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清明節要放風箏?
自古以來,人們就有清明節放風箏的習俗,享受春天的歡樂,強身健體。民間說,風箏高飛時剪斷線,讓它飛走,意味著帶走壹年的痛苦和煩惱。對於每天看電腦、刷手機、久坐的上班族來說,放風箏也是壹種健身方式,有助於緩解工作壓力,提高視力,放松心情。
風箏,古代稱為“風鳶”、“風箏”,最初是木制的。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用紙制作風箏,稱為“紙風箏”。“二月草長鶯飛,楊柳醉春煙。孩子們早早放學回來,忙著在東風裏放風箏。”原來古代的童年生活是如此幸福!當然,在古人眼裏,放風箏不僅僅是壹種娛樂活動,還可以放下黴運。所以在放風箏的時候,很多人會把自己的癥狀寫在風箏上。當風箏飛得很高時,他們會剪斷風箏線,讓風箏隨風飄走,這意味著所有的疾病和厄運都會離開他們。這壹習俗在民間也被稱為“破鷂”。圖3是在田波收集的“恬妮牛背風風箏圖”。
明清時期,天津與北京、山東濰坊、江蘇南通並稱為風箏的四大產地。天津的風箏作坊和風箏藝人數不勝數,“風箏魏”是其中最著名的壹個。魏元泰先後開發了平拍風箏、立體風箏、線繩風箏、整體風箏、組合風箏,還創造了折疊風箏,開發了200多種風箏。形成了“風箏魏”造型多變、繪聲繪色、飛行流暢、特技精湛、便於攜帶等特點。1914年,魏的風箏被送往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世界博覽會,並獲得金獎和證書。圖4-6為魏元泰制作的風箏。
這只小風箏似乎是春天的使者。在它華麗的姿態中,在它沙沙的風車輪聲中,春天在天空中蕩漾。這個春天,雖然不能遠行,但可以趁著東風剛剛好,放飛壹只紙鳶,寄托思念。願今天風清,明天花開。
風箏怎樣才能飛得更高?
1.在最初的提升過程中,根據風箏的飛行情況,放壹段線並停止,輕輕拉動和松開風箏線,幫助風箏增加向上的動力,達到100多米的高度。
2.放飛的時候,如果風太小,不能放風箏,或者地面風小,空中風大,就需要邊跑邊飛。風箏放飛後,拉動風箏,逆風快速跑壹段距離,讓風箏在地面風力階段獲得足夠的升力,飛向天空。
在古人的眼中,放風箏不僅是壹種娛樂活動,也是壹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釋放他們的口臭。所以在清明節放風箏的時候,很多人會把自己知道的災害都寫在紙鳶上。當風箏飛得很高時,他們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走,象征著他們的疾病和汙濁的空氣已被風箏帶走。
因此,在清明節期間,人們不僅在白天玩它,晚上也玩它。夜晚,在風箏下或風箏線上掛壹串五顏六色的燈籠,看起來像閃爍的星星,被稱為“神燈”。以前有人把風箏放在藍天上,然後剪斷線,讓微風把它們送到天涯海角。據說這樣可以消除疾病和災難,給自己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