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寫寫妳遊覽過的山水美景

寫寫妳遊覽過的山水美景

桂林處處皆為勝景,漓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範。聽聞“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的佳話,我們選擇了從陽朔到桂林的路線,逆流暢遊漓江。船駛出不久,遠遠地見到壹座峰頂懸掛著壹輪初日,縷縷陽光從雲中穿過,江中波光粼粼,與群山倒影交相輝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說北方的山是豪邁、厚重的,那麽桂林的山則顯得嫵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雲鬢;望夫崖凝神遠眺,深情守候;趕考的書童,跳龍門的鯉魚,盤旋的田螺,綠洲的駱駝,形態各異,變化萬千,令遊人目不暇接。“畫山”的九匹馬,在導遊的引導與娓娓講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極點,使遊人真切地領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

如果說桂林的山是“鳥鳴山更幽”,那麽,桂林的水則是清澈透明、綠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著細細的漣漪,玉塔微瀾,水色晶瑩剔透,加之兩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麽看都是壹幅長長的山水畫,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站在船頭,憑欄望去,漓江[1]上煙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之間,在歷史的輪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劉三姐當年對歌的地方,幾百年的古樹枝繁葉茂,漁舟在水中歡快地遊走,人們在田間辛勤地耕種,播撒著收獲的希望,往近處壹瞧,金發碧眼的外國朋友也來踏青,言語中滿含驚羨,歡聲笑語不斷……這壹切不正是壹道道更加亮麗的風景線嗎?雖然欣賞不到“萬戶炊煙暮靄濃”的田園風光,但我卻看到壹個現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壯成長。

編輯本段桂林的洞奇石美

遊完漓江,我們忙著去感受桂林的洞奇石美,提起巖洞,當數蘆笛巖[2]、七星巖,[3]它們都是開發較早的景

點,懷著探險的心理,我們前往荔浦縣的豐魚巖尋幽。整個巖洞橫跨九重山,景致甚是特別。入了洞口,小心地追尋著歷史的足跡,我們亦步亦趨,隱隱地聽到了溶巖的滴水聲,開始是壹滴壹滴的,逐漸地,變成了嘩啦啦地壹片,似有無數個頑童在遊戲嬉鬧,又如風中的密林枝葉在相互碰撞。偶爾,有的水珠滴入了地下河,便傳來壹陣悠遠而空蒙的古樂聲。我們繼續往前走。時而是流水潺潺,時而是飛瀑撲面,在水的“轟轟”聲中,體會到李白“飛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境,心潮不禁跟著澎湃起來,不知經過多少曲折,我們來到了金碧輝煌的水晶宮,古老的溶洞經過了人工改造後,增添了許多絢麗的色彩,象是到了異彩紛呈的蓬萊仙境,亦如到了燈火通明的不夜城,處處浮光掠影、五彩繽紛----紫的詭秘莫測,紅的熱情奔放,藍的沈靜溫柔?有了色彩,巖石的形態便栩栩如生了:擎天的金箍棒,似乎在訴說著西天取經的坎坷歷程;楊貴妃緩緩撩開石幔,觀看群芳***舞,嬌媚多姿,不禁令人聯想起昔日的盛唐繁華;恐龍國裏,恐龍“嗷

嗷”怪叫,神態怪異,昭示著它們的威武。看著這些鬼斧神工般的傑作,我們不由得贊嘆大自然的偉大,正是這壹滴壹滴的水珠,經歷了成千上萬年的歲月,嘗盡了亙古的滄桑,雕琢出如此神奇的景觀,這是怎樣的博大與精深啊!而這些巖石,經受了千萬年的磨礪,封存了長久的渴望,今日終被世人所熟知,這是怎樣的堅忍啊!與此相比,“滴水穿石”也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短暫的壹瞬而已。 追溯歷史的源頭,桂林的山水在向我們每壹位遊客闡述著壹個哲理:持續將造就永恒。是的,世間萬物又何嘗不是經歷了千萬年的洗禮方成就今日的光彩與輝煌的呢?堅持不懈是擊敗任何挑戰的寶劍。遊過桂林,我們沒有理由再輕言放棄。朋友,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

編輯本段"桂林山水甲天下"來歷

留下桂林山水詩歌千古絕唱的地方是位於市中心的獨秀峰,這絕唱的作者,叫王正功。王正功,平心而論,從官職,從文名上來講,他都不可能與那些文壇泰鬥相比。可是,壹句千古絕唱,已經足以使這位耿直的老者躋身文化名人之列。這位寧波籍老人,壹生以為官正直清廉而得名,不懼得罪權貴,故雖從20余歲便步入官場,為官幾十年,也頗有政績,卻不見什麽進步,多次轉任,都是平調微升之類,始終未能青雲直上。60多歲的時候,他在潮州任通判,曾在韓江上修湘子橋,以便民往來,為地方民眾所贊。之後,在慶元六年(1200),又以68歲高齡,到桂林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權知府事,算是稍事提拔吧。 王正功

王正功初到桂林,已是老人新官,照章辦事而已,照理來說,不會有什麽激情了。不久,嘉泰元年(1201),又恰逢值年大比(鄉試之年)。是年,廣西學子鄉試者,***得舉人11名。王正功久聞桂林學子在科舉中常有不俗成績,令人不敢小看。這次鄉試的成績,也使他為學子們高興,便依鹿鳴宴慣例,以地方官身份,在府中宴請中舉的學子。與學子對飲,談些努力學習、報效朝廷的話,少不了要作詩相勉。 王正功在微醺中揮筆而就,作七律二首: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來人物固難儔。 峨冠***應賢能詔,策足誰非道藝流。 經濟才猷期遠器,縱橫禮樂對前旒。 三君八俊具鄉秀,穩步天津最上頭。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 九關虎豹看勍敵,萬裏鵾鵬佇劇談。 老眼摩挲頓增爽, 諸君端是鬥之南。 詩中壹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便從這酒桌邊傳遍華夏,經久傳唱。

通讀全詩,我們知道,作者的本意並不是在贊美桂林山水,而是希望學子們在學業上要百尺竿頭更進壹步,使自己在學業上要如同桂林山水壹般,秀甲天下。這句名言,也許是王正功的獨創,也話是信手拈來,引用他人句子,總之是天衣無縫的運用,體現出作者寫詩的才情絕非壹般。由此詩也可知,這句名言本是出自壹首科舉詩,說明早在宋朝,中科舉求功名的價值觀,在桂林已經深入人心。王正功席上賦詩,老當益壯,意氣風發,為舉子們所折服。壹位叫張次良的人,將王正功的這兩首詩刻在了獨秀峰南麓的讀書巖上方。選中這裏勒石,恐怕也是為了與讀書巖之名相呼應吧。 賦此詩後不久,發生了興安縣令放縱兒子打死縣衙小吏案。作為地方主官,王正功秉公執法,將案犯送鄰路交押,以利口供,因而得罪了那位興安縣令,違背了官場潛規則,竟被誣告罷官。後來,案情雖已查清,王正功得以恢復名譽,但已無官可做,年事又高,被朝廷派到福建武夷山當了壹個廟祝,主管沖佑觀,算是退居二線,在那裏終老。也許是王正功被罷官的緣故,當事人為了脫離幹系,而有意用泥淖蓋住了讀書巖上方的那塊石刻;也許是天長日久,從崖壁間滲出的雨水夾雜著巖縫間的泥沙,遮住了那塊石刻。總之,刻在獨秀峰讀書巖上方的王正功詩,不久就不見天日,以至被人們忘卻了。幸好,名言的影響力量大得驚人,王正功在鹿鳴宴上作的詩,被席間的學子們帶到京城臨安,並且從臨安又流傳到四方。隨著歲月的推移,加之傳頌者文化教養、藝術品位各有不同,全詩被傳頌者們省略或者遺忘了,只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壹句,在坊間流傳千年而不

絕於世。 1983年,兩位年輕的桂林考古工作者在整理獨秀峰崖壁上的石刻時,發現讀書巖上方的崖壁上,壹片蓬草下方,似有裂痕,與石壁並不為壹體。他們輕輕地掀開那層腐殖層,竟然有了意外的發現:壹塊保存完好的石刻作品。當他們將石壁清潔幹凈,再用嫻熟的技術拓印那幀石刻作品時,發現那腐殖層下掩蓋的,竟是被歷史的塵埃湮沒了差不多八百年的名句之所在!

編輯本段王正功

王正功是誰,為什麽要樹他的雕像呢?原來,這與壹句天下聞名的詩句有關。 據桂林博物館有關人士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從清末到20世紀80年代,在學術界壹直爭論不休。有的說它最早起源於宋朝末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詩句的壹音之轉,也有的說它是來自於清代金武祥詩中的辭句。

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對獨秀峰石刻進行全面調查清理,發現壹塊自明清以來就從來沒有被人知道過的摩崖石刻,上面壹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書寫者是南宋慶元、嘉泰年間擔任過廣西提點刑獄並代理靜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寧波)人王正功,從而結束了百年的不休爭論。 當時,這壹論斷只在桂林的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名人圈中傳播,直到上世紀末,才在桂林旅遊界、政界等有關部門中傳開。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洪本健說,王正功的詩句及好地凸現出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和石美,確立了桂林作為風景旅遊城市在中國乃至國際上的地位。

編輯本段《桂林山水》課文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妳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壹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壹道道水紋,才讓妳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壹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壹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壹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妳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編輯本段《桂林山水》教學資料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水:靜、清、綠山:奇、秀、險),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以詩壹般的語言,帶著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壹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贊嘆引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後,又具體描寫了漓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贊嘆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壹樣,猶如親臨漓江,蕩舟觀賞這壹美景。接著,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並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雲霧迷蒙,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壹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後壹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壹句。這句話的意思是: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壹幅美麗的畫卷中遊覽。

教學建議

壹、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怎樣引導呢? 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詞句的含義。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壹帶的山”兩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麽呢?比的是它們各自的特點。這兩句話的意思,不是說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說,漓江的水既不同於大海,也不同於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於泰山,也不同於香山,它們擁有的是壹種獨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詞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無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羅列、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通過播放能形象地展示這些詞語的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地領悟到:“這就是奇峰羅?”“這就是危峰兀立”。也可找壹些圖片展示給學生。 第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壹邊讀,壹邊想象詞句所描述的情境。 二、指導學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必須聯系全文的內容。“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意思是說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裏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這裏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構成壹幅完整的畫面。”再加上空中雲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這幅圖畫點綴得更美了。觀賞桂林山水,壹般是從桂林市區到陽朔縣,這壹段的航程約80公裏,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的美景,所以說”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正是由於這樣,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來概括他觀賞桂林山水的整體感受。 三、這篇課文,寫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語言也是美的,而貫穿於美景、眉紋之中的是做準備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激蕩起來的情感。因此,本課的教學應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學生聲情並茂地讀好課文,主要方法是引導學生多讀,並在讀的過程中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進而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隨作者遊覽,壹起觀賞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學生自己難以進入這種境界,教師要給以必要的指導,可展示畫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文中展現的情境,誘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或用悠揚舒緩的音樂渲染情境,激發起學生心中的美感,還可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範讀,把學生帶入作者描繪的美景之中。 當學生已經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感情,但由於缺乏壹定的朗讀技巧而不能充分表達出來時,教師可抓住壹些重點詞句,做壹些必要的指點。比如,講漓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幾個句子,如果把“真靜、真清、真綠、真奇、真秀、真險”等加以強調,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四、本課適合背誦。指導背誦應註意兩點:壹是要引導學生先把課文讀熟,在學生基本讀熟的基礎上再提出背誦的要求,達到“熟讀成誦”。二是指點壹下背誦的方法。根據本課的特點,應引導學生壹邊想象壹邊背誦,並註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結構相似的句子。 五、課後“思考?練習”第二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並了解最後壹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導學生完成這個練習,可先讓學生反復讀讀最後壹段,然後聯系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體說說“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的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再說說“這樣的山”和“這樣的水”怎樣構成壹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第三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表達自己學了本課後的感受。可以寫幾句話,也可以吟壹首小詩,不拘形式,不論長短,寫壹句可以,寫幾句也可以。教師可選寫得較有特色的讀給大家聽。 至於選做題,目的是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壹次練筆的機會。可鼓勵學生做,但不作為統壹要求。 六、本課生詞較多,大多數生詞,只要讓學生反復誦讀,並聯系上下文去思考、體會,就可基本理解;個別詞語,可在引導學生查閱字典、詞典之後,稍作壹些指點。下面的解釋僅供教師參考,壹般不宜原封不動地講給學生。 拔地而起——拔:超出、高出。課文指桂林的山,仿佛突然從地面冒出來似的。壹般的山脈都是從地面逐漸高上去,而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壹座座山互不相連,都是平地崛起的。 連綿不斷——接連不斷。 波瀾壯闊——瀾:大波浪。課文中指大海中的波浪雄壯浩大。 形態萬千——形狀、姿態多種多樣。 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聳直立。 水平如鏡——水面平靜明亮,像壹面鏡子。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無瑕——瑕:玉上面的斑點。沒有斑點。 雲霧迷蒙——雲霧繚繞,使景物隱隱約約,讓人看不清楚。 峰巒雄偉——山峰連綿不斷,雄壯而高大。 奇峰羅列——羅列:分布、陳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陳列。 色彩明麗——色彩鮮明而美麗。 觀賞——觀看欣賞。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編輯本段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設計示例”采用下列方法。 1.運用《桂林山水》的錄像導入本文學習。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從而激起學習興趣。 2.運用投影方式,將桂林風景圖片和文中對山水的描寫結合起來,讓學生掌握、理解作者描寫的手法。 3.展示圖片,豐富學生對桂林山水特點的理解,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表達力。 4.學習本文時,要把朗讀時間給夠、給足,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讀出語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從而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編輯本段桂林山水的魅力

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吉米·卡特偕夫人壹行12人,於1987年6月24日至25日對桂林市進行友好訪問。6月24日上午,卡特總統的專機從香港飛抵桂林。卡特,人稱平民總統,他笑容可掬,平易近人。他身穿壹件斑馬條紋的T恤,壹條牛仔褲,腳穿壹雙旅遊鞋,壹身休閑打扮,怎麽也看不出來他就是美國第39任總統。卡特到達桂林機場後,直接乘車赴楊堤碼頭乘船遊覽漓江。但是在去碼頭的路上,卡特先生提出了壹個意想不到的要求,遊覽漓江到達陽 吉米·卡特偕夫人

朔後,卡特夫婦壹行要從陽朔縣城騎自行車去大榕樹景區遊覽。 這下可麻煩了,原來的日程安排是遊完漓江就直接回市裏參觀蘆笛巖,晚上還安排了會見宴請。 這樣壹來,把原來的日程全打亂了。 外事無小事,不能出任何差錯。當務之急,參與接待的各部門必須統壹思想、統壹意見,及時調整時間、警力。 陽朔到大榕樹的路況是否完好?按照當時的條件,壹下子到什麽地方去找幾十輛性能完好的自行車?陽朔縣城到大榕樹有5公裏路程,客人的體力是否吃得消?壹連串的問題擺在大家面前。決不能在毫無思想準備和警力戒備的情況下,讓赫赫赫有名的美國大總統卡特夫婦騎自行車去大榕樹,安全得不到保障,出了問題怎麽辦?但誰又能夠拒絕壹位國際政壇風雲人物的要求?!我方領導經過細致研究、周密考慮,在能夠確保總統壹行安全的情況下,重新擬定了壹套方案,以滿足客人提出的要求。方案定下後,中方接待部門立即兵分兩路,壹路陪同卡特夫婦乘船遊覽漓江,壹路隨車隊直奔陽朔調整布置警力,勘查路線,籌備挑選自行車等等。壹切工作都在緊張有序、不知不覺中進行。為了保證卡特壹行所用的自行車不發生故障,所有的車輛全部從縣直機關幹部和陽朔飯店職工中挑選。 6月的漓江,山清水秀。清澈的江水映著倒影,顯得更加絢麗迷人。卡特夫婦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這裏的景色太美了!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美麗的風景。卡特先生高興地說:“我孩提時代就聽說過桂林這個地方,看過桂林的山水畫,可我認為這不過是藝術家豐富的想象而已。今天來到桂林,才知道我以前聽到的和看到的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