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火車開到我家鄉
聆聽著韓紅那首動聽的《天路》,我陶醉在她天籟般的聲音中。“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盼望鐵路修到我家鄉,壹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那是壹條神奇的天路,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
青藏鐵路修通了,人們去西藏方便了,這首歌唱出了人們的心聲,壹條鐵路滿載著人們的希望,實現了多少人想去聖地布達拉宮朝拜的願望。同樣的,前幾年我的家鄉也通鐵路了,這是家鄉人最引以為豪的事!生活在大山深處的人有的壹輩子沒坐過火車,更沒見過火車,現在終於在家門口能坐上火車了!以前我只能用羨慕的眼神遙望有火車站的地方,覺得通火車的地方才算城市,而我的家鄉實在太偏僻太落後了,在家門口坐火車對家鄉人來說簡直是奢望!
起初,火車只通到甘肅平涼市,現在我們可以坐火車去蘭州、天水、張川、成都等地。短途的旅行更為方便,從清水到天水只需花二元錢,半小時便可到達,而坐 汽車 的話,不僅要花壹小時的車程而且車費要十五元呢!所以大部分清水人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都喜歡坐火車往返天水。前年暑假,增加了壹趟去平涼 旅遊 的專列,許多人都興高采烈地約親友前往遊玩,成了壹時熱門的話題。父母也樂意坐火車去崆峒山 旅遊 ,遊玩兩天後再乘火車返回,免去了坐 汽車 及轉車奔勞之苦。後來我終於有機會在家門口坐火車了,第壹次在家鄉坐火車的感覺很新鮮,就像小時候盼望過年的心情,迫切又激動!
新建的火車站雖小但幹凈整潔,順著寬敞的十幾層臺階走上去,壹座兩層高的建築矗立在眼前。大而明亮的窗戶鑲嵌在“幾”字形的赭石色墻磚上,仰頭便望見四個紅色大字“清水縣站”,給人古樸潔凈、簡潔大方之感。車站前方的小廣場中央還修建了壹座梯形方基,上面矗立著甘肅武威出土的銅奔馬。整個雕塑高十幾米,馬的尾巴高高翹起,四條腿向四個方向擺動,呈現出壹種氣沖雲霄之勢,讓人心中感受到了和諧之美。站在奔馬下方,能讀到方基上篆刻的壹篇《清水賦》:“三萬裏古絲路要沖,巍巍隴關屹立。扼甘肅東門,處雍涼之會,望長安風雲。古稱上邽,周孝王封秦亭,漢武帝名清水……”
第壹次坐家鄉的火車,感覺就像大姑娘上轎,雖然“新房”不甚氣派,但看著車窗上貼的窗花,窗外金燦燦的油菜花、碧綠的麥苗,心情無比輕松愉快!看,孩子們玩耍打鬧著,躺在長椅上假裝睡覺,開心極了!哈哈,在家門口坐火車真爽!
二、神秘的地下宮殿
記得我最早坐地鐵,是2011年冬天第壹次來到深圳。第壹次感覺天下還有如此大的城市,仿佛永遠也走不到頭。諾大的城市,坐地鐵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壹。第壹次進地鐵站,我的感覺就像來到了壹個極神秘、碩大無比的地下迷宮。
百度上搜壹下:地鐵是鐵路運輸的壹種形式,指在地下運行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即“地下鐵道”或“地下鐵”。那壹條條地鐵線路圖,壹個個站名,就像錯綜復雜的八卦圖,讓我不知所以。當我跟著姑姑進了地鐵站,看她嫻熟地在壹臺機器上操作,塞進五元、十元或壹元的硬幣之後,就會自動出現壹枚枚綠色的硬幣壹樣大的票。將那枚票捏在手心或裝在衣兜,就像珍寶壹樣不敢丟失。要去哪裏,只要妳會查看地圖,弄清楚乘幾號線,不要坐錯方向,熟悉了就會像坐公交車壹樣方便。而它與公交車相比最大的好處就是:速度快、不堵車、不暈車。
以前我只是跟著家人坐地鐵,買票什麽的不用操心。可是自己壹個人進了地下宮殿,生怕摸不清方向,迷失了道路。我決定自己要學會買票,看線路圖,出門想去哪裏就方便多了。後來來到廣州,我漸漸地學會了用微信支付買票,我就可以帶上父母和孩子出去遊玩了。看著地鐵站名中的“廣州塔、黃花崗、長隆動物園、文化公園”等景點名稱,我們也可以順藤摸瓜找到許多好玩的地方。
乘坐地鐵時,有時也會見到外國人,他們和中國人壹樣喜歡乘坐這種方便、省時、便宜的交通工具。人們上班、回家的腳步匆匆,遇到高峰期,這座宮殿內人流擁擠,如潮水般四處傾瀉。雖然互不相識,但碰到小孩子或老年人,車廂內壹定有人給他們讓座。大家彼此相聚幾分鐘、幾十分鐘,短暫的交流:壹聲“謝謝”、壹個感激的眼神、壹個友好的微笑,傳達著彼此的信息與溫暖。
看著這座神秘而發達的地下宮殿,我驚嘆人類的智慧無比強大,既可以飛入太空,也可以深入地心。 科技 發展的太快了,以後地鐵也許會蔓延到中小城市吧?
希望以後我們的路會越修越遠、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