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100個意象詞(壹)
1、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誌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如“磧裏征人三十萬,壹時回首月中看。”
3、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4、蟬
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
6、南浦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邊之所。屈原《九哥·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壹個專名了。
7、長亭
是陸上的送別之所。如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裏,長亭已成為典型的陸上送別之所。
8、芳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歸,不免引起思婦登樓佇望。
9、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淒涼之音。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壹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
10、梧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壹種淒苦之音。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可見秋雨打梧桐,別有壹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貴,自戰國始”,到梁、陳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詠梅詩。這壹時期的梅花詩大都是對花本身的描寫或用於贈別,尚無明顯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壹種高潔人格的象征。如陸遊:“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2、松柏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雕也。”後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3、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如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4、烏鴉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壹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壹起。如李商隱《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15、蟋蟀
作為被吟詠的對象,最早見於《詩經·豳風·七月》。它對蟋蟀的活動規律觀察得相當細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6、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征著壹種悲傷的感情。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酈道元《水經註·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借助於猿啼表達傷感的情緒。
17、關山
關塞山河。關,關隘要塞;山,山河。高適《塞上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壹夜滿關山。”“梅花落”為曲子名。意思是請問笛聲飄到哪裏去了呢?風吹著悠揚的笛聲壹夜間就飄滿了邊塞大地。
18、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壹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壹種淒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9、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杜甫詩《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這兩句也是借白雲明月,寄托對友人的懷念。
20、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裏和綿綿的愁絲連在壹起。李煜詞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流水與離愁貼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壹種表現方式。
中考語文100個意象詞(二)
1、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詩經》(《國風·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2、螟蛉
《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蜾贏(壹種蜂)捕螟蛉為食,並以產卵管刺入螟蛉體內,註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後負之置於蜂巢內,作蜾贏幼蟲的食料。古人錯以為蜾贏養螟蛉為子,因把螟蛉作為養子的代稱。
3、不才
典出《莊子山木篇》,自謙沒有才能。
4、神器
指帝位、政權。《老子》:“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5、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裏經過宋城,遇見壹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壹個字也不認得,向老人詢問後,才知道老人是專管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
6、陶朱
春秋時越國大夫範蠡的別號。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7、祝融
傳說中楚國君主的祖先,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稱為祝融,後世祀為火神;由此,火災稱為祝融之災。
8、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9、連理枝、比翼鳥
作恩愛夫妻的比喻。連理枝指連生在壹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壹種鳥,雌雄老在壹起飛,古典詩歌裏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
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10、孔方兄
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所以人們把錢稱為孔方兄(含詼諧兼含鄙視意)。
11、青梅竹馬
出自李白的《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後來用“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12、問鼎
以問鼎比喻圖謀帝王權位。《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三代以九鼎為傳國寶,楚子問鼎,有凱覦周室之意。後遂以問鼎比喻圖謀帝王權位。
13、見背
背,離開。謂父母去世。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見背。”
14、逐鹿
《漢書蒯通傳》:“且秦失其鹿,天下***逐之。”顏師古註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後來用逐鹿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魏征《述懷》:“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15、三尺
是法律的代名詞。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所以稱“三尺法”
16、杜康
《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後即以杜康為酒的代稱。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17、鴻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誌氣高遠的人。《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18、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西廂記》第二本第壹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19、彭祖
彭祖,傳說故事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余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征,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20、謝家
唐宋詩詞不達意處常用“謝家”之典,這些典故所指意義上主要有二:
(1)用謝安、謝玄家事,意指人有風度。因謝安子弟講究舉止風度,其服飾端莊大方如芝蘭玉樹壹般。
(2)指山水詩人謝靈運之事。《宋書謝靈運傳》載:靈運於會稽山“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後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中考語文100個意象詞(三)
1、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2、嬋娟
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亮為美女,故稱月亮嬋娟。
3、獻芹
《列子·楊朱》有壹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裏的豪紳面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嘗了之後,竟“蜇於口,慘於腹”。
後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如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4、執牛耳
用“執牛耳”指盟主。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壹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壹方面居領導地位。
5、作壁上觀
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卷入其中。語出《史記·項羽本紀》。
6、虞美人
罌粟科壹年生叢生草本花卉,亦稱麗春、寒牡丹。相傳此花系西楚霸王項羽愛妾虞姬自刎墳下碧血所化,故有聞虞兮歌而起舞之說。如辛棄疾有詩曰:“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只今草木憶英雄。”
7、紅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南州記》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本草》稱其為“相思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彜尊《懷汪進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樹下,日日思念汪進士。
8、豆蔻
豆蔻是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9、精衛
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南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誌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鬥。
10、擊楫中流
也作“中流擊楫”,楫,船槳。出自《晉書祖逖傳》:“(逖)仍將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11、雞口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12、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雕,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這稱。
13、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花稱為“花中四君子”。
14、泰鬥
“泰山北鬥”的簡稱。典出《新唐書韓愈傳》,比喻傑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15、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壹根長纓,我壹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喻殺敵報國。嶽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請纓提銳旅,壹鞭直渡清河洛。”
16、仁人
典出《論語衛靈公》,喻指有博愛思想、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17、傳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學問能傳於後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師長精神或技藝的人。
18、玉成
典出《西鉻》(西晉張載),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19、還珠
古時合浦地主盛產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裏來當太守,革除貪汙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今日還珠守,何年執戟郎?”
20、壁還
敬詞,典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還別人的贈品,或指毫無損傷地歸還借用別人的物品。
中考語文100個意象詞(四)
1、方家
典出《莊子秋水篇》,原指深於道術的人,後特指精通某種學問、某項技術的專家。
2、著作等身
典出《宋史賈黃中傳》,敬辭,比喻著作多,堆起來等於該人的身高。
3、青眼
相傳三國魏的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4、心許
典出《史記吳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應的意思。
5、三味
典出《邯鄲書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義)。
6、洗耳
典出《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漢蔡邕),原指厭聽世事,今比喻聆聽、恭聽。
7、斧正
典出《莊子徐無鬼》,指請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8、抱璞
典出《韓非子和氏》,比喻堅持美德(也有作懷才不遇之意)。
9、染指
典出《左傳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應得的利益。
10、射影
典出《苦熱行》(南朝宋鮑照詩),比喻說此喻彼,別有用心。
11、掣時
典出《呂氏春秋具備》,比喻辦事受牽制,不順利。
12、青鳥
青鳥,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壹只選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王母身旁。如李商隱詩雲:“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3、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俞伯牙善於彈琴,鐘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牙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時,鐘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鐘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錄。如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14、塗鴉
典出《堯山堂外紀》(明蔣壹葵撰),比喻書畫或文章不像樣子。
15、城府
典出《宋史傅堯俞傳》,比喻令人難以揣測的深遠用心。
16、借光
典出《戰國策秦策》,向別人詢問或請人給自己方便時的套話。
17、物色
典出《後漢書嚴光傳》,本指形貌,後指按照壹定標準去訪求人才。
18、鴻雁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於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壹只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於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單訊。如李清照:“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19、方寸
典出《三國誌蜀誌》,指人的心。
20、提刀
典出《世說新語容止》,比喻代人寫文章。
中考語文100個意象詞(五)
1、下榻
典出《後漢書徐稚傳》,原指禮遇賢者,現壹般指接待貴客,也借指住宿。
2、潤色
典出《論語憲問》,比喻對文稿細加修飾。
3、春秋
典出《詩經魯頌》,比喻年歲、歲月或借指古代史、歷史。
4、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裏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此,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5、抱柱
相傳古代壹書生同壹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書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裏。後以喻堅守信約。李白《長幹行》:“常存抱住信,豈上望夫臺。”
6、班馬
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裏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壹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後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7、樓蘭
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黃山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8、辭第
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常騷擾邊境。壹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後以喻為國忘家。杜甫《奉和嚴中臣西城晚眺十韻》:“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
9、人傑
典出《史記高祖本紀》,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10、釣鰲
傳說古渤海東面有五座大山隨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鰲頂住,山才固定不動。友伯國有壹巨人舉起腳來跨出沒幾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壹下釣去六只鰲,因此,有兩座山就沈入海底了。後以喻豪邁的舉止或遠大的抱負。李白《贈薛校書》:“未誇觀海作,空郁釣鰲心。”
11、三尺
古代,劍約三尺長,故用為劍的代稱。《漢書高帝紀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長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稱,也叫“三尺法”。《漢書杜周傳》:“三尺安出哉?”
12、口碑
典出《五燈會元》,比喻眾人的口頭稱頌。
13、金雞
古代流傳天雞星動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豎起長竿,在竿上立壹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壹起,向他們宣布大赦令。後便以“金雞”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
14、爛柯
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壹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裏就不覺得餓了。過了壹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原來的人壹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15、西席
典出《稱謂錄》,代指老師。
16、雷同
典出《禮記曲禮上》,相同的意思,或人雲亦雲。
17、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壹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
18、巴歌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典出自戰國楚玉《對楚王問》。如唐人李群玉《自灃浦東遊江表途出巴秋投員外從公虞》:“巴歌掩白雪,鮑肆埋蘭芳。”
19、白衣蒼狗
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壹時,人生萬事無不有。”
20、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出自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吳作鉤者甚眾。”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釁金,遂成二鉤獻於闔閭,詣宮門而求賞……乃賞百金,遂服而不離身。不平凡的來歷鑄就了壹柄寶劍,成了渴求建功立業者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