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峰龍王尖海拔385.6米。主峰頂部有壹座古廟,名為龍王廟,建於明代宣德二年。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秋,山北坡發生火災,古寺被毀,僅存壹堆現存巖石。龍王尖石村在修建和修繕過程中,成為周邊群眾“避土匪”、“躲長毛”的“難民集中營”,難民多達3萬人。村裏的圍墻都建有“哨口”、“箭窗”、“石毛臺”、“烽火臺”。村裏曾經有大大小小四通八達的道路,現在已經消失在茂密的灌木、藤蔓和雜草中。
龍王澗古村建於景泰七年(1456)。當時明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土匪不時來到黃陂西北鄉燒殺搶掠。為了“保民不匪”,防止山火,村民們在1456的冬天集資修建了龍王劍石村。到清同治七年秋石村建成時,時任黃陂縣令的劉昌緒前去祝賀,並將城堡命名為永安村,意為長治久安。
龍王澗城堡建成後,圍擋石寨周長約1.2.5 km,圍擋約1.5km2..石頭村依山而立,聳立在雲霧繚繞的山峰上。寨子墻用石頭、條石、片石,縫隙用碎石、土渣填實。寨子墻的平均高度是3.5米。整個寨子有四個寨子門,南寨子門最大,最堅固,最壯觀。石寨依九歌八卦陣而建,建有“哨兵”、“箭窗”、“石毛臺”、“烽火臺”。內墻中間有1.1至1.4米寬的巡邏車道(也叫走道)。哨位和箭窗壹般為1.8到2米,主要用於瞭望,發射矛彈和飛箭。有許多烽火臺,其中壹個位於龍王廟的山頂,另壹個在西寨門。這座農舍易守難攻。如果被圍困,村裏有糧有水,堅守援助方便。妳不能在三月或二月離開小屋。
鹹豐九年(1859),湖廣總督官文曾為在建的龍王尖石村題寫“固若金湯”的碑文,以示褒獎。明清二百年間,石寨成為周邊百姓“避匪”的難民集中營。難民最多也就幾萬人。鹹豐末年,村裏建起了壹條包括客棧、藥鋪、雜貨店、米店、鐵匠鋪、裁縫店、木匠店、磨坊、酒樓、染坊、賭場等在內的街道,稱為天街或商業街。
——黃陂有幾十個明清時期修建的古石頭村。如紅館山寨、西峰尖寨、馮憑峰寨、張家寨、周家寨、陳家寨等。石頭村全是幹砌石,大小不壹,矗立在山頂和懸崖上。如今這些石頭村損毀嚴重,幾乎都成了斷壁殘垣。只有龍王尖石村保存完好——村中、下墻體基本完好,大部分石板房還保留著壹半以上的墻體。
——龍王簡氏齋世界很小,是壹個特殊的社會聚落。是研究明清尤其是鹹豐年間社會狀況的理想標本。
——此外,還有壹些與龍王澗歷史、文化、景觀有關的故事、傳說,歌頌善良、正義、勇敢、純潔、孝順,如《的雨》、《綠林抓賊》、《六裏坡挑夫拾金餅》、《黃》、《月子母子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