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以愛情為導向,趨於抒情,有小女兒的細膩狀態,有情人終成眷屬;《桃花扇》以家為本位,更傾向於大氣敘事,瑰麗悲壯,戀人雙雙出家。
牡丹亭海報
從兩部劇的文藝意義和現實意義來說,《牡丹亭》是最高的。《牡丹亭》比《桃花扇》更早問世,是中國莎士比亞湯顯祖《臨川四夢》的代表作之壹。
杜麗娘為愛而死,死而復生,墜入愛河,這是中國傳統戲劇的傑作。它以其戲劇性的敘事結構和許多優美細膩的歌詞,深受曹雪芹等文人的喜愛。《牡丹亭》的出現使《西廂記》黯然失色,成為天下所有文人雅士的閑書。
《牡丹亭》還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傳達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新思想,打破了封建思想壓迫的精神狀態。
在明清封建婚姻中,女性根本沒有婚戀自由。從《牡丹亭》這壹幕可以看出閨房女子被囚禁的有多慘:杜麗娘不知道她住了十幾年的南安府還有這麽漂亮的後花園!
牡丹亭劇照
很明顯,封建禮教壓制了杜麗娘的精神——女人沒有才華就是美德,不允許她讀書深造。她只需要學會孝順,做個針線活。當時那些同病相憐的青年男女讀者,都忍不住為《牡丹亭》的故事落淚。
在朱成禮學興盛的明末,牡丹亭作為壹部罕見的大膽歌頌浪漫愛情的戲曲,打動了無數渴望愛情和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的心。
據說有些女人因為讀《牡丹亭》而抑郁悲傷而死。壹些女演員在扮演杜麗娘時死於深深的悲傷。
牡丹亭劇照
演戲是瘋子,看戲是瘋子,在杜麗娘的故事中流淚,說明封建禮教束縛下的痛苦具有普遍性,引發了強烈的* * *,這其實是壹種罕見的社會藝術現象。
從歷史、文學和精致學方面看,《桃花扇》比《牡丹亭》更有學術價值。《桃花扇》作為壹部接近歷史真實的歷史劇,劇中人物和重大事件都忠於史實,只是對壹些細節進行了藝術化處理。
說明了時代悲劇下個人命運悲劇的必然性,所以侯莉的悲劇具有群體性的特點,但巢下有蛋,無力扭轉乾坤千萬歷史人物的命運。
桃花扇劇照
桃花扇有著強烈的悲劇意味,在傳說中獨樹壹幟。整體格局大於牡丹亭,超越了愛情,上升到社會國家的層面。
作為孔子的後代,孔和大多數古典文人壹樣,有壹種歷史癮。他說這本書借了離合之事,寫了興衰之感。
“場上載歌載舞,局下出謀劃策,知道三百年的基業輸給了誰,輸給了什麽,輸給了誰,停在了哪裏,既讓觀者落淚,又懲罰和創造了人心,拯救了壹個末世。”
孔希望通過《桃花扇》這部近乎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來記錄得失,勸誡後人。因書中持明拒清的思想,差點被康熙害死,卻因愛惜人才而幸免於死。據說這本書後來成了康熙最愛的枕書。世人把他和《長生殿》的作者洪聖相提並論,稱他為“紅貝孔”。
作為壹部優秀的歷史劇,《桃花扇》是壹個完美的故事。絕不是壹般人眼中的言情劇,以男女私情描寫國家興亡,以和李壹對戀人在亂世中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明末社會現實。
劇中采用了雙線索的敘事手法:壹個是經歷悲歡離合,用壹把扇子傳遞感情的愛情故事;二是通過人物命運講述南明弘光小朝廷興衰的民族故事。梁啟超在小說《從化》中稱贊其結構嚴謹,語言華麗,寄托深刻。劇本故事性很強,情節曲折,如線如珠。
桃花扇劇照
《桃花扇》的文本歌頌了女性的英雄氣概。孔的桃花扇,貫穿全劇,出自李與死神搏鬥,鮮血濺在愛情詩的扇子上。楊龍友後來把扇子上的血點染成了桃花圖,最後因為有了扇子,侯方域才得以在棲霞山見到項峻。
孔賦予了原本浪漫的範悲劇色彩,這與《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如出壹轍,有異曲同工之妙。
山河失陷,侯方域、馬士英等人作為男人,都選擇了向清廷投降。而李不過是梅香樓裏的壹個弱女子,卻斬斷了情絲,寧願死也要精忠報國,以俠女的氣概高喊:“桃花命薄,落葉歸根,何時能還?”讓劇中的眉和濁都黯然失色。
清代劉中柱寫《桃花扇銘》:“壹個傳說,描寫五十年前的遺事,君臣,兒女朋友,俱皆在世,成了天地間最切題的文章。昔日之湯為臨川,今之李代翁非對手。”
劉中柱認為這部劇的藝術水平高於湯顯祖。
但論成就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影響力,《牡丹亭》勝出。桃花扇劇照
《牡丹亭》和《桃花扇》是男女愛情的真情流露。幾百年來經久不衰,被改編成黃梅戲、京劇、話劇。但《牡丹亭》也有壹個很圓滿的結局,符合普通觀眾的欣賞習慣,所以觀眾多了很多。誰不想有情人終成眷屬?
由於人物少,情節通俗易懂,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而且流傳到海外許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瑰寶。
《牡丹亭》抒發真情實感,演繹情與理之爭,最重要的還是修辭的唯美。尤其是牡丹亭,表達的是少女的情懷,特別適合昆曲的演繹形式。作為昆曲藝術的代表作,它開創了昆曲的熱潮。至今仍是昆曲舞臺上最傳統的劇目。
牡丹亭劇照
但《桃花扇》由於題材的特殊性,壹度被禁。再加上歌詞和歌曲的節奏不如《牡丹亭》,劇中很多角色對觀眾的要求更高,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了文人化、案頭化,導致該劇不常上演。
相比之下,《牡丹亭》因為無傷大雅,所以壹直在演,在中國戲曲史上的成就還是高於《牡丹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