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參考翻譯 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築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用,管仲從獄官手裏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海邊進了朝廷,百裏奚從市井之間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壹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使他資財缺乏,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壹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壹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被人們所了解。
國內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國家和外來的禍患,國家常常會滅亡。 這樣以後,人們才會明白憂愁患害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2. 九年級語文教材中有哪些文言文九年級上冊
1 《陳涉世家》 司馬遷 2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3 *《隆中對》 陳壽 4 *《出師表 》 諸葛亮
九年級下冊
5 《公輸》 6 《孟子》兩章 7 *《莊子》故事兩則 8 《曹劌論戰》 《左傳》
9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10 《*愚公移山》 《列子》
第壹冊
1 《論語》十則 2扁鵲見蔡桓公 《韓非子》 3 狼 蒲松齡 4 短文兩篇 5 木蘭詩 6 賣油翁 歐陽修 7 宋定伯捉鬼 幹 寶
第二冊
1 桃花源記 陶淵明 2 口技 林嗣環 3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4 傷仲永 王安石
5 愚公移山 《列子》 6 短文兩篇 7 黔之驢 柳宗元 8 工之僑獻琴 劉 基
第三冊
1 短文兩篇 2 三峽記承天寺夜遊 酈道元 3 閑情記趣 蘇 軾 4 周處 劉義慶
5 晏子故事兩篇 《晏子春秋》 6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7 小石潭記 柳宗元
8 觀潮 周 密 9 寓言四則
參考資料
課程教育研究所.九年級語文教材(人教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 98級初中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課文目錄 第壹單元 1、*在山的那邊(王家新)2、走壹步,再走壹步(莫頓·亨特)3、*生命,生命(杏林子)4、紫藤蘿瀑布(宗璞)5、童趣(沈復)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這就是我 第二單元 6、理想(流水河)7、*短文兩篇 行道樹(張曉風) 第壹次真好(周素珊)8、*人生寓言(節選)(周國平) 白兔和月亮 落難的王子9、*我的信念(瑪麗·居裏)10、《論語》十則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漫遊語文世界 第三單元 11、春(朱自清)12、濟南的冬天(老舍)13、*山中訪友(李漢榮)14、*秋天(何其芳)15、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4. 98級初中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課文目錄
第壹單元
1、*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2、走壹步,再走壹步(莫頓·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蘿瀑布(宗璞)
5、童趣(沈復)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這就是我
第二單元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兩篇 行道樹(張曉風) 第壹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節選)(周國平) 白兔和月亮 落難的王子
9、*我的信念(瑪麗·居裏)
10、《論語》十則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漫遊語文世界
第三單元
11、春(朱自清)
12、濟南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訪友(李漢榮)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5. 初中課本的文言文壹***都有哪些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
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壹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
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裏,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壹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壹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壹厝朔東,壹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