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這個節氣,我們都會默念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來表達對祖先的感情。
這壹天,我們會來到墳前,擺壹束花,燒壹些紙錢,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在心裏默默為他們祈禱,祝他們在天堂的彼岸生活幸福美滿。這時候,我們不禁回想起他們陪我們度過的歲月,那些畫面似乎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就忍不住哭了。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我們武進多少英雄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在家鄉和其他地方灑下了熱血。他們有的永垂不朽,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姓什麽,但他們都是為了同壹個目標走到壹起的,那就是為* * *事業而戰。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我們後人樹立了榜樣。他們是我們的驕傲和榮耀!
“風雨梨花已吃涼,多少後人來墳?”背誦這首詩,難免給人增添壹種悲涼感。這首詩似乎更適用。古人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嗎?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祭祖,更傾向於清明節前後出遊。的確,清明節的另壹個活動是郊遊。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每年都會多壹項活動——向民族英雄致敬,為民國烈士掃墓。沒有這些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自由民主和諧社會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就沒有我們的未來。
正是因為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和平安寧,我們才能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也許我們無法理解戰火紛飛時代的艱辛,但我們明白幸福來之不易。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繼承和發揚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夕陽西下,歌聲收拾走,萬柳鳴囀。”為民國烈士掃墓的路是沈重而莊嚴的。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先烈的精神和遺產。以此寄托哀思,繼承先烈遺誌,以昂揚的精神面貌投入學校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青山聳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遺誌,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