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介紹壹個鄉村旅遊景點作文 介紹鄉村風景的作文

介紹壹個鄉村旅遊景點作文 介紹鄉村風景的作文

安義古村的旅遊景點,詳略得當作文

主要景點

1、京臺村景區

京臺村景區:是安義古村群三個古村群組成之壹,至今已有壹千四百年歷史。該京臺村古村有劉、李兩大姓。劉姓村民,為漢代學者劉向後裔,初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遷居此地。明初洪武年間,李氏 之祖則由朝廷授封而落戶於此。

千年安義古村群,遠離囂塵,許多古建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如古村石牌坊、古村古井石槽、古戲臺、磚石大門、四十八天井古屋等。

2、羅田村景區

羅田村景區:是安義三個古村群組成之壹,至今已有壹千二百年的歷史。該村均為黃姓,傳為祝融帝後裔為避戰亂,於晚唐廣明年間由湖北蘄州遷徙至此。民謠有雲:"小小安義縣,大大羅田黃。"足見羅田黃家名聲之大。

該村乃當年香客赴西山萬壽宮朝拜許真君的必經之地,村旁店鋪比肩,商賈雲集,稱壹時之盛。該村古街、麻石板道、古車轍清晰可見,整個村莊至今保留著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統。民居古建、磚雕、石刻、木雕構件古樸而精美。

3、水南村景區

水南村:是安義古村群三個古村群落組成之壹,水南村村民為古羅田村黃氏分支後裔。明初洪武七年(公元1369年)族祖壹“能公”在此開新基拓水南村新村。水南村該村現存古屋規模宏大,裝修考究,雕飾精美,栩栩如生,主要景點有:張勛"辮帥"打工時所出入的古村古屋、黃氏宗祠水南民俗館。

擴展資料

2006年,安義縣將原來隸屬於兩個鄉鎮的3個古村落整體劃入石鼻鎮,成立安義縣古村群管委會,幫助協調、解決景區開發建設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同年安義縣將縣旅遊局長派駐與香港恒茂集團***同組建的江西安義古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負責安義古村群景區總體開發。

同時采取政企合作開發模式,引進實力雄厚的香港恒茂集團,***同成立江西安義古村群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安義縣政府出於對安義古村群的保護,先後出臺了《江西安義古村落群保護規劃》和《安義縣古村群保護管理辦法》,在保護區內,保存所有的現存老建築。為了改善安義古村群基礎條件,提升景區質量,樹立古村品牌形象,安義縣把安義古村群作為旅遊起步發展的龍頭和開發建設的重點。

嚴格依照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標準,加大政府引導開發投入,全面加快基礎配套建設,加強景區規範管理,使安義古村群景區的基礎環境明顯改善,旅遊設施日益完善,景區管理步入規範,服務水平顯著提高。2010年,安義古村被評定為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

淺澳海灘作文

寫作思路: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即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淺澳沙灘是家鄉壹道靚麗的風景線,是廣東省首批鄉村旅遊精品路線之壹。家鄉的海,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海岸岬角與港灣交錯。沙灘上壹片童稚的呼叫,孩子們踏著細沙,向遠方追逐。金色細軟的沙子也在跳躍著奔跑,累的時候也會停下來歇息。海浪雀躍地往岸上撲。

家鄉的海是石海,壹座座奇形怪狀的石頭,有蛇嘴石,海燕石,雷公石等等,它們就像是海邊的守衛者。

淺澳沙灘的房車更是蔚然成風。在這裏野餐,拍拍照,心情就像迎著風飛馳的帆船壹樣輕快。碧海藍天,風光旖旎。當黃昏與大海相遇,琥珀色的夕陽掛在雲彩之上,落日余光映射在海面,也將人們的臉龐照得暖暖的。這幅畫面,像大自然譜寫的壹首絕佳的詩篇。

我的家鄉不僅風景宜人,而且物產豐富,習俗多樣。

壓油溝作文

在臨沂市蘭陵縣賈莊鎮,有壹處人盡皆知的世外桃源——這裏樹木遮天蔽日,水流湍湍,萬畝板栗碩果累累,山楂、柿子隨意搖曳在枝頭,整齊的石板房與天然的山水組成了壹幅淡雅相宜的美卷這就是壓油溝村。

壓油溝村是省級重點扶貧村,2015年入選國家旅遊扶貧試點村,為摘掉“窮帽子”,壓油溝村以打造原生態鄉村旅遊度假地為核心,不斷地為扶貧工作註入“新鮮血液”,使村強、民富,逐漸走出了壹條扶貧特色路。

“量身定做”,讓致富離村民更近

曾經的壓油溝,村民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要收入來源,因土地資源分散,種植不科學等原因,村民收入普遍偏低。後來,蘭陵縣政府抓住我省精準扶貧的政策機遇,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前來投資開發,僅壹期建設總投資就達4.5億元,全部用於壓油溝鄉村旅遊建設,現已建成並開門納客。

壓油溝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壹期工程打造結束後,前來遊玩的遊人絡繹不絕,為村民掙錢提供了機會。據了解,壓油溝村通過“公司+農戶”等方式,讓村民獲得勞務、租金、股金等收入。目前,壓油溝村周邊5個村的200多戶村民在這裏就業,極大地改善了周邊群眾生活。

在第二屆全國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推進大會上,由山東稼軒旅遊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編制的《蘭陵縣壓油溝村旅遊扶貧規劃》獲得全國旅遊規劃扶貧示範成果獎。該獎項代表了目前我國旅遊扶貧規劃的最高水平,《蘭陵縣壓油溝村旅遊扶貧規劃》得到多方認可。

獨具匠心,發掘特色才是硬道理

手工石磨煎餅坊、釀酒坊、釀醋坊、油坊、豆芽豆腐坊,這些特色傳統手藝的展示,既促進村民就業,增加經濟收入,又能滿足遊客和周邊消費者的生活需求。

村民趙大媽過去想都沒想到,攤煎餅這種簡單的農家活,現如今卻能給她帶來不菲的收入。她說:“現在煎餅也就3塊錢壹斤,到了城裏人放假來玩的時候,壹天的收入能到500塊錢左右,比原來種地強多了!”

遵循著“保護為主,合理布局,適度開發”的原則,壓油溝村挖掘人民公社時期遺跡遺存,利用舊有房屋,建設了能容納集體就餐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勾勒出特殊年代的生活氛圍,讓遊客們重溫那段艱苦奮鬥、激情燃燒歲月的記憶。

下壹步,壓油溝村計劃建起壹個4000多平方的壹個采摘園和觀光園,進壹步完善村中的商業壹條街和小吃壹條街,讓村民當老板,提高他們的收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壓油溝村會有壹個華麗的蛻變。

今年以來,壓油溝村突出“精準扶貧”這個主題,積極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做好項目帶動文章,做好“壹對壹”的進行幫扶。壓油溝村的鄉村旅遊建設極大地豐富了蘭陵縣的旅遊資源,從根本上改變了蘭陵縣旅遊產品單壹的現狀,有力帶動當地旅遊服務等相關產業的興起,拉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加速實現區域脫貧致富任務目標。

邳州銀杏林遊記作文500到800字

到邳州銀杏園林,追憶古銀杏的故事,到農家吃地道的農家飯,到田園體驗收獲的樂趣今日邳州銀杏之鄉,以“銀杏·詩意·魅力·歡樂”為口號的中國邳州銀杏園林旅遊的發展,使該地成為愛銀杏,憶銀杏人士向往的園林。

中國邳州銀杏園林旅遊的發展,不僅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而且推動了新農村建設。農家自種的蔬菜水果、自養的雞鴨成了緊俏的商品,村裏通水通路了,田地園林的綠樹多了,農村更美了,農民精神文化素質提高了,農村更和諧了。

吃農家飯,親身下農地,感受農村氣息,欣賞銀杏的美,傾聽銀杏不老的傳說故事,銀杏園林真美。

即將入夏的銀杏園林叫人美不勝收,萬畝銀杏隨風揚,百鳥歡歌齊聲唱、習習涼風撲面來的美景讓人置身世外桃園。邳州市港上鎮銀杏園林管理員稱,壹到節假日,前來踏青、度夏、賞銀杏的遊人就多了。

中國邳州銀杏園林逐步被廣大群眾所盡知。近年來,本鎮積極發展以“銀杏”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景點,使全鄉鄉村旅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喜人態勢。

旅遊業是促進農民增收最快、最有效的途徑之壹。“邳州銀杏園林”鄉村旅遊的發展,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延伸了農村產業鏈,推動了縣域經濟發展。鄉村旅遊的發展,使農民不再單純依賴“壹畝三分田”過日子,旅遊、餐飲、運輸,均可大顯身手,即使是過去農家自產自銷的“土貨”也身價倍增,鄉村旅遊的發展,使農民從建設新農村中得到了實惠。

沒有文化的旅遊沒有競爭力和生命力;將銀杏文化融入旅遊當中,既可以改變農民的生活習俗,又可以提高遊客的文明素養。可喜的是,有著美麗傳說故事的港上鎮銀杏園林鄉村旅遊聖地,有意識地將銀杏文化融入其中,不僅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提高了農民精神文化素質,而且有力地提升了旅遊業的質量。

農村景,農家飯,農家屋 笑意寫在農民臉上

邳州銀杏之鄉,是集銀杏樹,銀杏苗木,銀杏果,銀杏葉為壹體的自產自銷的美麗的銀杏之寶地,歡迎廣大朋友前來銀杏園林旅遊,呼吸農家銀杏園林的新鮮空氣,學習銀杏的歷史文化。

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寫作文

1. 我去益陽周立波故居作文200字

周立波故居座落於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清溪組,背依青山,風光秀麗,離益陽市區10余公裏,與益桃公路相隔不到5公裏,交通方便。

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位於益陽市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故居占地面積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小青瓦屋頂,土築圍墻,屬於典型的洞庭湖區特色民居宅院。

1997年益陽市人民 *** 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正在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立波是從益陽這片熱土上走出去的我國具有深遠影響的著名作家。壹生***著作出版長篇和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譯著、報告文學等500余萬字,先後榮獲斯大林文學獎和斯大林文藝獎,為我國文學、文化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解放後,當選為全國壹、二、三屆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故居是周立波出生成長和他1955年至1965年回鄉與農民群眾“三同壹片” 創作《山鄉巨變》、《山那面人家》等長篇、短篇。

2. 我去益陽周立波故居作文200字

周立波故居座落於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清溪組,背依青山,風光秀麗,離益陽市區10余公裏,與益桃公路相隔不到5公裏,交通方便。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位於益陽市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故居占地面積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小青瓦屋頂,土築圍墻,屬於典型的洞庭湖區特色民居宅院。1997年益陽市人民 *** 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正在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立波是從益陽這片熱土上走出去的我國具有深遠影響的著名作家。壹生***著作出版長篇和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譯著、報告文學等500余萬字,先後榮獲斯大林文學獎和斯大林文藝獎,為我國文學、文化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解放後,當選為全國壹、二、三屆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故居是周立波出生成長和他1955年至1965年回鄉與農民群眾“三同壹片” 創作《山鄉巨變》、《山那面人家》等長篇、短篇

3. 遊周立波故居作文450字

遊周立波故居 周立波故居座落於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清溪組,背依青山,風光秀麗,離益陽市區10余公裏,與益桃公路相隔不到5公裏,交通方便。

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位於益陽市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故居占地面積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小青瓦屋頂,土築圍墻,屬於典型的洞庭湖區特色民居宅院。

1997年益陽市人民 *** 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正在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立波是從益陽這片熱土上走出去的我國具有深遠影響的著名作家。壹生***著作出版長篇和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譯著、報告文學等500余萬字,先後榮獲斯大林文學獎和斯大林文藝獎,為我國文學、文化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解放後,當選為全國壹、二、三屆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故居是周立波出生成長和他1955年至1965年回鄉與農民群眾“三同壹片” 創作《山鄉巨變》、《山那面人家》等長篇、短篇小說的原型地,因而保存了他的大量遺物。

4. 遊周立波故居作文450字

遊周立波故居

周立波故居座落於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清溪組,背依青山,風光秀麗,離益陽市區10余公裏,與益桃公路相隔不到5公裏,交通方便。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位於益陽市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故居占地面積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小青瓦屋頂,土築圍墻,屬於典型的洞庭湖區特色民居宅院。1997年益陽市人民 *** 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正在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立波是從益陽這片熱土上走出去的我國具有深遠影響的著名作家。壹生***著作出版長篇和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譯著、報告文學等500余萬字,先後榮獲斯大林文學獎和斯大林文藝獎,為我國文學、文化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解放後,當選為全國壹、二、三屆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故居是周立波出生成長和他1955年至1965年回鄉與農民群眾“三同壹片” 創作《山鄉巨變》、《山那面人家》等長篇、短篇小說的原型地,因而保存了他的大量遺物。

5. 周立波故居的介紹

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位於益陽市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故居占地面積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小青瓦屋頂,土築圍墻,屬於典型的洞庭湖區特色民居宅院。1997年益陽市人民 *** 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正在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離益陽市區5公裏,與益桃公路相隔不到2公裏,交通非常方便。

6. 周立波故居的故居簡介

周立波是從益陽這片熱土上走出去的我國具有深遠影響的著名作家。

壹生***著作出版長篇和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譯著、報告文學等500余萬字,先後榮獲斯大林文學獎和斯大林文藝獎,為我國文學、文化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解放後,當選為全國壹、二、三屆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故居是周立波出生成長和他1955年至1965年回鄉與農民群眾“三同壹片” 創作《山鄉巨變》、《山那面人家》等長篇、短篇小說的原型地,因而保存了他的大量遺物。故居開放以來,周立波的巨大成就與精神,吸引了海內外遊客前往參觀。

他的代表作《暴風驟雨》、《山鄉巨變》曾影響和教育了壹代人。目前,故居設有復原陳列、周立波生平陳列、周立波文學研究室三個部份。

其中故居復原陳列主要陳列周立波在50年代回鄉創作《山鄉巨變》時的生活場景。故居自2008年9月15日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中、外遊客80余萬人次,新農村建設考察團200余個,故居所在村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農業旅遊示範點”、“省級生態旅遊村”、“特色景觀旅遊名村”。

故居也已成為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當地大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各單位黨員先進性教育基地。周立波故居作為省內外鄉村旅遊核心景點的地位進壹步彰顯。

瞻仰故居,不僅可以了解周立波成長為著名作家的壹生經歷,還可以學習人民作家為人民的精神風範。

7. 作文觀看周立波遺跡

周立波,出生於1967年4月22日,1981年進入上海滑稽劇團,師從上海曲藝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

成名於80年代末,其表演風格獨樹壹幟,融各派冷面滑稽於壹體,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調侃和嘲諷。這些年,周立波為了拓展自我局限,下過海、經過商、出過國,但始終牽掛著表演藝術。

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這麽些年的生活積累,社會閱歷壹直在促使我尋找全新的,能表現現代海派演藝文化的突破點,機緣到了,我會重新站上舞臺。果然,2008年底,由周立波創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在上海引起了強烈的轟動,壹票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