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們多在《晨報》副刊和《現代評論》上發表作品,1926年4月《晨報》副刊《詩鐫》專欄的開辟,可以看作該詩派的正式形成,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創刊,由徐誌摩、聞壹多任編輯。而1931年《新月詩選》(陳夢家編選)的出版,則可以看作該詩派的壹個總結,也標誌著該詩派的結束。 為新月社詩歌理論作出了最重要貢獻的是聞壹多。他曾系統地提出了新格律詩的理論,認為詩是“做”出來的,主張戴著格律的腳鐐跳舞,並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齊整)
聞壹多的詩
1.對美的追求
聞壹多在清華學習時開始新詩創作。1922年由清華赴美學習美術,同時,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1923年在國內出版他的第壹部詩集《紅燭》,這部詩集明顯地表現出詩人對於藝術美的偏愛,而詩中的藝術美又包含著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從這些追求中還可以看到壹個忠誠嚴肅的、認真執著的、開辟生活和創造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 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貫穿聞壹多全部詩作的紅線。直接表現這壹主題的詩大約有兩類:壹是在國外創作的,表現思念祖國的遊子之情,多收於《紅燭》中;二是回國後創作的,表現由於看不慣黑暗現狀所發生的、由失望而憤慨的情緒,多收於《死水》中。前壹類作品主要有《憶菊》、《孤雁》、《太陽吟》、《洗衣歌》等。《憶菊》表現了海外遊子對“祖國底花”和“如花的祖國”由衷的贊美。《太陽吟》著重表現的是遊子的“思鄉”情緒。在《孤雁》中,詩人自比為失群的孤雁,表現了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厭惡。回國後創作的《洗衣歌》表現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表現了他敢於藐視資本主義的正氣和骨氣,表現了“毫無奴顏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寶貴的性格。後壹類作品主要有《發現》、《靜夜》、《荒村》、《死水》等。《發現》表現壹個愛國者面對黑暗現實的激昂情緒,對祖國的火熱的心。《靜夜》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關切和躁動不安的內心世界。《荒村》表現了軍閥戰爭中農村的雕敝景象。《死水》用壹潭腐臭的死水,象征著中國現實的腐朽社會。從這些詩歌的深沈的痛苦和極度的憤慨之情中,折射出了希望社會進步之光。
3. 浪漫主義的特點
聞壹多詩歌的浪漫主義特點,以“托物寄情”為主,他有意識地避免直接地、赤裸裸地表達自己的感情,而將感情隱埋於精心選擇的某壹形象之中。如燃燒的蠟燭、菊花、失群的大雁、太陽、死水等。這些形象與郭沫若筆下的天狗、爐中煤是詩人自己的象征形象不同,與詩人主體沒有必然的對應關系。但也有部分直抒胸臆的作品,如《發現》等,同時,他的詩歌也十分講究比喻的使用。由於他的想象豐富神奇,所以,他詩中的許多比喻常常出人意料又十分貼切,很有藝術感染力。
4. 對三美主張的實踐
聞壹多註意選擇詞藻,在某些詩中大量使用文字色彩濃烈的詞語,以加強內容的表達。他註意音節在造成詩歌音樂感中的作用,註意押韻和聲調抑揚的交錯,以及雙聲疊韻字的使用。他既註意詩句的整齊,也註意詩句的變化。在“三美”主張的實踐中,《死水》是最為成功的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