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湛江市“湛江海灣大橋”於1992開工建設,2003年7月30日工程正式開工,2006年2月30日建成通車,歷時4年。
湛江海灣大橋及連接線壹期工程東起吳川市黃坡鎮至G325,沿S373線經湛江市坡頭區,在平樂渡口上遊1.3km處穿越赤焰松灣,最終到達湛江市樂山大道。全線包括湛江海灣大橋,全長3981 m,四車道壹級公路,總投資約1.2億元。其中,湛江海灣大橋主橋為雙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斜拉橋主跨480m,邊跨120m+60m。該橋水深20m,基礎深度104m,塔高155.3m,技術難度大,工程十分艱巨。是僅次於虎門大橋的廣東最大橋梁建設項目。
該橋在廣東首次采用環氧瀝青鋪裝,首次研制50米連續梁移動模架造橋機進行施工。首次采用平行鍍鋅鋼絲繩,主塔與鋼箱梁之間安裝國際先進的抗震支座。
湛江海灣大橋可抵抗5萬噸及以上船舶、12級臺風、8級地震的沖擊。壹系列研究成果促進了國內外橋梁施工技術的發展。
廣東省湛江市“湛江海灣大橋”於1992開工建設,2003年7月30日工程正式開工,2006年2月30日建成通車,歷時4年。
施工過程
湛江海灣大橋所在的赤焰松灣,寬2500米,深20米,潮差大,鹽度高,雷電、臺風多,靠近5萬噸級主航道,施工環境復雜。創新設計給施工帶來許多困難。
大橋樁基、承臺、塔柱、引橋由路橋建設“功臣”廣東長大公路工程公司中標,主橋鋼箱梁由中國鋼橋制造“百年老店”中鐵山大橋集團制造安裝,雙雙被列為“中國交通建設十大橋梁功臣”。
大橋主墩樁基104米至106米,為廣東省橋梁建設第壹長樁。主墩所在位置是壹個以“湛江組”命名的地層,厚度超過250米,粘度驚人。直徑兩三米的鉆頭下去,很快就會糊成壹個大泥團,兩三天清理壹次,鉆壹個樁要28天。大橋各方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地攻關,在各個施工現場召開“諸葛會議”,最終制定出改進鉆頭的新技術方案。施工速度最快從28天提高到11天。“長樁成孔技術研究”獲廣東省交通廳科技進步獎,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橋梁曲線塔造型設計在國內尚屬首次。橋梁建設者們認真研究施工方案,采用精心的施工控制網,根據線形制作專用模板,再粘貼鐵皮,使得建成後的主塔曲線圓滑,表面平整。
2006年6月21日,淩晨0: 11,氣溫29攝氏度。湛江海灣大橋最後壹片鋼箱梁吊裝完畢,重達100多噸的鋼箱梁在海面50米的高空牢牢嵌入主跨最後11.2米的縫隙中,宛如壹個無縫結構,實現了壹次成功吊裝。
更多建築行業獨家資訊,請實時關註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