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初二上學期歷史:“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洛潸。四百萬人國壹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初二上學期歷史:“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洛潸。四百萬人國壹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這是臺灣詩人丘逢甲的《春愁》裏的兩句.原文是: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壹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春愁》這首七絕,寫於《馬關條約》簽訂壹周年後的1896年的4月17日,可謂是壹篇臺灣淪陷的周年祭文。如果要給這首詩擬壹個副題的話,那就非“國恥日作”或“臺灣淪陷周年祭”莫屬,明白了這壹點,才會更深地體悟詩人那痛徹骨髓的深沈的思想感情。

“春愁難遣強看山”,貌似平淡,其實蘊含的情感特別豐富。這壹句詩中,丘逢甲化用的或許正是唐代詩聖杜甫《春望》的詩意:“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寫的是安史戰亂之時,春天依舊,山水依舊,但國家去離破碎,人民流離失所,連花也為國家的動蕩不安而傷心落淚,鳥也為人民的痛苦而驚心動魄。無情的花草禽鳥都為時局黯然神傷,詩人內心的痛苦自然不須多說。丘逢甲想要在美好的春天,登山臨水,借美好的春光來排遣心中的痛楚,即因去年故鄉臺灣淪陷而郁積在心中的愁緒與痛楚。而壹個“強”字,又道出了這壹份“春愁”是春光與大自然的山水所不能療治自己內心憂愁的矛盾心情,描摹出了想借登山暫忘憂而又害怕春光觸動自己內心傷痛的復雜情感。

第二句“往事驚心淚欲潸”,道出了起句中“強”字的答案,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也直接化用其中。“往事”顯然是指詩人壹年前組織義軍抗日保臺失利、臺灣失守淪陷等事情。這就進壹步表明,詩人的春愁決不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那樣的少女思春懷人的傷感,也不是壹般士大夫“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那樣的春光不再及時行樂的喟嘆。詩人的春愁是沈重的,是關系國家奇恥大辱的彌天大愁,怎能不驚心?怎能不潸然淚下?眼中的山水又怎能消解心中的絲毫憤怒?

所以說: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潸.專註於詩人愛國情感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