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梅花詩壹首》和《梅花絕句》的意思

《梅花詩壹首》和《梅花絕句》的意思

憶梅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五絕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註釋

註釋:

這是李商隱作幕梓州後期之作。寫在百花爭艷的春天,寒梅早已開過,所以題為“憶梅”。

壹開始詩人的思緒並不在梅花上面,則是為留滯異鄉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離長安壹千八百余裏,以唐代疆域之遼闊而竟稱“天涯”,與其說是地理上的,不如說是心理上的。李商隱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況下應柳仲郢之辟,來到梓州的。獨居異鄉,寄跡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悶,想不到竟壹住數年,意緒之無聊郁悶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這個痛苦靈魂的心聲。定定,猶“死死地”、“牢牢地”,詩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遠地被釘死在這異鄉的土地上了。這裏,有強烈的苦悶,有難以名狀的厭煩,也有無可奈何的悲哀。屈復說:“‘定定’字俚語入詩卻雅。”這個“雅”,似乎可以理解為富於藝術表現力。

為思鄉之情、留滯之悲所苦的詩人,精神上不能不尋找慰藉,於是轉出第二句:“依依向物華。”物華,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對美好春色時親切留連的意緒。詩人在百花爭艷的春色面前似乎暫時得到了安慰,從內心深處升起壹種對美好事物無限依戀的柔情。壹、二兩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實際上“依依向物華”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兩種相反的感情卻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三、四兩句,詩境又出現更大的轉折。面對姹紫嫣紅的“物華”,詩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開,到百花盛開時,卻早花雕香盡,詩人遺憾之余,便不免對它怨恨起來了。由“向物華”而憶梅,這是壹層曲折;由憶梅而恨梅,這又是壹層曲折。“恨”正是“憶”的發展與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會轉化為怨恨壹樣。

但這只是壹般人的心理。對於李商隱來說,卻有更內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開、望春而雕的特點,使詩人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緊接著便是壹系列不幸和打擊,到入川以後,已經是“克意事佛,方願打鐘掃地,為清涼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緒頗為頹唐了。這早秀先雕,不能與百花***享春天溫暖的“寒梅”,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嗎?詩人在《十壹月中旬扶風界風梅花》詩中,也曾發出同樣的感嘆:“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時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長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詩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為看到或想到它,就會觸動早秀先雕的身世之悲,詩人自然不免要發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詩寫到這裏,黯然而收,透出壹種不言而神傷的情調。

五言絕句,貴天然渾成,壹意貫串,忌刻意雕鏤,枝蔓曲折。這首《憶梅》,“意極曲折”(紀昀評語),卻並不給人以散漫破碎、雕琢傷真之感,關鍵在於層層轉折都離不開詩人沈淪羈泊的身世。這樣,才能潛氣內轉,在曲折中見渾成,在繁多中見統壹,達到有神無跡的境界。

梅花絕句〈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壹樹梅前壹放翁。

註釋

⑴聞道:聽說。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⑶何方:有什麽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遊字放翁)。

⑷梅花:壹作梅前。

解讀:

陸遊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壹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願化身千億個陸遊,而每個陸遊前都有壹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閑居在故鄉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壹,凸現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賞析

嘉泰二年(1202)春作於山陰,陸遊時年七十八歲。此組詩***六首,這是第三首。陸遊愛梅花,也寫過不少梅花詩。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笑傲寒風的梅花的愛慕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