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常用來歡迎遠方的朋友。
出自春秋時期的《論語》,原句是:
“孔子說:不如與時俱進,不是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無知而不滿足,不是君子嗎?”
翻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人不認識妳,不生他的氣,不是君子之行的標誌嗎?
擴展數據:
這句話是《論語》開頭的第壹句。宋代著名學者朱對這壹章評價甚高,說它是“開悟之門,積德之基”。三句話,壹個意思,而且句子前後沒有連貫性。
但也有人認為這裏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理論或命題;“時間”不能解釋為壹直,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義。“學”不是復習,是運用,引申為采納。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連貫的。
應該理解為:如果妳自己的理論被社會采納,那就太幸福了;退壹步說,如果不被社會采納,但很多朋友認同我的理論,我也樂意來這裏討論問題;退壹步說,就算社會不采納,人們不理解我,我也不反感。這樣做難道不是君子嗎?
這壹章提出學習是壹種樂趣,使人不知而不憂,體現了孔子孜孜不倦地學習,孜孜不倦地教導人,註重修養,嚴於律己的思想。
百度百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