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在70年代前期就和艾青相識,《今天》及“朦朧詩派”正式登上文壇也和艾青的支持有壹定關系。但“朦朧詩派”登上文壇之後,便引來了諸多批評。事實上,“朦朧詩”這個稱呼在當時來說是含有貶義的,它主要指的是這些詩晦澀、難懂。記得前幾年在壹次演講中,北島還有些生氣地說: 我們從來沒有承認自己是“朦朧詩人”。
《今天》
或許正是因為和北島關系比較親近,也比較熟悉北島的詩,1980年的時候,艾青在《與青年詩人談詩》中以北島的《生活》為例對晦澀難懂的現代詩進行了批評。北島的這首《生活》,內容只有壹個“網”字。艾青這樣批評道:
有些人寫的詩為什麽難懂?他只是寫他個人的壹個觀念,壹個感受,壹種想法;而只是屬於他自己的,只有他才能領會,別人感受不到的,這樣的詩別人就很難懂了。例如有壹首詩,題目叫《生活》,詩的內容就壹個字,叫“網”。這樣的詩很難理解。網是什麽?網是張開的的吧,也可以說是愛情之網,什麽都是網……
艾青
值得註意的是,艾青雖然說這首詩難懂,但其實他自己已經讀懂了這首詩:可以說是愛情指網,什麽都是網。那麽艾青為什麽還要點名批評這首詩呢?小新認為原因主要有兩點:
1. 當時“老詩人”和“新詩人”的論爭已經比較激烈,作為詩壇泰鬥的艾青不得不表態,況且當時的主流話語要求他反對“朦朧詩”。
2. 艾青關心青年詩人,但又和青年詩人的創作觀有矛盾,他雖然能理解這樣的詩,但覺得這種創作觀念不正確。
當時的艾青,應該確實是抱著關愛青年詩人的態度。因為在對北島的《生活》作出批評之後,艾青也對北島的其它詩歌做出了贊揚。
北島
二、青年詩人的憤怒和艾青的還擊
但因為艾青的詩壇泰鬥地位、北島的青年詩人領袖地位,以及當時的特殊氛圍,這番批評終究還是引發了壹場極為激烈的論戰。反應最激烈的並不是北島,而是其它青年詩人。當時青年詩刊《崛起的壹代》甚至還推出了壹個專欄,名為“無名詩人談艾青”。
專欄中的文章都將矛頭指向艾青,其中更是包含著壹些非常過分的言論。比如詩人黃翔在文章中聲稱要把艾青的詩歌送進火葬場:
妳還是永遠去唱妳那時代的“牧歌”吧。妳和妳的詩歌正在我們的精神世界中死去,在壹代人中死去,我們要趁妳還活著的時候把妳的牧歌送進火葬場,絕不為它建築壹座詩歌的“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