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亭子裏灑了墨水的詩

亭子裏灑了墨水的詩

童艷芳

“心瀟灑墨飛揚,大漠清露,消塵大氣治俗,由知我道至精妙。”這是晚清畫家蒲華在他的朱墨著作《文素余雲》中的壹首即興詩。心思瀟灑,筆墨淋漓,是蒲華偉人工藝術的特點。

蒲華(1832-1911),本名程,字英,浙江嘉興人。小時候,他刻苦自學,會畫畫寫詩,住在上海賣畫為生。早年蔣廷錫學花,靈動灑脫。後學徐渭、西施、石濤、李善,醉心於筆法。寫山水,瀟湘煙雨,是很自然的。花墨竹,尤長,常濕而直,艷而蒼勁。書法則是張旭和懷素的後學。他曾說:“學大草者,若固守亭閣,覺以智食素,必有所獲。”書法落筆不經意,妙在秋,真的與草交替,帶著異樣的上升。著有《芙蓉安尊曹圉》。

蒲華寫竹子,是最獨特的。作者墨竹圖曰:“恐南園風雨夜,鱗將化為龍,蒲華。”這幅畫的下部,巨石上長滿青苔,筆墨簡練凝練,小竹壹氣呵成,輕盈優美。石上用淡墨寫了壹根竹竿,向右傾斜,中間有濃淡的竹葉,重疊錯落,筆法寫意。正如昌碩先生所評價的:“墨汁淋漓,竹葉如手掌,沙沙如疾風振林。妳聽的時候可以想想……”

蒲華的山水畫也是蒼茫蒼涼,壹派大觀。仿古山水圖(見圖),彩紙本,長142 cm,寬37.5 cm,上書:“走在青巖上,以松枝為友,仿大白癡而為人,作英國人。”鐘白印了“溥”字樣。這幅畫的下方,左右兩邊的斜坡都被厚厚的摩擦著,長滿了厚厚的苔蘚,上面有巨大的松樹。赭石色少,剛強挺拔,氣勢磅礴,松針闊拙,頗似石質,松枝斜斜斜,似耳語。在松樹的樹蔭下,屋中有兩根椽子,壹位貴人秀才只是坐著聽松濤。在上面,巨石巍然屹立,雄偉險峻,山石雕琢,是基於書法的寓意。側面正面和背面正面都用,搓法壹致,深淺交替,苔點醒目。可以說是筆簡,墨淡,意遠!

溥華的住處寫著“九秦十燕齋”,說明秦十燕齋很多,溥華留下了壹塊硯臺。筆者只看到拓本上寫著:“挖二十尺,作壹瓦兩千年。從陜西到浙江七千裏,瓦當以此為研究場。不朽是無限的,所以名字是不朽的。做個英文碑文,刻在遠處的亭子裏。”作者還有壹個蒲華明硯,是石頭做的,外面套著紅木。封面長20.3厘米,寬14厘米。碑文上寫著:“不知何時問其年,只知是在段曦湄,偶出西天小窯洞交字畫之友,有雲托。”做個英文碑文,刻在遠處的亭子裏。“題詞意味深長,書刻得好。唯壹的雕刻師“袁婷”是誰?以後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