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詩歌,壹直想說的話

關於詩歌,壹直想說的話

轉眼,寫詩已二十余載,詩壇萬象,既百花齊放,又百家爭鳴。詩風各有千秋,詩評也往往相去甚遠。

詩歌究竟應該怎麽寫?為誰寫?寫什麽?怎樣才算好詩?我想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讀者群,甚至同壹讀者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好詩究竟是技巧好、文字好、還是內容好?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索和探討的。壹些詩人寫出了愛情、自然、人文、歷史等方面水平很高的詩歌,卻與生命無關、與時代無關;壹些詩人喊出了時代或事件的最強音,震撼了人心,引起了***鳴,但並不是真正詩歌藝術的完美。

蔣登科說真正的詩人是安靜的,安靜才能向內,才能深入生命,探索語言;彭驚宇講詩歌要無限深情,並且吸收現代的元素;李小洛說,詩歌就像女人,瘦身才能輕盈;荒原子把詩歌比作螺絲,每壹句都要擰緊;陸子說詩歌就像跳高,不但需要奔跑的鋪墊,更需要文字的臨竿壹躍;寧穎芳講壹首好詩頂壹百首庸詩,角度始終要出其不意;董信義認為詩為大美,詩為魂歌,首先要堅守傳統,其次才是創新;鄒定國講詩歌要另辟蹊徑,避免固定模式、重蹈覆轍;馬召平認為詩歌的每壹句都是有用的,每壹個詞,甚至每壹個標點都有無法替代的位置。

“詩歌是文學皇冠上的明珠”。始終以為詩歌給人以美、給人以思,亦或給人以痛。它有動人的情感,充滿張力的語言,不斷創新的意象。好詩可遇而不可求,它不是憑借技巧的制造,而是源自天賦和靈感的創造。它是文字的琴弦與心***鳴,從而獲得更多的知音。

解讀壹首詩,無非從三個方面:壹是題材;二是語言;三是境界。題材是詩歌的外形和骨架,題材選好了,就能集中力量,精心去表達,自然也能吸引壹定的讀者群。對不同題材的嘗試也會豐富自己的視野、鍛煉自己的文字功底,甚至還可以另辟蹊徑、有所超越或突破。語言是詩歌的血肉和經絡。它的節奏和技巧,敘述和表達方式等,都決定著詩歌的性格和美醜。好的語言使人賞心悅目、痛徹心扉或者豁然開朗,好的句子讓人過目不忘、愛不釋手。而境界,就是人的思想,詩歌的靈魂,它取決於詩人個人的修為,當然,也離不開天賦和心境,有時更需要靈感。詩人的修為有多高,文字才可能有多高。讀書、交流、采風、生活磨煉等都是提高個人修為的有效途徑。作為詩人,首先要堅守自己的靈魂和良知,其次堅持自己認準的角度和方向,在寫作上求融合更要求創新。

名人並非篇篇都是精品,初學者也不壹定沒有佳作。解讀壹首詩的好壞,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它的篇和句。所謂篇其實就是詩歌的立意和布局,而句當然是指文章的詞語、或者好的句子。平庸者詩歌無篇無句,味如嚼蠟,或者幹脆堆積辭藻、無病呻吟,句子詞不達意或者似曾相識,看過就忘,沒有多大的閱讀價值;入道者有句無篇,雖然立意不是太高,卻能夠表達壹些思想,往往因為有精彩的句子而令人欣喜;成熟的詩人往往形成壹定的模式,除了壹些代表作外,大部分都是有篇無句,以技巧寫作,雖然沒有太高的境界,但也找不到文字的瑕疵,這類詩我稱之為匠人之作;而真正的好詩是既有巧妙的結構和較高境界的立意,也有耐人尋味、打動人心的句子。篇句相得益彰,甚至每壹個句子,每壹個標點都有無法替代的意義。當然,這類詩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既要較高的修為,又要超常的靈感。

“寫少壹點,寫好壹點,對每壹首詩都多花壹些時間”,這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所說。對文字負責,對讀者負責,這是我經常告誡自己的壹句話。只敬仰好的作品,不盲目崇拜個人,因此詩歌,並不是說寫的越多越好,而是看成品有多少,能不能代表自己的水平,究竟有沒有突破。自己的代表作有沒有,哪個真正能夠被人記住,哪怕壹兩個句子也好。

詩歌不是日記,它是較高的文字形式,既要少寫又要多寫。少寫是要求少而精,不要總停留在壹個層面上,它不僅僅是抒發和記事,而是要經過醞釀和思索,經過藝術的創造和打磨,是情感深處的濃縮和爆發。因此才要求不重復,不隨便亂寫,要努力尋求突破。平淡而毫無感覺的文字最好不寫,對文字負責、對自己負責,更要對讀者負責。而多寫是要求勤練筆、勤動腦、勤動手,甚至要破萬卷書,行萬裏路。通過學習和交流充實自己、尋找靈感,甚至要多傾聽大地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魚蟲花鳥的聲音,當然,多聽壹些好歌好曲也未嘗不可。既要像電焊工壹樣,勤碰撞,時常擦出火花,又要善於抓住瞬間即逝的靈感,及時撲捉和記錄下來。

對於詩歌的寫法,古今不同、內外有別,各人也有各人的風格,沒有固定模式,也不能評價哪種好哪種不好。能夠寫出自我,能夠打動讀者,就是好作品。模仿有時可以提高,有時會丟掉本真、東施效顰,有時會鉆入死角、誤入歧途。要摸索自己最適合的路子,多讀壹些自己喜歡的作品,甚至借鑒壹些不喜歡或者讀起來艱澀的作品。對於題材的選擇,應該更寬廣,對於語言,應該不斷創新,對於境界,應該註意提高自己的個人修為和文字素養(MeiWen.com.**)。

對於詩歌的流派和圈子,壹直褒貶不壹。我想各人的喜好不同、文化不同、教育不同、境界不同、環境不同,也沒有必要眾口壹詞、唯某獨尊。關於玩詩歌,我不想多說,因為這只是個人愛好,與別人何幹。關於名利我不便評論,因為有人看得很重,其目的就是想在圈子裏獲得尊重和滿足。但對於真正的文學團體、詩社,或者沙龍,我還是建議慎重為好,要擇良木而棲,要註意挖掘和培養新人,更要有嚴肅活潑的為文之道、為人之道。說老實話,我進圈子,壹是友情,二是愛好、三是能夠組織和參加壹些重要的文學交流活動。但我最看中的應該是交流和提高。真正的圈子不是妳好他好大家都好,而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真正好的詩歌應該是從心裏流淌出來的血液,海水裏的鹽,萬物萃取的精華,可看、可讀、可想。交流也應該是各抒己見,而不是人雲亦雲、唯唯諾諾。不要自以為大、自吹自擂、固步自封,或者假借文學之名做壹些違背文字良心的事,更不要把他人特別是熱愛文學、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帶入歧途,誤人子弟。話說到底,什麽高談闊論不重要、著名不著名不重要、得過什麽獎不重要、見過什麽人也不重要,文字不會騙人,用作品說話,這才是唯壹能夠說服人的。

生活不能夠沒有詩,只有詩,人生才更有意義。關於詩歌是為誰而寫的問題,我認為首先是寫給自己的,其次才是與讀者見面,自己不讀不看,讀者大體也是不太喜歡的。

曾經就詩歌的小眾和大眾問題展開過爭論,我想,詩歌其實就像踢足球,寫得好了,看的人自然就多,踢的差了,慢慢就會失去觀眾。當然,每壹位讀者也都是高明的老師,隨時可以指點壹二。

有時想文字比什麽都重要,也許是今生唯壹能夠留下來的東西。有時又覺得詩歌並非不可或缺,與生命、健康或者親情、朋友相比,其實微不足道。

敬畏文字,敬畏文學,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作文。以作品說話,與各位***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