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壹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遊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人們壹般都認為這是壹首遊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壹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壹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壹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壹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麽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壹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壹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漢族,字元晦,後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後徙考亭。其父朱松,進士出身,歷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職,因反對秦檜妥協而出知饒州,未至而卒。此時朱熹14歲,遵父遺命,師事劉子□等人,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裏夫。19歲[紹興十八年(1148)]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後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是程朱學派的主要代表,詩作有《觀書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詩作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註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