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詩經·豳風·七月》賞析

《詩經·豳風·七月》賞析

七月

—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壹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萚。

壹之日於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

言私其豵,獻豜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淩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詩經·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指的是農歷七月,差不多就是陽歷的八月。在這段時間,火星從西方落下,天氣漸漸轉涼……這讓我心裏小小地不平衡了壹下,憑什麽西周的天氣這麽好,八月就開始變涼快。要知道現在的天氣,十壹黃金周出去旅遊還熱得發悶呢!不過那已經是幾千年的事了,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喜馬拉雅山那時候還是壹片汪洋呢,氣候的這壹變化再正常不過了。

西周王朝始於眾所周知的“武王伐紂”,那以後,武王姬發又征服了四周的許多小國家,土地疆域越來越遼闊。國家統壹了,疆土變寬了,統治起來自然會變麻煩了。商王朝的政治那麽腐敗,要管理好手底下的百姓,怎麽說也得來壹次制度的大換血吧,歷史上哪壹次改朝換代不得更改制度呢。

為了方便對被征服土地和人民的統治,周王朝的統治者推廣了始於商周的井田制,另外,又推出了新的制度—分封制。提到這個,我恍然有種回到高中歷史課上的感覺,當時為了應付考試,關於歷朝制度的內容我可沒少背。井田制的內容大致就是,周王把土地分給諸侯,世代享有,但是不可以轉讓和買賣,還得交納貢稅。奴隸們就在諸侯被分到的土地上勞作,為他們創造財富。

說了這麽多關於西周土地制度的話,總算可以步入正題了。西周屬於奴隸制社會,那時候人們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奴隸和奴隸主貴族即諸侯大臣的關系。奴隸無償地為奴隸主勞動,所換來的就是壹年忙碌卻平靜的生活,也就是《七月》描寫的場景?。

每個朝代都會出現貧富懸殊的現象,西周更是如此,別說奴隸過得不好,就連他們自身也是屬於別人的。壹年到頭,他們都要做各種各樣的農活。九月,婦女們開始裁制冬日禦寒的衣服。來年壹月,他們要修理勞作的工具,二月就得下地勞作。男人耕田,女人帶著孩子壹起去送飯。

我出生在江南魚米之鄉,每年春耕秋收的時候,這種畫面很常見。之於我,舉家在地裏勞動的場景很溫馨,然而換壹個環境,意義也就完全變了。西周的百姓並非為自己而勞作,壹切不過是貴族階級給他們的任務。看到他們那樣賣力地勞動,前來探查的農官們非常開心,回去眉開眼笑地上報奴隸主:大家都很賣力,看來今年的收成又要漲啦!奴隸主開心了,百姓們的生活也就會好過壹點。

到了農歷三月,天氣開始變暖,年輕的姑娘們提著筐子去采摘桑葉。樂府詩《陌上桑》中,美女秦羅敷在采桑的時候碰到了想將她帶回府的太守,這種“強搶民女”在西周同樣也會出現。所以那些采桑的姑娘每次出門都很擔心,怕遇到出門遊玩打獵的貴族公子,將她們強行帶走。看看,貴族們是有多蠻橫啊!

四月植物開花了,五月蟬在樹上鳴叫,八月開始收莊稼,十月草木枯黃。春始冬末,無論季節怎麽變化,百姓們還是會有忙不完的農活。等到莊家收割完畢,十壹月他們要捕捉野獸,取狐貍皮給公子做禦寒的皮衣。十二月會有圍獵,這對百姓來說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他們自己可以擁有小野獸,比如山雞兔子之類的,而大野獸,像老虎啊狐貍啊狼啊等等,就得獻給統治者。盡管得到的很少,但是他們已經很滿足了,運氣好的話還能攢下過冬的肉。

西周時期,植被繁茂,山裏野獸多,圍獵的時候可以捕殺動物。圍獵是壹個怎樣的概念,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肯定不會清楚。不過看看電視裏那些古裝劇,大致也就明白了。皇族之中,每年都會有大型的圍獵,貴族公子們策馬狂奔,打到獵物最多的就會得到皇帝的獎勵。

若拋開奴役與被奴役的關系,他們的生活還是很平靜的,至少沒有利益紛爭,自給自足,溫飽能得到保證。

西周這種勞作制度,和中世紀歐洲的莊園類似。壹個莊園就是壹個農村自制單位,莊園主土地、果園壹應俱全,農奴們依附於莊園主,沒有莊園主的同意不得隨意離開莊園,必須完成既定的工作。

由於這首詩的篇幅實在太長,很多內容都記不住,我最喜歡的是其中描寫蟋蟀的那壹段:“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五月斯螽發聲,六月莎雞發聲。蟋蟀七月在田野裏鳴叫,八月在屋檐下唱,九月進到了房屋裏面,十月鉆到我床下藏起來。用煙熏出老鼠,堵住老鼠洞。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塗抹門的縫隙禦寒。幹完活喊我的妻子和孩子,馬上就要過年了,我們要在這個房屋居住。

蟋蟀從田野到床底的移動,從側面反映出了天氣越來越冷。到了年關,他們要將屋子清理幹凈,就像我們年前的大掃除壹樣,收拾好了才能過個好年。

這裏的“斯螽”指的是蝗蟲壹類的鳴叫昆蟲,夏天的晚上會在田野中不斷發出叫聲。莎雞俗名紡織娘,又叫絡緯,李白《長相思》“絡緯秋啼金井闌”壹句中,所提到的也就是莎雞。

小時候見過的那些幹農活場面留給我的印象很深,秋天壹到,農民們便開始了壹年最忙碌的時候。九月打谷場,十月收稻谷,把稻谷搬進糧倉。冬天風大,為防止糧倉漏風漏雨,還得修理好屋頂。完事之後,來年春天又得繼續播種。

他們每年的生活都壹樣,平凡、繁重、單調,周而復始。《七月》壹直都被認為是反映奴隸社會貧富懸殊的詩,也許是我遲鈍,從中我反而看出了百姓們井井有條的生活。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屬於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該以現在的思想去局限他們。或許,他們認為這樣的日子才是充實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妻子孩子陪在身邊,餓了有人去地裏送飯,收工回家的時候有人在門口迎接,煙囪裏飄出了裊裊炊煙,屋子了飄出了飯菜的香味。

到了祭祀的日子,大家又宰羊又擺酒宴,登上貴族們的公堂,舉起酒杯祝賀,壹生長壽健康。大家各得其所,其樂融融,壹年也就風調雨順平平安安地過去了。來年,將是更美好的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