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書的人即使壹個人也不會孤獨,愛讀書的人每壹個孤獨的時刻都是成長時刻”。
—— 軒軒媽
我們壹生不停讀書、學習、工作、 探索 、奮鬥,參與各類 社會 活動,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最終目的無非是過上幸福的人生。
幸福是人生的根本問題,但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什麽是幸福,更少有人能指出通往幸福的路徑。
幸福,很久以來都是個虛幻的問題。
“幸福是壹種有意義的快樂”, 在近年來腦科學和行為心理學發展的基礎上,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對幸福做出壹個簡單清晰的定義。
幸福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物質和生理基礎上,而不是壹個虛幻的概念。
我們可以由此找到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
首先,我們不妨對快樂和幸福相關的腦科學做壹個基本的了解。
大腦與情緒相關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 杏仁核、中腦腹側被蓋區(VTA) 以及 大腦前額葉 等。
杏仁核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控制學習和記憶的腦部組織,人在不開心、焦慮或者恐懼時,杏仁核會出現充血的狀態,由此也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
VTA會分泌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等神經化學激素,這些都和幸福體驗密切相關。
大腦前額葉則與人的認知、情緒、疼痛和行為管理等相關,人的認知革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部分的進化成功,讓我們開始能夠講故事,也開始能夠為事物賦予意義。
中國人是壹個有智慧的民族,很早就把快樂和幸福兩個詞做了壹個容易理解但可能不太確切的區隔。
快樂多是由多巴胺決定的,就像大美的夕陽;幸福則多是由內啡肽決定的,就像雨後的彩虹。
快樂往往是迎合自己的、即時的、短暫的,吃甜食會讓人產生愉悅,玩 遊戲 會讓我們忘我。這樣的時刻,TVA會大量分泌多巴胺。
幸福往往需要我們推遲滿足感,用長時間的努力,甚至需要自我犧牲才能獲得。
長期運動最終擁有健壯的體魄,十年如壹日努力奮鬥最終實現了夢想,這個過程會經歷很多磨礪甚至挫折,但與之相隨的每壹個小贏都會讓我們體會到莫名的興奮和成就感。
快樂往往需要借助外在刺激才能達成,是壹個短暫的過程,會隨著外力刺激的減弱而消退;
但幸福卻是源於內在心靈的修煉和完善,是壹個持續的過程,往往會隨著自我不斷完善而進階升華。
壹個人如果只是追求快樂,追求感官的滿足,往往在短暫的快樂之後會更加空虛,離真正的幸福越來越遠;
而壹個人如果以長期主義的視角追求幸福,不會過度在意感官的快樂滿足,而是更多地通過付出和努力,在現實世界中不斷自我修煉,最終會走向人生幸福之路。
從根本上來說,快樂和幸福都是壹種欲望被滿足的感受,但快樂在感官層面即可達成,而幸福則要上升到心靈層面。
幸福是壹種更高層面升華的欲望。
人類幾千年文字記載的 歷史 中,貧困是幸福最大的攔路虎。
但在這個和平且物質豐饒的時代,很多人的幸福感反而更弱,原因在於這同時是壹個烏卡時代,快速變化和不確定性,整個 社會 充滿了焦慮不安。
我們的杏仁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處於充血狀態,我們的大腦前額葉都來不及被調動起來,詩歌和文學正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我們越來越少顧及內心的意義感。
按照彭凱平教授的觀點,幸福地感受壹定包含 智慧和對人性的感悟,這是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滿足感,也就是人生的意義感。
意義感如此重要,那麽究竟什麽是人生的意義呢?
茨威格在《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說:
這裏的人生使命,就是如何推動世界往好的方向發展,如何為人類創造更大的價值,這種經世濟民的宏大意願,是壹種高尚的人生意義。
我在亞傑的導師徐井宏老師說:
這種升華了的無私 情感 ,是壹種大愛的人生意義。
當我們啃壹本原本不懂的經典著作,從不懂到懂的那壹刻;
當我們自我復盤,發現之前的自己是如此幼稚的那壹刻;
當我們永葆好奇心,對時間和空間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理解的那壹刻;
這種突破自我認知之後豁然開朗的心流體驗,是壹種神奇的人生意義。
當我們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這樣美好的詩句時;
當我們閱讀《簡愛》或者《哈姆雷特》時產生的欣喜或同情時;
當我們了解敦煌石窟燦爛文化,被人類創造力深深震撼時;
這種在深厚的人文底蘊之上從心底觸動的感受,是壹種美好的人生意義。
人作為萬物之靈,最本質的即是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能夠以自由的意誌做出意義選擇。
蘇格拉底在兩千多年前說: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對自己沒有清晰的認識,不知道自己要什麽,不知道人生什麽是最重要的,壹生要麽忙忙碌碌焦慮不安,要麽渾渾噩噩隨波逐流,無論掙紮紛爭還是躺平放棄都離幸福越來越遠,這實在是可悲至極。
幸福的意義是如此重要,遺憾的是,我們讀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卻沒有碰到或者有意識去上好壹堂人生幸福課。
“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有了彭凱平教授對幸福的簡單清晰的定義,我們基本上弄清楚了快樂與幸福的生理學原理——
知道VTA分泌多巴胺帶來 短暫的滿足感、 分泌內啡肽帶來 持久的成就感、 大腦前額葉會帶來 無以言表的意義感。
由此,我們可以找到壹把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
我們要保持 好奇心 ,不斷 探索 ,不斷加深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當認知越深刻,我們就越能夠超越感官的滿足,越能更好地做出有意義的選擇,越能保持生活的激情和動力。
我們要有 長期主義 的視角 ,對未來有信心,對當下有耐心,和時間做朋友,把單純情緒上的焦慮轉化為當下行動的動力,如此我們很可能更好更快的達成既定目標。
我們 追求完美但不過度苛求 ,接納世界和自己的不完美。當我們到達壹個目的地,發現路途中無論陽光還是風雨,無論歡笑還是淚水,無論坦途還是逆境都是美好的過程,如此每時每刻生活都會充滿了意義和幸福感。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我們打開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修煉我們的心智模式——
我們的心智模式就如同壹個翻譯器,輸入相同的信息,不同的心智模式之下我們的感受可謂是天壤之別,如此即便外界什麽都沒有改變,我們內在的幸福感也大大提升了。
多年閱讀推動的經驗讓我們看到:
“愛讀書的人即使壹個人也不會孤獨,愛讀書的人每壹個孤獨的時刻都是成長時刻”。
讀書本身就可以讓我們揮別焦慮,延遲滿足感,不斷修煉心智,擁有更加持續和穩定的情緒狀態,這正是幸福人生的基礎。
凱勒說:
讀書可以讓我們不斷提升對自己和世界的認知,不斷增強能力,讓我們有更大的能力去愛別人,更好地去為世界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正是幸福人生的核心。
莎士比亞說:
很多人說讀書是逆人性的,看到的只是讀書不能像刷短視頻那樣獲得即時的感官的滿足感,沒有看到壹旦跨過了習慣養成的門檻能獲得的更高級別的心流快感,這正是幸福人生的關鍵。
歌德說:
人生幸福的所有條件幾乎都可以通過讀書獲得,而我們所要付出的只是壹定的時間和少量的金錢。
持續讀書讓我們的大腦持續分泌內啡肽,讓我們的大腦前額葉持續活躍。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幸福。
獲得幸福人生,壹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養成終身讀書的習慣。我們壹生歷經千辛萬苦都在追求幸福,那為什麽不努力邁過這眼前的門檻呢?
(有書創始人兼CEO雷文濤參加領讀人大會)
2015年12月12日 ,從帶動國人開始閱讀的樸素願望開始,我們發起了 “有書***讀行動計劃”。
在熱心書友們的大力支持下,有書壹步壹步走到了今天。
在創業九死壹生的歷程中,這壹天我們獲得了重生,意義重大,因此被定為有書的生日。
和過去的五年壹樣, 每年的12月12日, 我都會代表有書團隊向大家匯報過去壹年的思考、感悟和行動, 希望能以此特別的方式向壹直關心支持有書的朋友們表達我們衷心的感謝。
過去六年當中,我們圍繞著個人閱讀和終身學習不斷深入 探索 ,很幸運地獲得了壹些關鍵洞察,每壹個洞察都在推動著我們前進壹大步。
2015年,我們奮力 尋找閱讀推廣的切入口, 發現中國人自古崇文重教都有壹顆想讀書的心,但是因為家庭學校以及 社會 發展等方面的原因,真正讀書的人少之又少,由此發起了 “有書***讀行動計劃”, 旨在幫助人們把閱讀的願望變成實際的行動。
2016年,我們開始 思考什麽是“有書的力量”, 發現通過 遊戲 化和社群,可以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幫助壹些書友跨過養成閱讀習慣的艱難時刻,最終養成終身讀書的習慣。
2017年,我們開始 思考為什麽“讀了很多書依然過不好這壹生”, 發現“知識內化為智慧需要體驗做橋梁”,由此在業內率先開始了線上訓練營和城市***讀會業務。
2018年,我們開始 思考如何在烏卡時代更好生存, 發現了唯有“終身成長才能對抗不確定”,“要成為壹個幸福者要先成為壹個終身成長者”,由此開始全面推廣有書VIP會員業務,幫助用戶構建終身成長的知識體系。
2019年,我們開始 思考個人如何獲得終身學習的動力, 構建了個人“終身成長引擎”,由此拓展了訓練營和直播課業務,同時也將“成長的力量”作為有書周年慶典的永久主題。
2020年,我們進壹步 思考終身成長的持久動力問題, 希望幫助書友走通終身成長最後壹公裏,讓終身學習不再知易行難,由此確定了有書的使命是“把用戶當親友,幫助人們持續、系統且高效的獲取所需要的知識,讓人人都能享受終身成長帶來的美好生活”。
2021年,我們繼續 探索 ,期待能 洞察到個人成長的底層邏輯和密碼, 幫助壹億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終身成長之路,打開幸福人生之門。
在即將到來的2022年,我們仍會持續進步,保持壹顆好奇心, 這條路,我們不會單調向前,有妳,有我,有無數位書友。今日之我勝過昨日之我,明天壹定會更加幸福。
再次感謝親愛的有書書友,感謝壹直熱情支持有書的朋友們,有書有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