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種叫扁食。
據說扁食是餃子的古稱;時至今日,這壹名稱仍在山東西部的濟寧、菏澤、聊城以及濟南、濰坊的部分地區延續。
比如《聊齋誌異》中有“扁食如月牙,鹵水上冷水壺不開”的描述。
在民國初年的《濟南掠影》壹書中也有這樣的描述:“濟南鞭巷熊氏扁食樓,已經營近百年,扁食有其特長。遇年三十或大年初壹,以面為角,其餡無論葷素,皆人所欲。”
今天,扁食仍然是濟南著名的小吃,有許多以“餃子城”命名的濟南餐館。
第二種叫包子。
在淄博、棗莊、濰坊、日照,以及濟南、聊城的壹些地方,餃子叫“包子”,在餃子裏吃叫“包著吃”。
而正常的包子叫大包子。青島大寶是青島十大特色小吃之壹。小優剛到青島的時候,去買青島大寶,結果失望了。他叫大寶,結果壹點都不偉大。
後來才知道,這個所謂的大包就是比餃子大的意思。
第三種叫古紮。
在煙臺、青島、威海、濰坊、日照等壹些地區,餃子又叫“古紮”,有的寫為“gūzā”或其他讀音相近的字。
眾所周知,包餃子需要很多工序,比如餡、和面、加藥、搟皮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後壹道工序,即餃子皮放入餡料後,先“紮”,再“紮”。
所謂箍,漢字裏的意思是收緊,只用於圈;包餃子的話,就是用餃子餡把餃子的包包起來,收邊。
而紮,漢字裏的意思就是把零散的東西收集在壹起,使之成為壹體。包餃子的話,要把餃子皮合攏後捏在壹起。
當箍和結都完成時,餃子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