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什麽意思?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什麽意思?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是唐代詩人杜甫在《絕句》中的描寫。這句詩意味著春天的景象和生機勃勃的畫面。

黃鸝是壹種美麗的鳥,它們會在翠綠的柳樹間唱歌。黃鸝的鳴叫聲清脆悅耳,與綠色的柳樹形成了和諧的畫面。這個場景給人壹種春天的感覺,充滿活力和生機。

而白鷺是壹種高雅的鳥類,它們通常會成群結隊地在天空中飛翔。當壹行白鷺飛過碧藍的天空時,它們的美麗和潔白給人壹種宏偉和壯麗的感覺。

整句詩通過描繪黃鸝在翠綠柳樹中鳴叫和壹行白鷺在藍天中飛翔的畫面,表達了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的壯麗。這也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並帶給人們愉悅和喜悅的情感。這句詩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景象,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向往。

絕句?杜甫〔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壹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裏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註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壹帶。

萬裏船:不遠萬裏開來的船只。

創作背景

公元755年,爆發“安史之亂”,杜甫壹度避往梓州。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結束。結束之後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壹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壹首即景小詩。

賞析

黃鸝俗稱黃鶯,在中國為夏候鳥。集解“鶯處處有之。立春後即鳴,麥黃椹熟時尤甚,其音圓滑,如織機聲,乃應節趨時之鳥也。”唐王涯《廣宣上人以詩賀發榜和謝》:“龍門變化人皆望,鶯谷飛鳴自有時。”唐羅隱《贈滈先輩令狐補闕》詩:“花迎彩服離鶯谷,柳傍東風觸馬鞭。”

翠柳:柳樹冬枯葉。初春柳葉是嫩黃色的。仲春柳葉是嫩綠色的。季春柳葉綠色變深開始發翠。夏天的柳葉才是翠色的。盛夏不適合黃鸝交配,所以黃鸝鳴翠柳的時間就在春末夏初。那麽兩個黃鸝所鳴也就呼之欲出。新郎官亦是官。民間有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的。鶯鳴乃應節趨時,暗示官位升遷。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