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為什麽古人的文章或詩歌中都愛用“楊柳”這個形象

為什麽古人的文章或詩歌中都愛用“楊柳”這個形象

關於楊柳的文學意象,要從“柳”字說起。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諧音,經常暗喻離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句表現了柳永對戀人的思念。

2.“柳”多種於檐前屋後,常作故鄉的象征。“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抒發了李白對故鄉的無限牽掛。

3.“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借。《青玉案》“若問閑情都幾許,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幾句,形象地詮釋了賀鑄(“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此時憂愁的深刻程度。

情與景結合的角度評價《詩經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沈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之時!前者是樂景寫哀,後者是哀景寫哀,而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折柳——作為送別的意象,最早的應該是晉陸機的《折揚柳行》

邈矣垂天景。壯哉奮地雷。豐隆豈久響。華光但西聵。日落似有竟。時逝恒若催。仰悲朗月運。坐觀璇蓋回。盛門無再入。衰房莫苦開人生固已短。出處鮮為諧.慷慨惟昔人。興此千載懷。升龍悲絕處。葛ぱ變條枚。寤寐豈虛嘆。曾是感與榷弭意無足歡願言有餘哀。(《樂府詩集》三十七)

古往今來,在詩人們的眼中,“柳”是他們所鐘愛的意象之壹。清人李漁在《閑情偶記》中這樣寫道:“柳貴乎垂,不垂則無柳;!柳貴乎長,不長則無婀娜之致。”《詩經》中的“楊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擔當。於是乎,詩人們或詠柳喻人,或借柳送別,或緣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種種,“柳”成為中國詩歌中的壹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