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七年級語文木蘭詩教案設計

七年級語文木蘭詩教案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麽寫好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木蘭詩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木蘭詩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2、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教學重點:

 1、 故事情節和木蘭形象。

 2、 記敘的詳略處理

 3、 對偶和排比

 教學難點:

 記敘的詳略處理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後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壹於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評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註意朗讀和背誦。

 教學課時:三課時

 課前準備:

 1、 反復朗讀課文。

 2、播放動畫片《花木蘭》。

 第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播放《花木蘭》動畫片片斷:戰場上騎兵千軍萬馬,殺敵報國,喊聲震天……

 ——這是迪士尼公司特聘600多名動畫大師歷時四年才制作成功的動畫巨片。

 ——《花木蘭》!由此可見《木蘭詩》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並已蜚聲海外了!

 二、作品簡介: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壹首樂府民歌,選自南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屬於敘事詩,敘述了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的傳奇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樂府:最早見於漢初,西漢是指“音樂機關”,魏晉六朝將樂府所唱的詩,漢人原叫“歌詩”的也叫“樂府”。

 三、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

 機杼Zhù(織布梭子)

 可汗kè hán

 鞍韉ān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頭Pèi(韁繩)

 燕山:yān 胡騎jì(戰馬)

 戎機róng(軍事)

 朔氣Shu(北方)

 金柝tu(打更用的梆子)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著我舊時裳Zhuó(穿)

 傍地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四、聽課文錄音,全班朗讀課文。(第壹遍聽,第二遍跟讀,第三遍齊讀)

 五、要求學生參看註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

 六、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從對詩歌的誦讀中體會本詩的思想感情。

 (1)學生分步朗誦,體會詩句所表現的感情,互評得失優劣,並討論歸納朗誦技巧

 學生分層模仿朗誦 師生討論歸納朗誦註意點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語調輕語速緩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體現憂心忡忡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問者急切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答者沈穩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語速語調逐漸加快加高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由沈思到下定決心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由輕緩到重快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由輕緩到重急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既緊張又有序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暮”“不聞”“但聞”重讀

 不聞爺娘喚女聲, 讀出對親人的眷念之情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和悲壯豪邁的氣氛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急促高亢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雄壯悲涼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贊賞功勛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從容辭官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渴望還鄉

 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活潑歡快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前高後低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動詞讀得響亮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極力表現輕松歡快之情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驚嘆與贊美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充滿喜劇氛圍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由輕到重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贊美自豪

 (2)再讀欣賞:再聽課文配樂朗誦,使學生在再次的比較欣賞中,體會錄音中朗誦者高超的`朗讀技巧和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自由朗讀,自己體會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全班配樂朗讀。

 七、作業:

 (1) 抄寫全詩。

 (2)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壹、 復習導入。

 (1)檢查朗讀詩歌的情況。(抽查: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

 (2)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詩意,有感情地朗讀了詩歌,在此基礎上,我們壹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二、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依據(詩歌以時間為記敘順序),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麽?概括本詩情節並復述故事。 ——第壹部分(1、2、3段)寫出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寫出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鬥勝利凱旋。 第三部分(5、6段),寫出木蘭,還朝辭官,功成身退,返回家鄉,家人團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詩歌的人用比喻贊美木蘭。

 三、 學習第壹部分。(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朗讀第壹部分。

 2、木蘭原來的身份是什麽?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織女。“木蘭當戶織”

 3、可是木蘭在幹什麽呢?

 ——嘆息。

 4、“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運用了什麽修辭手法?

 ——對偶。

 5、第(1)段在全文中起到什麽作用?

 ——為下文設置懸念。(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為何呢?)

 6、背誦第(1)段。

 7、木蘭嘆息的原因是什麽?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誇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卷卷有爺名”表明名冊上有父親的名字。“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

 8、在這種情況下,木蘭作出了怎樣的決定?表現了她怎樣的思想性格?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於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9、背誦第(2)段。

 10、木蘭作出了這樣的決定後,接著她幹了什麽?這些句子運用了什麽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麽?

 ——排比。

 ——(虛寫)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出征前緊張繁忙,周密有序的準備情形。

 11、這壹部分還運用什麽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麽內容?具有什麽樣的表現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運用了對偶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層層遞進,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軍情緊急,行軍的神速。

 12、“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寫出了宿營地怎樣的環境?襯托了木蘭出征後的什麽心情?

 ——點明了宿營地的荒涼。

 ——襯托了木蘭出征後的思親之情。

 ——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壹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13、背誦第(3)段。

 四、 多種形式朗讀第壹部分並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壹、 復習導入。

 1、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2、分組背誦第壹部分。

 二、 學習第二部分。

 1、請壹位學生朗讀第二部分。

 2、 這壹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著什麽作用?運用了什麽修辭手法?具有什麽樣的表現作用?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誇張。這兩句詩,寫出軍務緊急,行軍迅速,征途之遙,誇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戰馬,萬裏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3、 後四句運用了什麽修辭方法?具有什麽樣的表現作用?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鬥,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鬥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

 4、背誦第(4)段。

 三、 學習第三部分。

 1、分組朗讀。

 2、開頭兩句運用了什麽修辭手法?

 ——頂真。

 3、木蘭凱旋歸來後得到了什麽賞賜?運用什麽修辭方法?具有什麽樣的表現作用?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誇張,對偶,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

 4、當可汗“問所欲”時,木蘭怎樣回答?表現了木蘭怎樣的性格品質?

 ——“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5、背誦第(5)段。

 6、木蘭回到家園後,家中各人怎樣迎接她?

 ——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7、這幾句話運用什麽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麽樣的表現作用?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壹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壹片歡樂。

 8、木蘭回家後做了什麽?運用了什麽修辭手法?(六個動詞)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寫出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9、木蘭恢復女妝後接著做什麽?

 ——出門看夥伴。

 10、夥伴們有何反應?

 ——“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夥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

 (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11、背誦第(6)段。

 四、 學習第四部分。

 1、全班朗讀。

 2、這壹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後的吟唱。運用了什麽修辭方法?體現了什麽樣的感情? ——比喻、對偶、反問。這壹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多年來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3、“撲朔迷離”這個成語就是出自這壹段,其原句是是什麽呢?這壹成語常用來比喻什麽?

 ——常用來比喻事物錯綜復雜,難以分辨。

七年級語文木蘭詩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適當介紹詩詞的歷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與思想加強朗讀教學,理解詩的思想內容及主旨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的意境與藝術魅力情感與態度學習木蘭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

 重點與難點:

 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方式學生活動、方式

 情景導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它常用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寫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讓我們壹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詩歌的藝術魅力吧!首先我們來學。

 教學內容

 壹:介紹木蘭詩產生的背景

 請同學講卡通電影花木蘭的故事後,教師講述:這首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壹首北朝民歌。從歷史和地理的條件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在後魏,這詩產生在民間,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二:教學課文

 1:鼓勵學生個別朗讀,聽的同學字的讀音。

 2:自由朗讀,了解詩歌主要內容。

 3:雙邊互動,討論詩歌內容:從詩歌開頭四句,我們想象出那是怎樣的壹個場面?通過問答的形式,第二段點明了什麽情節?承接上節的“願為市鞍馬”,第三段寫了哪幾句?是否壹定要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去買這些東西?第三段接下來的幾句,寫出了什麽內容?用什麽修辭手法第四段主要寫什麽?試逐句分析後再概括內容第五段寫木蘭回朝,天子對她怎樣?她的要求是什麽?

 貫徹課改精神,提高課堂質量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方式學生活動、方式

 三:教學內容

 第六段寫木蘭回鄉寫了哪些內容?高潮在哪裏?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對木蘭的贊詞,用的什麽修辭手法?

 四:互動後明確上述問題

 五:分散朗讀,進壹步理解詩的內容。

 六:理解人物:全詩塑造了壹個什麽人物形象?怎樣評價這壹人物?1:分組討論後再交流2:明確:全詩塑造的是壹個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全詩贊揚了木蘭的英雄氣概與愛國精神。作為壹個女子能馳騁沙場,建功立業,不被同伴識破,足見其才幹非凡。

 七:分析詩歌寫法上的特點1:詳略得當再讀全詩,思考這首詩是怎樣安排詳略的?為什麽這樣安排?2:全詩恰當的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舉例說明對偶:

 排比:

 互文:

 附板書:

 木蘭詩1:代父從軍,征途思親2:艱苦征戰,十年凱旋3:辭官回鄉,親人團聚4:吟唱附文,隱喻贊頌

 小結與作業

 這是南北朝時的壹首北方民歌,敘述的上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