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出側面所謂“意出側面”就是從側面落筆。
常見的有三種情況:
壹是不寫所詠的形象本身,而通過與此有關的人或物去映現,可稱之為“取影法”。
如王昌齡《青樓曲二首》之壹:白馬金鞍隨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樓頭少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
整首詩描寫了壹位青年將軍凱旋歸來的形象,但全詩沒有壹句提到“將軍”壹詞,詩人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以“白馬金鞍”寫其坐騎的華貴,以“從武皇”來寫其地位的煊赫,以“旌旗十萬”寫率軍眾多,以“建章”來寫宮殿。全詩無壹句寫將軍,又無壹句不在寫將軍,可謂巧妙。
意出側面的第二種情形是不下面寫人的活動,而是落筆於人所活動的環境。
如楊炯的《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
全詩刻畫了壹位投筆從戎的愛國青年形象,其中第三聯著力描繪了征戰的情境:大雪紛飛,天氣昏暗,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黯然失色;狂風大作,風聲與雄壯的軍鼓聲交織在壹起。此聯分別從視覺和聽覺烘托了艱苦的戰鬥氣氛,從側面表現了主人公的壯誌豪情。
第三種情形是不下面寫人的情思,而落筆於外在客觀景物。
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全詩意在抒寫興亡之感,但這種感受並非從詩人口中直接述出。作者巧妙地通過山、潮、淮水、月亮等景物表現出物是人非、今非昨日的簫索與落寞。