安呆了壹年,但毫無結果。這是李白第壹次來北京。他抱著建功立業的理想,但卻壹事無成。他只在“去的難,回來吧”的感嘆中離開了長安。

李白42歲時,由於好友袁丹秋的推薦,被唐玄宗召見到北京。此時李白在山東任城。李白第壹次聽到這個消息時欣喜若狂,以為自己多年的政治抱負終於可以實現了,於是寫下了“笑著出門,我們是蓬萊人嗎?”帶著兩個孩子,他急匆匆地跑,千裏只走了10天。

然而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是那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了。他召李白入京的目的,不過是想讓他當禦用高級作家,為他寫文章,粉飾太平。初入長安的李白,確實受到了唐玄宗的禮遇。皇帝下臺迎接,親自下來迎接。還送給他壹張七寶床,親自做了湯給李白喝。

沒多久李白就發現,唐玄宗只給了自己特殊待遇,並沒有委以重任。從此,李白開始表現出厭倦,“四處遊蕩,喝多了也要醉。”他知道這是朝廷不能容忍的,於是在天寶三年上書,要求“還錢”。45歲的李白悲傷地離開了首都長安。

病死

要不是那個信念,李白是不會來當塗的。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住在廬山的李白激烈地想要為國家做貢獻。永歷帝李林此時正在東遊,李白被邀請做李林的幕僚。進入後臺後,李白積極勸李磷,但李磷才華有限,最後在戰場上被叛軍擊敗。李白也被判有罪,流放夜郎。

李白被判長流,意味著壹去不復返。途經巫山時恰逢關中大旱,於是朝廷宣布大赦天下,規定逝者如漂流則赦免,李白因此重獲自由。他立即順流而下,在江夏停留了壹段時間,然後重遊宣城和金陵。回到金陵,李白看到的不僅僅是古城的衰落,他的心似乎也隨著他慢慢死去。少年時,本想為朝廷貢獻自己的才華,最後卻因此獲罪,既病又老。

此時,李白六十出頭。在金陵,他的生活已經相當困難,所以他不得不去他的叔叔李,他是當塗縣的縣長。上元三年(762),李白病重。臨終時,他把自己的詩集手稿交給李·,寫完《最後壹首歌》就去世了。壹生為命運奔波的詩人,終於迎來了他安息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